茅山随想
2009-12-23艾英
艾 英
茅山是苏南最高的山,离我居住的城市近在咫尺,而我却已多年未见她的姿容。终于在今年夏天一个阳光直射的日子,我随市文联采风团来到江苏金坛,走近了茅山。
午后,天突然下起了雨,是炎热的夏季常见的雷阵雨,也是一场及时雨。雨声噼叭,雨流如注,当雨终于停止时,暑气顿消,空气清新。
汽车驶进南山门,就真正进入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和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美誉的金坛茅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了。汽车沿盘山公路蜿蜒行驶,景色在我眼前和身边变幻流动。雨过天晴,地上的热气与天上的水气相融,蒸腾,翻滚,形成满山云雾,时浓时淡,时隐时现;近观修竹成片,青翠欲滴,茶园碧绿,古树参天,空气中传送着草木竹叶的阵阵清香及远处鸟儿的鸣唱。人随车行,景随车移,云霓在青山翠谷间飘浮,风移云动,犹如一幅游动的泼墨丹青长轴,青绿深黛,忽明忽暗。这时的天地景观好像我们的心情,在燥热骚动之后突然归于平和宁静。整天在尘土飞扬、人声鼎沸的城市街道穿行,如今在山水写意画中游历,在一片净土中自由地呼吸,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汽车停了下来,我们沿百余级石阶而上,见一深寂清幽的道观巍然挺立,这就是乾元观三清殿了。我在道观请了一柱香,虔诚地跪在地上,心中默念着三个愿望。这是我第一次烧香,我以前走过那么多寺庙、古刹都不为之动容,而今竟心甘情愿地烧香许愿了,我不知自己是成熟还是幼稚。
在乾元观,我有幸听到了这方无尘之地上回响起的乐声。两位年轻的道姑垂手而立,后一人坐下,纤指玲珑,在古筝上轻弹;另一人站立其后,倩手纤纤,轻抚笛子,朱唇微启,二人珠联璧合,清幽、纯净的乐曲就在道观内外、山谷之中回旋,荡漾开来。有人说她们演奏的曲目叫《道牌》,而我宁愿不去追溯它的宗教本源,也不想附会它表达了什么思想内涵,我只是静静地聆听,沉浸在她们用灵性演绎的圣洁无瑕的旋律中。那玉润珠滑、泉流石上的音乐弥漫出的神圣和愉悦、安详和忧伤,使我暂时忘却了现实中的浮华和嘈杂。我想,那音乐在她们不仅仅是曲调、音律的组合,而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超尘境界,一种自然和生命的交响。
凭着职业的好奇心,我问那个弹奏古筝的眉清目秀的道姑多大年纪,她说她18岁,16岁时来到乾元观。我问她为什么到这里来,她说是喜欢这里清静安宁的生活。我心里想,这么多俗世之人带着俗气、俗念、俗愿蜂拥而至,烧香叩头,笑语喧哗,这里还能清静得了吗?而且,她的想法真的那么简单吗?她究竟有怎样解不开的心结,才把花季年华的自己流放到这深山道观中的呢?她真的能在清苦寂寥的生活中度过漫长的一生吗?她不愿深谈,我也不便多问,这一个个谜只能留在山谷中了。
回去的路上,许多人说要是有钱了,一定在这里盖幢别墅,常来汲取自然之灵气,休闲度假,这想法确实不错。可是,我们中尽管皆为画家、书法家、摄影家、作家,也算不俗之人,但有谁真的会在此长时间地驻足、流连,沉浸在山中滴露之清晨、雨霁之黄昏的美好境界中呢?我钦佩那年轻的道姑能按自己的人生意愿安排生活,但我们终究是这里的匆匆过客,我们不属于这里,无论我们有怎样的想象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