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并非前列腺增生独有等
2009-12-23罗学宏
罗学宏
正常成年人每24小时经肾脏滤出的原尿可达180升,但每日排出的尿液只有1%,剩下的99%的原尿则主要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被肾脏再吸收回血液。正常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上述范围,则为尿频。
老年男性一旦出现尿频,往往就会被认为是前列腺增生。诚然,尿频是前列腺增生症最早出现的症状。由于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阻力的增加,使膀胱逼尿肌需过度收缩才能完成排尿过程,从而导致逼尿肌代偿性肥厚。膀胱三角区为膀胱最敏感的区域,是代偿肥厚最早发生的部位,因此,极少量的尿液即可刺激三角区,使人产生尿意。由于人在白天注意力分散,尿意感的阈值较高,睡眠时则不然,故夜间尿频可更为显著。有些人夜尿次数达2次以上,有些人多达七八次,甚至超过10次,还会出现排尿异常,如排尿等待、尿滴沥、尿中断、尿失禁等表现。更有甚者,会出现血尿、尿路感染、肾积水等。
然而,尿频并非前列腺增生症的“专利”。除了前列腺增生症。造成尿频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中一些是发生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值得警惕。
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
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闽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出现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时更为明显。
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憩室、肿瘤)、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神经精神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的表现是浓缩功能下降,大量的原尿不能重新被吸收,出现尿多的现象。人在白天进餐、饮水时,这些水分通过胃肠吸收入血,到夜间体内水分含量达到高峰,导致夜尿增多。常见于高血压、慢性心衰、糖尿病的老年人,应及时检查肾功能,以免延误诊治。
因此,凡夜尿增多者,应及时就医,不要因夜尿增多不痛不痒而忽视。
鼻息肉,别听之任之
蒋子栋
张先生今年53岁,是某公司职工。两年前,体检时发现其左侧鼻腔有水肿样肿物,医生建议手术。因为平时没有任何不适,张先生没有理会。两年后偶然出现鼻涕中带血,医生取部分肿物病理检查为鼻息肉,手术将肿物完全切除后,病理检查为鼻内翻乳头状瘤,局部已发生恶变。
鼻子里长息肉,医学上称为鼻息肉。因为,多数鼻息肉“不碍吃、不碍喝、不碍睡”,所以,生活中像张先生这样对于鼻息肉“不理会”的人不在少数。鼻息肉是由于鼻腔内黏膜肿胀、失去正常功能形成的。感冒后鼻子不通气,就是鼻腔内黏膜肿胀的结果。应用口服药物或局部滴鼻药物,腔内黏膜肿胀消退后,鼻子就会又通气了。但是,鼻腔内黏膜反复肿胀,就会像长期装满水的气球一样失去弹性,无法复原,便形成了鼻息肉。
在鼻腔周围有许多骨板围成的空腔,医学上称为鼻窦,包括蝶窦、筛窦、额窦和上颔窦。有些鼻息肉的形成与这些窦腔内黏膜水肿坠入鼻腔有关。鼻息肉手术后极易复发,许多鼻息肉患者非常苦恼,就是由于息肉的“根”在这些骨缝中。所以,有人形容鼻息肉手术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
鼻息肉的表现主要是鼻子不通气、闻不到味、讲话有鼻音。出血性鼻息肉会有鼻出血的情况。当发现鼻息肉后,应当手术治疗。由于鼻腔与眼、脑相邻,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与眼睛仅相隔很薄的骨板,称为纸样板,手术中若操作不慎,容易产生损伤。鼻息肉手术后失明的报道也不少见。现在的鼻息肉手术是在鼻腔内操作,表面皮肤没有切口。
预防鼻息肉的发生是避免鼻患肉痛苦的根本。首先,减少感冒,避免鼻腔黏膜反复水肿。与鼻息肉关系密切的疾病是过敏性鼻炎。此类病人常在每年的某个季节闻到某种气味,或遇到冷热空气变化时,出现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
鼻息肉手术后的病人,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到医院检查。一旦发现小的黏膜水肿,要及时去除,避免再次大手术。没有一个医生能够担保鼻息肉手术后不复发,但是通过术后的细心护理,可以将复发率降到最低。此外,术后患者感冒后应该及时用药,防止鼻窦炎产生的脓液局部刺激引起鼻息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