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重复
2009-12-22朱平
朱 平
2009年,全球进入号称百年不遇金融危机的第三年。很多人都在比较70多年前美国的那次大萧条,希望能从历史数据中获得现实问题的答案。
不过,如果仔细阅读那段历史,似乎答案反而更模糊。
首先,70多年前的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并没有把美国拖出衷退的泥潭。虽然新政确立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例,首创了国家福利的理念,但直到1937年,美国还在经历着衰退。
其次,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的军工厂订单大增,美国的GNP也在战时的五年内翻了一番,但二战似乎也难说是美国经济持续走向繁荣的根本原因。因为二战结束时,美国60%以上的产出与军事有关。也就是说,美国的产业结构是严重恶化的,这让人想起中国GDP增幅中的超过50%的投资占比。
不过好消息还是有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好消息是储蓄,美国人生产军工产品是有工资的,战时的强制储蓄和消费配给使得美国国民积攒了一大笔钱。第二个好消息是美国从30年代开始,有一系列的新式产品深受美国人喜爱,如汽车和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这样的家电就是主要代表。第三是婴儿湖和移民,战时美国共有1500万以上的人移民,主要地点是西部。战后,随着士兵的复员,美国最大公共工程——4万英里联邦公路的修建,以及城市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创造了大量的消费需求。
美国当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现状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中国过去的五年里,GDP也几乎增长了一倍,也积累了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住房和汽车也深得中国人的喜爱;今年以来,中西部省份的投资高增长似乎也有某些从东向西的征兆。实际上,日本、韩国也有这种类似的历史,大多数的历史数据表明:在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的增长期,调整似乎从来都不是主流。那么,中国历史是否也要走一次这样的老路呢?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对于中国而言,住房和汽车的繁荣是必须的。今年前几个月,住房和汽车的数据好得让人难以理解。这究竟是国家刺激的短期现象,还是中国储蓄到一定时期的必然消费?要知道答案,还需要等待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因为这两个行业带动的产业超过五十个,所以如果目前这两个行业的数据持续,去库存完成后,最迟在下半年,拉动作用便会名动。那个时候,每个研究机构大约就会开始调高对中国G'DP的增长预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投资就会反思去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到底有多大。
当然,国家投入也是必须的,就像美国当年的艾森豪威尔政府通过了“洲际公路法”,把美国带上汽车国度之路。除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进一步的城镇化也需要更好的交通和产业向西部的转移。所以,最终的结局现在还不能明确,终场哨音未响之前,胜负依然难料。不过,对投资者而言,如果历史得以重复,回报定会相当可观,只是现在还需要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