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广义的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

2009-12-21周正希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楚门拟态传播媒介

周正希

摘要:传统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真实环境与拟态环境存在严格区别。另外,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将其局限于大众媒介、公众事件和公众范围内。本文通过对这些传统理论进行思考提出了是传播而非仅仅是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对于“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个人层面而言,在议程设置构建的是真实的“拟态环境”等三个层面的结论,扩展了原有的理论范畴,并且简述了这一新结论对现实的效用。

关键词:议程设置拟态环境构建

印度神话中有这样一则:“其实世间的一切,不过是梵天做的一场梦,你我都活在他的梦中。梵天一旦睁眼,这个世界便消失了,直到他再次睡去,周而复始。”在这则神话中,梵天做梦才是真实,而世间的一切不过是梵天构建的“拟态环境”。而人们的生活,所接触的世界是否就如同这则神话,只不过是梵天做的一场梦,所不同的是传播扮演了梵天的角色,在我们称之为“议程设置”的传播理论中构建了一个“真实”的“拟态环境”。

电影《楚门的世界》就是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某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楚门看上去似乎过着与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更不知道身边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内的所有人都是《楚门的世界》的演员。以电视台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演员们共同制造的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以及楚门毫不知情的自我传播最终为楚门构建了桃源岛这个“真实”的拟态环境。

在探索本文结论的过程中,本人通过对《楚门曲世界》进行传播学层面的分析,深入思考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提出的“拟态环境”和“议程设置”的理论,并且在下面几个方面对这一传统经典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真实环境与拟态环境之间的区别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个共同的要素,即人们和环境之间的插人物——拟态环境。人们的行为是在对拟态环境作出反应。但因为是行为,如果见诸行动,行为后果就不是出现在刺激行为的拟态环境中,而是在行动发生的真实环境中。……因为,在社会生活层面上,所谓人作出适应环境的调整是以虚构为媒介来进行的。”李普曼认为人们是生活在“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叠合的双重环境中,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是同时存在,但又是截然不同的。就好像北方的人经常会问“云南是不是遍地都是孔雀,出门都是骑大象”,这就是他们通过各种信息来源渠道形成了云南的“拟态环境”,而真实的云南是一个与其他城市一样的现代化都市,既没有那么多孔雀,也不可能骑大象出门。在这个例子中,可“清晰地辨别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它们之间的区别泾渭分明。

但是我认为,从大众层面来说,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区别。然而对于作为个体的人来说并不存在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区别,二者应该是同一的,所不同仅仅是人自身的意识发生了改变。就好像在电影《楚门的世界》中,在大众的服里,在真实的世界中,楚门作为一部泡沫剧的主角才是他生活的真实,而桃源岛上楚门的生活不过是媒体刻意为之的“拟态环境”。然而在楚门意识到他的生活是一场演出之前,他的工作、朋友、家人等构成了他的生活环境,这些对于楚门这个人本身来说就是真实环境。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不过是一部肥皂剧,桃源镇对于他才成了虚幻的存在。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二战时期逃入深山的日本兵一直不知道战争的结束,那么对于他来说二战仍然在持续就是他的真实环境,尽管对于大众来说“战争没结束”不过是“拟态环境”。

不仅是大众传播构建拟态环境

“回过头来看,我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认识是何等的间接。我们看到,报道现实环境的新闻传递给我们时快时慢,但我们把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当作现实环境本身来对待。”李普曼对“拟态环境”进行阐述时用的是“报道现实环境的新闻”,传统理论认为拟态环境通过大众传播得到构建。就像《楚门的世界》中,电视媒介搭建了桃源岛这个平台,虚拟了楚门的生活环境,并且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展示这一“拟态环境”。

但是我认为在“拟态环境”的构建中不仅仅是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了作用,而应该是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甚至是自我传播在内的所有传播方式共同构建了“拟态环境”。例如在《楚门的世界》中,楚门所处的桃源岛这一拟态环境就是由演员构成的人际传播、电视媒体参与在内的大众传播,甚至是楚门自身的自我传播共同构建的。当楚门通过人际传播得知他所处的世界不过是一场闹剧,他的自我传播在其中不断地深化“闹剧”这一事实,最终他从桃源岛逃离出来,但是谁又能保证楚门之后的生活就是完全真实的呢?其实出走的生活不过是各种传播方式合力打造下的叉一个属于楚门的“拟态环境”。再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朋友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如果是“温柔的”,那在平时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就会强化这个人的这一特质,最终让其真的很“温柔”,这就是人际传播对“拟态环境”的构建。

关于议程设置理论广义范围的探讨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该理论认为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可以判断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得到三个关键词:“公众”、“公共事件”、“大众传媒”,也就意味着“议程设置”理论只有在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

然而在现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只是大众传媒,其他的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也体现了“议程设置”理论,比如和朋友交谈时通常会把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排列,并且期望通过话题的排列和强调改变或者强化朋友的态度。因此可以把议程设置理论的关键词做一个范围延伸,把“公众”、“公共事件”、“大众传媒”改为“所有人”(包括公众和个体)、“事件”、“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由此得到一个议程设置理论的新概念:所有个体的人对事件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正相关关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通过对“议题”的排列和高度强调影响人们对事件的判断和观点的形成,同时影响人们的行动。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人们生活在拟态环境和真实环境叠合的双重环境中。另外,“议程设置”是大众媒介通过对公众事件进行议题的设置从而影响公众的态度,最终导致公众的行为发生改变。

而我的结论可以通过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第一个层面,是传播而非仅仅是大众传播构建了“拟态环境”;第二个层面,议程设置对于“拟态环境”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议程设置的最终结果就是构建了“拟态环境”;第三个层面,就个人而言,在议程设置中构建的是真实的“拟态环境”。

“广义议程设置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这个结论我们不得不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大众传媒构建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的说法进行反思。比如前段时间热议的网游玩家跳楼事件,各方都认为在该起事件中网络游戏负有主要责任。然而这一“拟态环境”不仅仅是网络这个大众传播媒介造成的,在小男孩所处拟态环境的构建过程中有大众媒介的因素,也有网络游戏其他玩家的人际传播元素,还有小男孩自身自我传播强化的因素。它是一个多方面传播造成的后果,而不仅仅是大众传播的错。

其次,在议程设置中构建的拟态环境就个人层面而言就是真实环境。也就是说通过传播对议题进行强调和排列,可以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进行塑造。如果在教育中应用该结论,就可以在人的幼年阶段发现其潜能和天赋所在,之后利用各种传播方式通过对议题的设置和排列让其潜在天赋不断得到强化,增强教育效果。

在广义议程设置中构建真实的拟态环境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中必然存在若干不足和缺陷,但是相信这一探讨的发展和丰富可以对传播学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猜你喜欢

楚门拟态传播媒介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再次看望楚门
视觉文化视阈下武术传播媒介研究
突出重围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何炅 楚门的世界
反腐报道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