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2009-12-21何本善
何本善
【摘 要】 教学改革是任何教育教学中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现代社会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虽然中学语文教改的成果也日见日丰,令人欣喜,但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始终春风难度,不见明显的“风吹草动”,又不得不令人担心。当前,要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胆子壮一些,步子大一些,我认为有必要查找制约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教改的严重问题。 【关键词】 农村初级中学 语文教学教改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一部分是因为语文教师自身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学生本身引起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教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评估中严重存在以“分”取人的现象教改能否取得成功,与教学管理评估方法的是否科学有很大关系。在教改过程中,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管理评估制度的科学化显得十分重要。教学管理评估制度的科学化,是教改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我们的一些教育行政主观部门评定一所学校工作之优劣,其主要根据是考试的分数“率”,学校在评定一个老师学年度工作之好坏,其主要依据也是期中期末分数;把你所教的分数与本校同级同科比较。分数高,那么,教学奖金就高,评校级、乡镇级、县级等优秀教师的可能性就大。把复杂的学校管理工作人为的简单化、机械化。在评定老师时,甚至固执地认为年老,教龄长的老师就是有经验的老师,就是优秀老师。死守毕业班或快班,美其名曰:“把关老师”,在评优、评职称时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压抑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的积极性,进取心。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秀老师”,久而久之,也难免居功自傲,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种落后僵化的管理评估方式使教师疲于奔命,辛苦徒劳,不可能、也没机会产生教改的动机。 二、一些学校的教研组活动中的形同虚设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就学历来看,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9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学历并不等于素质。一般来说,教师素质包括思想觉悟、品德修养、业务能力、理论水平等。事实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致使教学上公式化、程序化,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升学体制又促使教师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等,也就派生出抓一部分,管一部分,放一部分的教学思想,又加快了下降的趋势。另外,由于语文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涉及面宽,工作量大,见成效慢和“要教谁都差不多,要教好谁都难”的矛盾统一,造成一些科班出身的语文教学改行改科。更使得语文教师素质跟不上时代。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就迫在眉睫。我认为提高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参加举办各种教研活动。 但是,由于农村中学资金的短缺,信息的闭塞,客观上使他们疏于懒于教研活动。 有些老师从教一二十年,从未走出校门参加任何教研活动。他们既不走出去,也不请进来,造成教学上的闭关自守,坐井观天。也由于应试教育的分数竞争,语文教师的“文人相轻”,又主观上使他们觉得“彼此彼此”,自以为是。所以导致一校内的公开教学也形同虚设。就是偶然举行一两次公开教学,也由于课前精心布置,甚至上节课已经演习而变成了简单的回顾或重复。 三、教案教不改初衷、作文批改 “满堂红”,教学不够深入 教材教法中要求,备课要有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以后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才能正确。比如赛跑,只有起跑的方向正确,才可能沿着正确的路线,胜利地到达终点。语文课备课的方向,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可是,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自己不去或很少去钻研教材,备课照抄资料。有时抄都不抄,捧上讲台的是几年前的纸都发黄的教案。更有甚者,把课备在教本上,课文的空白处都填补得密密麻麻。字迹细小如蝇足,今年是这本明年还是这一本,只要教材不改,教本就不改。即使封面全掉,纸张已烂,也敝帚自珍。就算教材改了,课文还在,也要重新带来那盏渔火。在课堂教学上,拿着死板的教案,应付鲜活的脸孔,两眼斜视天花板,脸不红来心不跳,一本正经。直至所讲字句与学生手中的课文对不上号时,才醒悟该增减一些内容了。难怪有些学生拿着哥哥、姐姐,甚至舅舅、姑姑的听课笔记听课,在老师讲上句时,他能完完整整地对上下句。这又不能不说是对我们教学的一种嘲讽。教学内容可以不变,但学生却是一届一届一代一代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法不断变更,不断改善。这才符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教学不是绘画,教学不是印刷,何况世上也没有最完美的绘画,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也由于备课时不重集体备课,课前说课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在备课时、各自为政,躲入房间照搬照抄资料、名家教案,脱离学生实际造成教案上的不谋而合和课堂教学的异口同声。这种一寸不变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岂但难以提高教学水平,形势的发展跟不上,亦步亦趋都十分吃力,更甭提教改、创新。作文评改包括批改、评改两个方面,批改和评讲所要遵循的原则有三:以正面为主;要有启发性;要有针对性。可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由于环境的制约,阅读面窄,动手也少,逐渐养成了一种只改不讲的习惯或在批改时只懂精批细改,不懂“多就少改”。面对“作文山”每天挖山不止,或者将学生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或者改得面目全非,作文本上“满堂红”,或者写整页的评语,罗列各种毛病。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兴趣却越来越低了。又由于没有注意作文批改和评讲的启发性和针对性原则,不注重作文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作文无所适从而兴趣全无,导致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摇头咋舌。 因此,只有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走出升学体制、应试教学的怪圈,才能够迈出素质教学的步子。 参考文献: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3、孙瑞欣,《语文教学的激情策略》,中国教育报20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