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淡自然与新颖别致

2009-12-21王玉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莫泊桑于勒菲利普

王玉琴

莫泊桑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是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约300篇`中、短篇小说,被誉为是一代短篇小说巨匠。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虽难与蜚声文坛的《羊脂球》媲美,但足以体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风格与特色。一、常见的主旨,独到的手法一篇小说的灵魂在于立意。《我的叔叔于勒》意在揭露在金钱主宰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样的立意,在19世纪外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里,并不新鲜,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里对此作了详尽而生动的描绘:“黄金是这世界的人要顶礼膜拜的惟一力量”(《幻灭》),“生活不是一部由金钱开动的机器吗?”(《高利贷者》)“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高老头》)……可见,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并非仅以立意的新颖和深刻见长,而是另有取胜之道。巴尔扎克在自己的作品中给人们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构思了曲折的故事情节;而莫泊桑却善于从浩瀚的海洋中撷取欢跳的浪花,以小见大,从局部看整体,通过生活琐事来反映社会本质,《我的叔叔于勒》讲述的就是当时法国的凡人小事。二、动人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我的叔叔于勒》采取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故事。于勒出场前,小说大起大开,着力渲染于勒在菲利普一家心目中的地位:“全家惟一的希望。”他的信是“家里的福音书”……十多年后,穷困潦倒的于勒出现了,希望霎时破灭,自此,情节大落大合,场景的气氛,人物的情感,顿时一落千丈,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小说的情节起伏跌宕,给人以回味咀嚼的余地。当菲利普一家久盼于勒而渺无音讯时,作家笔锋一转,暂时抛开了情节发展的主线,而去写菲利普一家外出旅游,使情节的发展舒缓下来。在渡船上的小插曲,又使读者心情更为轻松。这以后,故事奇峰突起,菲利普发现那个卖牡蛎的穷水手很“像于勒”,情节推向高潮,菲利普找船长探听,情节的发展又暂时松缓了一下。船长证实那个小贩确是于勒,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了菲利普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的行踪,这样普通的情节,莫泊桑能处理得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曲折跌宕却无斧凿之痕。三、平常的人物,典型的形象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决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让他们自己去自然表露。当于勒说赚了大钱的时候,菲利普太太说:“这个好心的于勒”,“他真是个有办法的人”,当他成了穷光蛋的时候,这位太太马上把他说成了“这个东西”、“这个贼”,“有办法的人”马上成了“决不会有出息的。”小说人物寥寥,却分别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手法,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写出了层次,突出了重点,从而有效地节省了笔墨,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我的叔叔于勒》虽然篇幅短小,但体现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表现手法:不用手法的手法,即寓新颖于平淡之中。同时也体现了莫泊桑小说的独到之处: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普通的主题,却表现得深刻,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莫泊桑于勒菲利普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活跳板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