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典型报道
2009-12-21韩凌
韩 凌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消费社会的文化理念进入中国。典型报道作为一种引导舆论、以正面宣传为主导的新闻报道方式,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强烈冲击。本文探讨了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典型报道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困境,希望能为典型报道的发展提供启发。
【关键词】消费主义文化 典型报道 困境
一、典型报道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状况概述
“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媒介技术的革新,中国也逐步步入西方社会业已“繁荣”的消费视野。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传媒也鼎新革故,市场利益的追求成为其重要方面。典型报道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报道方式,“在新闻学中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特别是近一段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的重点报道。报道的内容主要包括:典型人物、典型集体、典型事件、典型经验、典型问题”[2];“具有社会整合、榜样示范、时代象征的功能”[3]。传媒面对消费社会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成为不二法门,但典型报道作为一种启发、教育大众的新闻报道方式,以社会效益为目标。因此,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传媒,典型报道的数量、篇幅、时段正在减少。
同时,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倡导消费的价值理念,“媒介报道重点正从昔日的‘生产方式报道转移到‘消费生活方式报道;媒介主体形象由‘生产英雄逐渐转换为由各类明星充当的‘消费偶像;各种广告不断地对受众实施物质消费的诱导;都市报及时尚生活类杂志成为人们新生活的引领者;新闻软化、传播符号的‘视觉转向……”[4]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丰富、思想的多元、物质的满足,传媒所传播的这些内容往往易于与受众产生强烈共鸣。因此,面对受众信息需求及社会发展,传媒不得已对受众、对消费主义文化有所屈服。而典型报道是一种以正面宣传为主、倡导主流价值观、理性、严肃、崇高的报道形式,处于消费视野下的受众对其接受度弱于以往。
二、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典型报道存在的必要性
首先,典型报道是历史沿革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它刚健有为,修身重德,看重现世,仁爱孝敬等思想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后不断得到继承与发扬。”[5]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刚健有为、义利观为典型报道继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积淀。此外,党的新闻理论方针也为典型报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土壤。
其次,社会的发展需要思想引导。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宏观视域下,媒体投放的广告大都传播自我表现、享乐主义、培养生活情趣、使生活具有独特格调的理念。广告通过影像和符号来激发人们的欲望,受众对商品的消费已不仅仅是使用价值的满足,而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过分的欲望和过度的消费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因此,典型报道作为弘扬助人为乐、舍己救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主流价值观为主的报道形式,是媒体实现其协调环境、监测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社会传承优良精神的重要方式。
第三,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走向未来的必然。典型报道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并发展的特有报道形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吴满有事迹、雷锋精神、大庆作风等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起到了很大的榜样作用,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典型报道作为正面报道的代表形式,在发动群众、引导舆论、弘扬主流价值观、规范社会道德、巩固政权中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典型报道这种方式将是媒体承担自身责任的表征之一。
因此在当下,典型报道不应该被弱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传媒,对典型报道应该继续发掘,找出其现实困境,对其进行发扬。
三、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典型报道的现实困境
首先,消费主义文化理念与典型报道理念、价值观的矛盾。
1、消费主义文化倡导享乐主义与典型报道弘扬高尚情操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享乐主义容易获取受众青睐。因此,消费社会视域下,作为传媒生命线的广告,宣扬的是瞬间快乐、瞬间满足和无限制消费文化,传媒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已扮演了这种浅消费文化的“鼓吹手”。与弘扬助人为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崇高价值理念的典型报道相比,传媒更容易从前者获取直接经济效益。
2、消费主义文化娱乐性与典型报道严肃性的矛盾。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环境下,传媒娱乐化倾向严重。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为代表,娱乐节目大行其道。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小沈阳一夜成名正是其形象、台词的娱乐化抓住了受众。娱乐对受众来说已成为理所当然,因此,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呈现出娱乐导向,以娱乐为导向的节目能获取受众的广泛注意。但是,典型报道是一种倡导先进经验、人物、事件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报道方式,传媒对其进行报道,不会像娱乐节目一样轻易获取注意力,进而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受众主体意识提升与典型报道单向性宣传的矛盾。
1、信息来源多样与典型报道公式化的矛盾。我国传统的典型报道一贯以介绍先进人物、事件、经验,并且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典型报道中的典型总是高大全,对其一味拔高,似乎典型人物不食人间烟火、典型事件毫无瑕疵。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新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了解事件的状况更加全面深入,一个追求个性满足与人性化的时代,很难与以往的典型公式化宣传模式引起共鸣。
2、受众对物质的诉求与典型报道宣传精神需求的矛盾。“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导向下,受众把幸福和自由的体验完全寄托于商品消费中,失去了批判的向度,对于消费社会的‘商品操纵,显得无能为力。”[6]漂亮时尚的衣服、小轿车、小洋房、高清晰的家庭影院、高档的厨房……似乎只有这些东西才能填满生活,商品操纵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而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务实”、更加注重物质利益、更加重视即刻满足,一个时刻讲求物质的时代与注重精神境界提升的典型报道格格不入。
四、全球化的推进使得新闻理念逐步发生变化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与世界不仅接轨而且融合,西方后工业社会的理念迅速传入中国。新闻传媒也接受着新闻专业主义、以人为本等诸多理念的洗礼。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人本性等成为新闻报道的首要法门。但传统典型报道中所宣扬的典型,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起到重大作用,可是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多元、信息丰富,尤其是西方新闻理念、人本理念的传入,对中国典型报道构成很大冲击。
五、结论
虽然当下消费主义文化制造的享乐主义、消费至上、娱乐休闲等价值观为典型报道带来困境,可典型报道还是有存在、发展的空间。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马克斯·韦伯认为,上层建筑的变动才能够推动物质基础、精神基础的发展,强调精神先于物质,准确讲是精神层面决定物质层面、组织层面;或者说上层建筑精神价值决定一个国家的物质基础[7]。所以,典型报道在浮躁的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对新闻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践行舆论监督的责任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应该严格把握政治方针、新闻专业主义规律、受众的多元要求、市场经济的逻辑来进一步发掘、发展典型报道。
参考文献
[1]陈昕、黄平,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中国社会学网
[2]朱清河著,典型报道:理论、应用与反思[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孙玮,典型报道的社会功能[J].新闻大学,1997(春季)
[4]徐小立,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
[5]刘国强、朱清河,典型报道的生存分级初探[J].新闻知识,2005(05)
[6]蒋建国,符号景观、传媒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向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4)
[7]江美玲、李旭晟,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J/OL].[2009-10-28]http://theory.people.com.cn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西安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责任编辑: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