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

2009-12-21张锦秋

中国文化遗产 2009年4期
关键词:丹凤门道大明宫

张锦秋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是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大明宫大规模扩修时开筑的。2005年经考古发掘揭露出丹凤门遗址墩台,其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城门考古之最。同时丹凤门与唐大雁塔遥相呼应,也构成了唐长安城市的重要景观轴,强化了唐都城的景观特色。现在实施丹凤门遗址保护示范工程对唐大明宫大遗址保护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标志意义,同时对西安市完善大明宫-火车站-大雁塔这一城市轴线也具有积极作用。设计理念1、遵循国际及国家有关文化遗产遗址保护的要求,在遗址上设置保护与展示的设施,必须保护遗址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并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及可逆的工程技术手段。2、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尽量提供条件,向世人展示该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工程技术价值。既为一般参观者提供科普教育的场所,又为有关专业人员提供相关专业研究的条件。3、鉴于唐大明宫的历史地位及丹凤门在大明宫内、在唐长安城和现代西安城市中的重要位置,在满足上述两项要求的基础上,应争取使遗址保护和展示工程向人们提供一个沟通历史和现代、能引发观众历史联想、尽量切近唐丹凤门形象的标志性建筑。遗址概况及展示要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2006年的发掘报告和2008年6月的考古定点平面示意图,可知唐大明宫丹凤门城台南北总进深33米,东西总宽74.4米,西马道起点距城台西壁62.35米。城墙(宫墙)南北宽9.76米,马道宽3.5米。城台有五个门道,均宽8.5米,现仅存西边四个门道遗址。城台东侧第一门道及东侧城墙、马道遗址均已无存。为保护遗址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建筑不仅对遗址进行全复盖,且工程构件在平面位置上均保证距离遗址本体(含地下部分)外沿不小于60厘米。根据有关文物部门意见,丹凤门遗址本体在建筑中整体保护展示,不采用局部封闭的保护展示方式。5个门道均不作为园区及展示厅的出入通道。室内温湿度按一般博物馆展厅以人的舒适为准,不作特殊的控制。展示设计着意显示丹凤门的宏伟规模,为参观者提供方便的、多方位的、多视角的参观步道。步道基本按架空周边式布置,也设有踏步可到达遗址地面,以满足不同的参观接待要求。关于建筑艺术形象的思考丹凤门是唐大明宫正门,不仅其尺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正对门楼的市区大道竟宽达176米,超过唐长安城主干道朱雀大街。丹凤门是皇帝出入宫城的主门,也是宣布登基改元、颁布大赦等重要法令、举行宴会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堪称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在宫殿建筑群体布局艺术上,丹凤门北与含元殿遥相对应的恢宏气势、南眺终南群山映衬的大雁塔雄姿。而今丹凤门正对大雁塔这条轴线更成为城市实轴。火车站北广场近在丹凤门遗址正南,丹凤门的位置是向过往火车乘客展示唐大明宫的一个标志性位置。有鉴于此,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建筑在满足保护展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其艺术形象如能承担起沟通历史与未来、增进唐代宫殿与现代城市的融合则是方案的最好选择。于是决定在建筑造型上尽量切近唐丹凤门的建筑特色和风采,在城市空间中成为一个标志性形象,引发人们历史的联想;在建筑内能登高,北眺大明宫遗址群及园区景色,南眺现代西安的繁华景象。遵循这一思路,方案设计分两步进行。首先根据遗址的型制和尺寸进行唐丹凤门的推理设计。然后按照全复盖遗址并使新工程与遗址间保持必要保护距离的要求,将推理建筑的尺寸适当放大,制定出最终的保护展示建筑方案。建筑推理方案探讨此前,我国及海外建筑史学界专家学者对唐代城门做过多项复原设计,其中尤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唐长安明德门原状的探讨》(1977)最为详实。杨鸿勋先生(中国社科院)、王才强先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对唐长安明德门的复原设计,王璐女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唐丹凤门的复原设计都为唐代五门道的城门作出了有益的探讨。综而观之,以上四位的复原设计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按《宋营造法式》规制设置整体性城台;城台上设平座;平座之上为木构式城楼;城门通道按《宋营造法式》规矩设计。所不同的是城楼有两类方案。一类是在城台上作同一进深通长的木构城楼,一类是在城台两端设置挟屋,当中为正楼。经对唐宋绘画等资料分析,凡有挟屋的,城台平面形状大多与上部城楼形状相一致而作进退变化,不是一个单纯的矩形平面。丹凤门遗址显示其城台是一个完整的矩形。通过试作两个推理方案,严格按可实施的工程规律设计出平、立、剖面图。方案一是一个矩形平面的城台上设置一座矩形的城楼,比较科学合理,形象端庄大气。方案二是在同一城台上作有挟屋与正楼的设计。此方案矛盾较多,要使挟屋的屋脊与正楼屋脊有合理的错落,其进深与檐口高度就难以合理。若使挟屋进深与正楼相同,使其平座低于正楼之平座,虽也可使二者屋顶有所错落,但造型不够简洁大气。经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推理方案一。各主要尺寸的确定城墙:根据发掘资料,丹风门二侧城墙底部宽9.76米。依以往唐城发掘资料和宋营造法式,唐、宋城墙高与底宽之比均为2:3,宫门两侧城墙高应为6.5米。竖向斜度为4:1,故此墙上端内收1.625米,墙顶宽为6.51米,马道等墙体外扩部分尺寸均按发掘资料一一推出。城台:根据发掘资料,城台底部南北深33米,东西宽74.4米,共5个南北向门道,中门门道宽8.6米,两侧门道宽由中向外递减,分别为8.5米,8.4米。唐代城台已无实物可鉴。根据敦煌壁画可知,唐代城台与宋代相近。故参照宋营造法式与宋代实例进行推理设计。城台高度应由门道高度加其上覆斗形构架高度、构架上部墙体高度这三部分组成。由于丹凤门门道超乎寻常的宽度(唐长安中轴线上的朱雀门门道仅5米宽),门道高度也相应的高,决定了城台具有超乎寻常的高度,合计11.8米高。城台侧壁按高度的1/4倾斜,则城台顶南北深27.1米,东西宽68米。城楼:根据城台顶尺寸,四周收进1.2米立柱。根据5个门道的尺寸,上部城楼面宽方向木柱位置应与其对应均衡,故取11开间为宜。居中7开间均宽6.2米,外侧两间均取5.55米。进深方向4间为宜。南北二间与正面稍间尺寸相同较为合理,故取5.55米,当中两间取6.55米。城楼中间7间开间6.2米之宽在唐代建筑中少有,对照大明宫含元殿当中9间宽

猜你喜欢

丹凤门道大明宫
小草成长记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走在大明宫
丹凤的水
探寻360°全声场发声门道
丹凤“五个先行”推进村“两委”换届
丹凤“四个强化”从严落实“三项机制”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从美国商业补给服务合同看门道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