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恶补奢侈品文化,全球罕见
2009-12-18
本报驻俄罗斯、法国、日本特约记者 焦东建 姚 蒙 林梦叶 本报记者 赵 辉
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越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与市场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奢侈品从业人员对奢侈品的认知还处于较低水平。为帮助奢侈品消费者、从业人员恶补奢侈品专业知识,各种奢侈品培训项目在中国正悄然兴起,甚至出现了针对富豪人群的短期培训班,这一现象可谓中国独有。
奢侈品人才缺口3万—5万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报告,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有大批国际奢侈品企业将2010年的重点,从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的日本转向中国内地。这对中国奢侈品从业人才的需求很大。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至少缺3万—5万奢侈品人才。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都有关于奢侈品的培训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明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学校教育不是培养奢侈品的消费者,而是培养管理人才,该校也为中国企业进行培训,打造中国的奢侈品牌。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区首席执行长欧阳坤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缺少奢侈品管理人才是中国没有奢侈品牌的根本原因,而用传统的经营模式打造中国自己的奢侈品牌行不通。《中国奢侈品本土战略》一书作者、中国品牌战略学会首席专家杨清山认为,国际大牌奢侈品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方面也存在问题。比如品牌核心价值定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有区隔,在广告推广上也不是很统一,对中国文化、中国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也在摸索中,因此国际奢侈品企业进入中国也要进行本土化,更需要人才培养。
法国奢侈品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毕业于奢侈品管理学校。奢侈品专业的科目繁多,从品牌认识、特性、市场营销到管理等。法国的奢侈品管理学校有公立和私立的。公立学校奢侈品专业的学费很便宜,一学期只要几百欧元,但名额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学生在私立学校就读,学费很贵,3年学费要1.5万到2万欧元,但毕业后找工作比较容易,且收入不错。
在日本,类似LV这样的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多为普通上班族,而这类人的奢侈品知识主要来自名牌店的销售员。为此,日本对名牌店销售人员的要求很高。有人才派遣公司专门针对名牌店店员及店长开设讲座并提供有关资格证书。有的要通过12个科目的课程后才能被授予资格证书。拥有这种资格的人找工作会相对容易些。
把“暴发户”培养成“贵族”
与欧洲主要培训奢侈品经营管理者不同,在中国出现了针对奢侈品目标消费者的培训班,比如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俱乐部最近就开设了这一课程,这是中国培训行业第一次针对顶级富豪群体设立的专业消费课程,打出的口号是要把有钱人塑造成真正的“贵族”。欧阳坤说,奢侈品消费培训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奢侈品消费和文化对欧美人来说比较熟悉,不需要培训。但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得太快,一些富裕群体盲目消费、追捧奢侈品,往往被人说成是“暴发户”,“没品位”。这种消费现象很扭曲。杨清山表示,有必要进行奢侈品消费的启蒙教育。消费奢侈品的根本是奢侈品文化,而不是奢侈品本身。
在同为新兴奢侈品消费国的俄罗斯,《环球时报》记者走访了国立莫斯科财经学院、国立莫斯科工业财经大学的相关人员,这些学校都没有开设针对俄罗斯富豪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培训班,他们也没听说俄罗斯有类似的专业或培训班。在日本,记者也没听说有面向奢侈品消费者的讲座。法国更是没有类似培训班。法国奢侈品协会专家保罗说,喜爱奢侈品是法国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他们从小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里耳濡目染,渐渐欣赏和喜欢上某种奢侈品品牌。而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国过去没有西方的奢侈品,中国的有钱人近些年刚刚开始接触奢侈品,不懂西方奢侈品的品牌、文化背景和历史,需要补上这一课。
缺乏对文化修养的培养
奢侈品并非人人消费得起,奢侈品培训的门槛也相当高。比如对外经贸大学3年的研究生学位教育学费约20万元,北京大学奢侈品管理的15天培训课程学费近9万元,而要想成为世界奢侈品协会富豪培训班的学员则被要求必须得有上亿身家。有专家表示,即便花了钱,短期培训项目在快速普及方面也很难起到决定作用。欧阳坤表示,短期培训不能决定什么,但比起盲目追捧,培训能让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真正成熟,走向国际化。
进行奢侈品人才培训也存在一定难度。朱明侠教授说,虽然国外有不少大学开设了奢侈品管理专业,但全球并没有完整的奢侈品管理专业教材。欧阳坤认为,用中国人教育中国人如何打造中国奢侈品牌有些先天不足,我们要借鉴国外很多成功品牌的运营经验,变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来运作和管理本土品牌。中国资深时尚品牌专家赵云虎认为,在培养奢侈品专业人才时还要注重深化文学、哲学、艺术的修养,因为奢侈品往往和艺术密不可分。据他了解,即便在奢侈品发展比较成熟的欧美国家,其奢侈品从业人员也有很多缺乏文化、艺术修养,在中国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