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银行业的空前“大体检”

2009-12-22

金融博览 2009年6期
关键词:美国银行资金银行

张 锐

作为奥巴马政府拯救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核心举措之一——银行压力测试,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艰难推进后,终于公布了其正式结果。

这一曾引起社会舆论广泛揣测甚至诟病的政策之举,既可能对华尔街产生鲜明的正面预期,进而激发人们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信心,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的考验。

“危机式”体检

作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监管部门对银行业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诊断——银行压力测试始于今年2月,主要由美联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通货检察局和储蓄管理局联合执行,其中美联储派出了数百名监管人员,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包括花旗、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19家资产超过1千亿美元的大银行的详细贷款数据和未来两年潜在的盈亏趋势进行了严格的评估。这些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占美国银行总资产的三分之二,并占全国银行业贷款额的一半以上。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资料,本次对美国银行业的压力测试主要考虑了三个经济指标:GDP、失业率以及房价,并按照两套假设情景进行。

第一种假设美国经济今年萎缩2%,失业率为8.4%,房价下跌14%,明年经济增长2.1%,失业率为8.8%;第二种假设经济滑坡更为严重,今年经济萎缩3.3%,失业率为8.9%,房价下跌22%,明年经济增长仅为0.5%,失业率为10.3%。测试结果要显示在以上两种经济条件下银行的生存能力。

美国政府非常关注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压力测试摸清银行业未来的资金需求状况。测试表明,19家银行中有10家银行需要筹募总额高达746亿美元的资金,其中以美国银行资金需求量最大,达339亿美元资金,而高盛等9家银行被判定不需要筹募更多资金,由此明确了需要政府继续救助的银行对象。

不仅如此,压力测试也揭示了19家银行在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的状态下的亏损状况。即按照假设情景,这19家银行在2009年和2010年的亏损额总计可能达6000亿美元,约有9.1%的贷款沦为坏账,比1931年到1932年大萧条时期的局面还要糟糕。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压力测试表明了银行未来亏损的可能,但测试并不是针对银行清偿能力的测试,在一定程度上,测试是一次前瞻性的假设情景演练,旨在帮助监管机构测度在假定未来两年经济表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银行是否需要增加额外资本金来维持强劲的资本状况和借贷水平,而补充资本金并不等于所测试银行的经营遇到了困难(美国银行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已经出现了盈利),这只能说明银行对市场的防范风险能力减弱、对市场信心不构成强力的支持以及储户信心不足等问题。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为了避免银行板块在金融危机中受伤太重,美国政府对于所有存在资金需求的银行不分良莠地进行了“输血”,但投资者对赢弱银行生存能力的担忧仍在,由此也影响到了实力强劲的银行筹集资本和恢复放贷的能力。因此,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奥巴马政府首次在银行间进行了强弱区分。

强势银行,以高盛、摩根大通、纽约梅隆银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美国运通、美国合众银行等为代表。这些银行资金状况良好且能通过私人市场融资以清偿政府TARP(资产救助计划)资金,不过,他们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不靠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债务担保支持而参与信贷市场交易。据悉,摩根大通、高盛、美国运通等日前都宣称将通过配股的方式分别偿还联邦政府的救助资金。

弱势银行,以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和一些地方银行为代表。这些银行存在着几十亿美元乃至数百亿美元的资金需求,他们必须在压力测试结果公布后30天内向政府提交筹款计划,并用6个月的时间来筹集新的资金。

从目前看来,这些银行解决后续资金需求的途径主要有:

1发行新股。如富国银行表示,将公开发行60亿美元普通股,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也将通过发行5600万股普通股筹募17.5亿美元左右的资金,而BB&T Corp则计划通过发行新股筹募15亿美元资金。

2出售股票或债券。如摩根士丹利计划出售20亿美元的股票,还计划出售30亿美元FDIC不作担保的优先债券。与此同时,美国银行正在考虑减持中国建设银行高达80亿美元的股权,并出售旗下哥伦比亚资产管理公司、第一共和地区银行的剩余股权。

3出售资产与相关业务。如花旗正在考虑将一年之前刚刚到手的日本国内第三大证券商日兴证券及投资银行业务,以约55亿美元的价格售予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同时花旗还可能将其美邦经纪业务的多数股权出让给摩根士丹利。

4优先股转为普通股。与发售新股相比,转股可以节省股息支出,降低增发普通股的难度,因此被很多银行视为提高银行资本质量的途径。如花旗准备将美国政府注资450亿美元而持有的7.8%的优先股部分转化为普通股,这样,联邦政府将在不追加投资的情况下持有花旗集团的股份比例将一次性跃升至多达40%。

5接受政府资金。那些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融资的银行最终只有依赖于政府的注资,但获得注资的银行需向政府发行利息9厘的优先股,而优先股可以一成的折让,转换为普通股。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普通股带有投票权,并能够将更大的政府影响传递给银行管理层,因此,无论是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还是接受政府直接注资,银行都将面临着被国有化的可能,而这正是银行甚至是弱势银行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传递正面信号

无论是对于银行业而言,还是对于市场来说,银行压力测试所能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昭然若揭,而这正是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和煞费苦心推进这项工作的综合目的之所在。

第一,压力测试客观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市场传言19家银行可能需要额外资金10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但压力测试表明,银行所需资金仅746亿美元,由此显示了银行业整体的健康状况。不仅如此,压力测试明确区分银行的强弱程度,并明确宣称没有一家银行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这相当于给投资者吃了“定心丸”。另外,通过压力测试,原来投资者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解决,信息的透明度代替了不确定性,从而调节和稳定了市场信心。

第二,压力测试加快了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过程,进而稀释了银行的未来风险。无论是针对银行的总体健康状况,还是针对银行是否继续接受政府救助,压力测试的目标当然是直接针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而系统有序地公布压力测试结果,无论是加快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进度,抑或有针对性地增加救助资金,其实质结果都是对银行资产的重新评估。毫无疑问,这种评估首先将评价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从而加快银行清理不良资产的速度,化解银行风

险。

第三,压力测试推动了银行业的结构优化,增强了银行的竞争力。对于美国银行资产来说,除去抵押贷款证券等不良资产外,银行还持有大量的优质债券,这些优质债券包括公司债、金融债、机构债等相关债券。而银行压力测试必然促使银行清理整顿资产,而银行清理资产的过程中可能不得不套现次优资产和优质资产,强势或提早摆脱困境的高盛等银行则可能会成为新的抄底者。另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压力测试的结果可能驱动银行间更多的合并案例,从而促使银行业资产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第四。压力测试缓释了政府与华尔街的矛盾。虽然美国政府对华尔街金融机构推出了高达7000亿美元慷慨援助计划,但计划推行的结果一方面给商业银行施加了“国有化”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提出了诸如管理层薪酬、股息派发、股票回购等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最终导致了银行自有管理权的萎缩。而对于受援银行而言,为了最大程度地消除以上结果,总是试图回避或者清偿TARP资金,以摆脱政府的干预与束缚。不过,压力测试后,政府允许银行通过不同途径进行融资,而且投资者可以更加明确甄别各个银行,最终让银行更容易地获取足够的私人资本来代替从政府获得的资金。

第五,压力测试可以刺激银行的放贷能力。由于人们先前对银行未来亏损存在担忧,银行资产负债表透明度也有限,银行不能通过发行股票募资,并且如果没有政府担保,银行也很难借到资金,进而导致银行缩小了放贷规模。而压力测试向人们提供了银行未来亏损来源的明确信息,可以为金融系统带来更多私人资本,从而提高银行未来放贷能力,形成对经济新的动力支持。

质疑与悬念

表面看来,银行压力测试的假设指标无可厚非,测试的结果也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尽管如此,国际舆论仍然就压力测试参照标准的严密性、压力测试结果的代表性以及严肃性等方面提出质疑。

首先。压力测试是否低估了美国经济的未来风险。美国监管机构在压力设计初期的基本预期是,美国经济到2009年秋天开始增长,失业率将在2010年年底触及10.4%左右的峰值。当时这种情形看起来不太可能发生,但是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未免太过于乐观。资料显示,美国失业率在4月份达到了8.9%,升至25年高点,预示着经济可能长时间深陷衰退泥潭。故此,压力测试的严密性值得商榷。

其次。压力测试是否对美国银行及其亏损程度具有代表性。一方面,压力测试的统计范围较小,只涉及美国银行19家;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于未来两年在糟糕经济环境中,银行业面临的亏损预计与其他机构出入太大。如美国私营部门预计的损失规模在1万亿美元,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称,在2010年之前美国银行所产生的信贷损失可能会达到2.7万亿美元。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后者在于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的获利都是受惠于一次性收益,而其信贷损失仍在不断上升,尤其是那些商业贷款占据银行贷款业务50%以上压力的地方性银行,依然承受着很大的不良贷款亏损压力。

再次,压力测试是否提高了对资本比率的要求。依据《新巴塞尔资本协定》的银行资本比率,目前国际银行的一级资本比率必须保留在4%以上,但按照该标准,美国银行中只有富国银行需要注资,如果是8%的话,很多银行需要注资。而为了避免少数银行“不达标”引发的恐慌,监管机构临时调高了银行需要达到的资本金门槛。

最后,压力测试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压力测试甄别了银行强弱程度,但也加剧了银行的分化。一方面,强势银行获得了更雄厚的资金缓冲,可能促使其屯积现金、进一步削减放贷,银行向消费者提供低利率贷款的空间将被压缩;另一方面,允许强势银行偿还TARP资金,就会在金融系统依然脆弱的情况下令其他银行背负没有能力偿还政府资金的压力,甚至会使得投资者质疑那些没有提前还贷的银行是否依然困难重重,从而导致银行筹资私人资本的难度大大加强,政府的银行业拯救成本上升。

猜你喜欢

美国银行资金银行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美银要大卖房产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