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的婚礼》经典唱段演唱举隅
2009-12-18单宏健
单宏健
摘 要:运用自如的歌唱技巧,是准确把握莫扎特歌剧演唱风格最为重要的保证。尤其是怎样依据中国人的嗓音条件,做到科学地发声,演唱好这些唱段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声乐;唱段。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3-0068-03
莫扎特是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天才,在他短暂36年的生涯中就创作了600多部音乐作品,他对音乐的巨大贡献毋庸置疑,为人类留下了辉煌的艺术遗产。他除了在器乐领域里,创作有那些标志着一个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等形式的作品之外,吸引我们的无疑还有他的歌剧作品。了解莫扎特歌剧的艺术特点,认识这些歌剧作品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了解这些歌剧中的喧叙调、咏叹调等唱段。而怎样演唱好这些唱段,把握好这些唱段的演唱技术手段,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摘取了《费加罗的婚礼》歌剧中经典的唱段,研究其具体的音乐形态。尤其是对这些唱段的歌唱技术、音乐形态、演唱内涵等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这部歌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认识其唱段的艺术魅力,从而认识这部作品的伟大。
一、精心设计的唱段结构
《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四幕的喜歌剧,属于莫扎特维也纳时期创作颠峰的作品。这个时期莫扎特已经脱离了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制约,对于反映当时社会上“第三等级”地位的上升,歌颂人民反封建斗争胜利的事物也欣然接受。实际上,莫扎特就是一位受到启蒙运动影响的作曲家,《费加罗的婚礼》正是莫扎特真实思想的显露。他对黑暗的封建制度,对于王公贵族的淫威特权,以及荒淫无耻的生活十分不满,而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中下层人民,尤其是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这部歌剧的脚本,源自法国启蒙主义时期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话剧,他的话剧以幽默、讽刺笔法闻名于世。博马舍在18世纪70年代创作了“费加罗三部曲”的3部戏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 婚礼》和《有罪的母亲》。前两部均被作曲家谱成了歌剧作品,18世纪的莫扎特选择了第2部,19世纪的罗西尼选择了第1部。《费加罗的婚礼》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与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费加罗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伯爵的男仆费加罗即将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喜结良缘,而伯爵却妄图恢复已经废除了的贵族的“初夜权”,进而将苏珊娜据为己有。费加罗与苏珊娜以及伯爵夫人一起设计巧妙地教训了用情不专的伯爵,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部社会性喜剧在大革命前夕的法国,对封建贵族的揭露和讽刺起了很大的作用,反映了当时进步的社会思想和伦理思想。长约180分钟的《费加罗的婚礼》,乍看上去,像法国木偶戏,叽叽喳喳, 阴谋迭起。但是,事实上它预示着行将来临的革命风暴。剧作家博马舍的嗅觉很灵,他已经敏感地感觉到革命的即将来临。
莫扎特在创作这部歌剧时,不仅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同时也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宗旨。我们从歌剧中可领略到莫扎特非凡的音乐才能,从那终曲的音乐中可听出莫扎特作为“第三等级”中一分子的自豪之情,尤其是利用他精巧的音乐技术手段,把那些愚蠢而又放荡的贵族老爷们的形象与获得胜利的聪明仆人们的形象,做了鲜明的对照,并以此作为整个剧情发展和音乐描写的基础。在歌剧中,演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唱腔是作为人物个性表现的凝练、浓缩的形象塑造。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整部唱段结构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在歌唱风格的分类、唱段分类、情绪分类、角色分类等方面都很讲究。莫扎特通过运用当时所有的歌剧体裁形式以及音乐的各种技术手段,来完成和塑造了剧中的各种人物形象。我们从《求爱神给我力量》(女高音唱段)、《美妙时刻将来临》(女高音唱段、F调)、《哪里去了,美好时光》(女高音唱段、C调)、《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bE调、男中音唱段)、《你们可知道什么叫爱情》(女高音唱段、 bB调)、《你想要跳舞,伯爵》(男中音唱段、F调)、《再不要去做情郎》(男中音唱段、C调)等主要唱段设计来看,完全能够体会到莫扎特所运用其娴熟的音乐手段,巧妙地表现着各种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艺术魅力。音乐唱段在揭示戏剧冲突,抒发角色人物情感,烘托戏剧气氛等多方面都可以说十分完美。因此,熟悉、演唱这些唱段,思考其中展现的艺术魅力是很重要的工作。
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广泛运用了各种歌唱手段。独唱的咏叹调、重唱形式的对唱以及一人唱众人和的合唱、齐唱等歌唱形式,都全方位运用于歌剧之中。他运用新鲜活泼的音调,表达着复杂的戏剧内容,刻画着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同时,运用管弦乐队展现着最为多样的艺术魅力。譬如以下音乐唱段的设计,就无不展示着作曲家精心的构思与艺术才能,该剧为了烘托喜剧欢乐气氛的序曲,常被单独演奏;第一幕凯鲁比诺的唱段、费加罗的咏叹调都是经典唱段;第二幕公爵的男侍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叫爱情》,以诙谐的手法把他幻想爱情但又得不到爱情的复杂、奇妙的心情刻画得十分生动,至今仍传唱不衰;第三幕苏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先后出现两个声部交叉以及歌唱与乐队的补充性对比,最后声部交织形成三度叠置,使这一旋律优美、交叉巧妙的二重唱成为这部歌剧重要的唱段。
二、脍炙人口的唱段艺术
如果要提起《费加罗的婚礼》的唱段,毫无疑问,首先是那段脍炙人口的《再不要去做情郎》。这个唱段是这出歌剧第一幕快结束的时候,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凯鲁比诺很想留下,原因是他很钟情于伯爵夫人。正在他们谈话时,门外传来伯爵的脚步声,凯鲁诺慌忙藏在大椅子后面。伯爵进屋,向苏珊娜求爱,这秘密被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等伯爵发现凯鲁比诺时,他恼羞成怒决定让凯鲁比诺马上离开他的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这个时候,费加罗像大哥哥一样演唱了这个唱段。尽管我国许多的男中音歌手,都曾经演唱过这首《再不要去做情郎》的唱段,但是,也许并不一定真正了解我国歌唱家应该采用怎样的歌唱方法来诠释这首唱段,如何让更多的人欣赏它的艺术魅力,怎样依据中国人的嗓音条件,做到科学地发声,演唱好这些外来歌曲、歌剧的唱段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拿这首唱段来讲,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演唱。关于作曲方面技术技巧的运用,不用说也是十分的完善,带再现的三段体音乐结构并不复杂,古典和声的进行也很正规。譬如,A乐段前的12小节基本上是在主和弦及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的曲调,具有明快有力的特征;而B乐段的曲调则逐渐变得比较温柔起来,并略带有一些宣叙调的音乐性质;然后是A乐段的再现。如果要说略有一些意外的话,那就是这个唱段有带宣叙调性质的C乐段的出现,这不同于比较规整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因为,在C乐段之后,A乐段又再一次进行了再现,而且,最后还接续了一个尾声,直至雄壮音乐的结束,这有一点类似当今流行音乐的结构形式。
由于《再不要去做情郎》这个唱段,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爱演唱、必选的歌剧唱段之一。但是,要演唱好这个唱段并不容易。首先前段是铿锵有力的音调,要求演唱不仅具有歌唱的力度、声音的亮度,而且还要注意歌唱的流畅性,要使得演唱起来具有动听的歌唱性。虽然中段似乎有意强调了一些宣叙的色彩,特别是固定音型的反复出现以及与乐队对话似的短乐句的运用,使雄壮的歌声中又略带一些俏皮、幽默的特性。那么,这时候演唱起来就要求轻松一些,声音不能太做作。从歌词的用韵看,第一乐段“Non piu andrai, farfallone amoroso, notte e giorno d'intomo girando, delle belle turbando il riposo”基本落在元音“O”上,非常方便把歌唱的声音唱响。与第二乐段以“e”元音的用韵形成比较。在歌唱气息的力量上“quel cappelo leggiero e galante, quella chioma, quell'aria brillante, quel vermiglio donnesco color”词句也就稍弱一些。但是,歌唱的流畅性始终贯穿整个唱段。另外,追求浑厚嗓音的歌唱效果,已经成为我们今天不得不反思“美声唱法”的时候了。所谓唱法本土化,就是应该依据中国人的嗓音条件、中国文化的底蕴、中国人的审美情结去认识外来文化。
如果说前述《再不要去做情郎》这个唱段,是《费加罗婚礼》中最具艺术魅力的男声代表作的话,那么,《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则可以被称之为这部歌剧中女声的经典之作。《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是一首很有情调的唱段,像夜曲,又像情歌。尤其是在轻巧音量的伴奏乐器吉他的拨弦声中,我们听到了女中音扮演的童仆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可爱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担忧表白后会带来困窘、尴尬场景的心理。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女仆苏珊娜让他把写好的一首歌当面唱给夫人听。尽管凯鲁比诺具有复杂、局促的感情,但是,却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2/4拍子一强一弱的行板,被莫扎特处理得好似凯鲁比诺忐忑不安内心活动的节律。B大调前面的8小节前奏,摘取了唱段中第一、三句的旋律。要想把轻柔起始、娓娓道来的:“你可知道什么叫爱情”唱词,演唱得真切又忐忑,必须首先是控制好歌唱的气息,兴奋歌唱的肌体,兴奋与控制成为歌唱这个作品的关键。唱段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音乐结构并不复杂,当凯鲁比诺唱到第二句时,由于曲调里出现了#fa这个音,给下一段离调作了准备,特别是苏珊娜在一旁拨动着吉他的琴弦,为凯鲁比诺的演唱推波助澜。B段转F大调,14小节之后,又转成了bA大调,10小节之后,又回到F大调。这种多次转调的设计,也正表现了凯鲁比诺忐忑不安、心绪不宁的复杂心理,而且,这种不安一直延续到唱段的结束,尤为明显的是唱段的后半部,采用了大量连续不断的、急促不安、不稳定的音型。根据莫扎特的这个唱段设计,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想,如果在歌唱的时候,能掌握让歌唱声音微微发颤的歌唱技巧的话,相信演唱的艺术效果应该是绝佳的。从多个欧美歌唱家的演唱看,都有这样的倾向。但是,我们在中国歌手的演唱中看到的却几乎是“一本正经”的面孔。
其实,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这位童仆凯鲁比诺女中音的唱段很重。从歌剧的第一幕开始就有凸显的优秀唱段。譬如,《不知道我自己干了什么》就是第一幕中很有名气的唱段,正是凯鲁比诺的唱段。这首4拍子,小快板bE大调的咏叹调,描写的是凯鲁比诺因与花匠之女巴巴丽娜约会时被伯爵发现,唯恐被赶出伯爵府。因此,他心绪烦乱地跑来找苏珊娜,请她帮忙在伯爵夫人那儿说点好话,求情度过难关的故事。
唱段的音乐前奏是由乐队奏出的短小、快捷的E大调主和弦分解音型。歌声的一进入,就显示着这位童仆的焦躁不安、茫然失措、青春涌动的画面。接着是3个音为一组下行进行的音调组合,在模进发展后呈波浪型逐渐汹涌溢流而出的情感大奔放。歌声在乐句之间用休止符断开,构成语句间歇,形成一种推动感,其中音乐上不断的离调出现,像《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技法运用一样,形象地表现出凯鲁比诺见到伯爵夫人后心里那种不安的、年轻而稚痴的情感,再加上节奏的多种变化,音乐以重复、模进、转调、变换音区等手法描绘出一个年轻人心绪杂乱的形象。从歌唱的难易度而言,比上一首更容易把握。这首咏叹调歌唱的音域也不宽,为 be-g2,因此,在教学中,女高音和女中音均可选用,虽然唱段整体的速度较快,节奏也有一些复杂多变,但是,跳跃的激情、活泼的情绪还是容易演唱。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歌剧创作最为丰产4年中的佳作,它精巧的音乐设计和栩栩如生、精彩的剧词,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只是就个别唱段做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学习与研究。
责任编辑:李姝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张洪岛.西洋歌剧故事[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4]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5]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全剧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