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挚、精美、传神笔法叙写深厚人生内蕴
2009-12-17黄健
黄 健
关键词:“人生派”记叙抒情散文 人生内蕴 精美传神
摘 要:朱自清、叶圣陶、郑振铎等社会派散文家,富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他们怀着人生启蒙和社会改良的心态,致力于“为人生”的散文创作,他们的散文作品以真挚、精美、传神的记叙抒情笔法,抒写出内蕴深厚的人生情境和美的韵味,其作品在“五四”散文领域独树一帜。
朱自清为代表的“人生派”散文创作,努力提倡“为人生”的创作旨趣,他们所坚持的写自我人生和社会现实,体现出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他们创作的记叙兼抒情性散文,有着深厚的社会人生内涵,他们不单纯地记叙和写景,也不仅仅抒发一己之感怀,而是以“为人生”的态度,真实描叙社会民生的艰辛,表达自己人道主义的思想情怀,他们的记叙兼抒情性散文充分体现出时代性的审美体验和艺术特征。
读朱自清的散文,给人感触最深的是他诚挚的人生态度,“从开始写作到最后一篇,他都是一字不苟,态度真诚的,一字不苟是忠于语文,态度真诚是忠于人生”①。“五四”时期,朱自清“为人生”的记叙抒情散文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是从个人生活的亲身经历中,感受社会的变化,领悟现实人生的内蕴。他叙写社会人生现状的记叙兼抒情性散文,主要是反映动荡年代的家庭生活状况,抒写感人的亲情,以小见大地写出社会的本相。
朱自清的这些作品多用写实与抒情有机结合的艺术手法,运用经过提炼的白话口语,自然、朴质地表达人间真情和挚情,在中国现代散文领域创建了一种平易、朴实、本色的散文美经典。
《给亡妇》是一篇悼念妻子武钟谦的记叙抒情散文,文中作者深情地倾诉着妻子生前的一切,将自己对亡妻的千种柔情、万缕哀思倾注于对亡妻生前种种情态的具体描写之中。一切都是平实而朴素的诉说,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往事的描叙,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人间真情是何等的诚挚动人!《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表达人间至情的记叙抒情散文,文中作者对父子之情的叙述和抒发是那样真挚、那样自然,作者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犹如一股溪流奔泻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的挚情和父亲的背影完全融化在一起了。朱自清以真诚和严肃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散文创作,他真诚和深切地体察人生,提炼人生中的情感美,并将其升华为艺术美。朱自清所写的表现人间至情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中最感人的作品,同时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朱自清有一组叙写地方风物和社会风情的游记类散文,这些作品不是进行泛泛的记游,而是摄取各地特有的地域性风情文化和社会习尚,通过集中叙述和描写几处文化景点、地方景观、风物小吃,将地方特有的文化风情和人情世态绘形绘色地点染出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一股股扑面而来的独具韵味的文化风情。
在《说扬州》里,作者十分具体地绍介扬州饮食的民俗特征和文化神韵。《重庆一瞥》里对“街景”的描摹,同样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文化特色。在游记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作者不仅出神入化地描叙了秦淮河夜色的景色特点,还追古思今,深切感悟了现实人生的种种意味和意趣。整篇作品以秦淮河夜色中灯和月的色调和光影的变幻,深刻而传神地展现了六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与现实人生图景交相辉映的画面。
总体观之,朱自清的记叙兼抒情性散文的创作,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艺术成就:一是作者善于观察社会和生活,能够准确和深刻提炼生活的意义,在集中叙写的一个或几个生活事件中,把握到了社会人生深层次的内涵,甚至切入到社会的本质;二是作者体察生活深刻,无论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态度,还是审美境界,都能够既真切感人,又撼人心魄;三是文中语言的运用具有精确、质朴和富有情调的特征,这种语言能够描叙出社会生活真实的情景,透视到社会本相;四是作者感情的抒发既真切感人,又透视出现实社会的人生内蕴,作者还善于将情与理的表达有机地融为一体。
朱自清尤其善于通过家庭变故感悟社会人生的变化,通过体味亲情感触人生复杂的内涵和意味。他写家庭生活和亲情的散文,将作者的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蕴藉,渗透于质朴、真切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并通过所描绘的亲人们的人生旅途中劳碌奔波的一幕幕情景,把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本相都准确和透彻地表现了出来。朱自清的这些记叙抒情佳作,注重以“文眼”为构思和行文的灵魂,用层层铺垫逐渐强化整体表现。为了营造意境,寻找感情喷发的泉口,作者巧妙地设置了“文眼”,全文紧紧环绕“文眼”展开层层铺叙,一步一步地把记叙、描写和抒情推向高潮。所谓文如其人,朱自清的记叙兼抒情散文,真实地表现出他的感情态度和人生价值追求,在语言方面这种价值选择与文风一致的特征表现得更充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真挚,他以始终如一的真诚文风,表达他内心深处的真情和美的体验,这真情往往体现出人间至情,他的作品由此表现出人间至美。
二
叶圣陶对人生的挚爱和赤诚,使他“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有着脚踏实地从事社会变革的质感和力度,他的记叙兼抒情性散文不仅有着充实而稳健的人生进取意识,而且以形神兼备的散文形象,揭示出社会某些特殊方面的本质,这些作品都有着坚实而鲜活的社会人生蕴涵。郁达夫曾对叶圣陶创作的人生价值追求给予很高评价,他说:“叶绍钧风格谨严,思想每把握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问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②
叶圣陶是一位执著于生活美的作家,他赤诚地对待人生的美和善,深入发掘和表现人生内在的价值意义,他能够在细微处突出自然和人生现象的内蕴和别样意趣,描绘出深蓄其中的韵味和情调。我们读叶圣陶的风物记,更能够感受到他的记叙抒情散文的精妙和富有神韵。《没有秋虫的地方》是叶圣陶的一篇著名的风物记,这篇作品不仅准确深刻地写出了时代和社会的特征,还鲜明生动地描叙出当时知识分子的特别心态和情绪,文中对秋虫形神兼备的描写,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叶圣陶的另一篇风物记的名篇《藕与莼菜》的写作背景与《没有秋虫的地方》相同,是一篇久居异地之人的思乡之作。文章的开篇写道:“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似乎来得很突然,一样日常的菜蔬便引起了他对故乡的怀念,说明他对故乡的思念由来已久,于是才会由一片薄藕引出他绵绵的乡思。这里,作者隐约地透露出他生活的无聊及难得情趣。本篇中,作者以自己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和体验,并以自己擅长的精妙传神的描写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韵味独特的融自然风物、世态、人生意趣于一体的美的画图。
对生活的热爱,使得叶圣陶能够执著地发掘自然与人生现象中独特的美和深刻的意蕴,他的记叙兼抒情散文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写景状物的精细和富有神韵,他是从事物的细微特征中发现美的特性和别样意趣。他写散文不以抒写一己的情趣为满足,而是力求广泛地写社会人生的真义,表现人生有价值的追求,他散文作品的意蕴和情趣,往往体现出积极的社会进步意义,他所描绘的自然与社会,都鲜明体现出对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正因为他对生活有着真诚和深厚的爱,他便能够观察和体验到生活中常被人忽视的美的特征和韵味,他在深厚的生活美中感悟人生的意义,从广大民众的人生命运中,体察人生的价值追求,这使得他作品中描绘的自然美和社会美,具有深厚、凝重的人生内涵,具有朴质而高拔的艺术境界。
学界对叶圣陶散文的人生意趣和美的内蕴很是赞赏,有学者评价说:叶圣陶散文“处处闪现着对社会人生的热切关注与积极参与,他谈说书,论昆曲,言速写,讲赠品,道朋友,说养蜂,哪一个话题也离不开社会,篇篇文章总是归结到人生”③,林非认为:“叶绍钧的大部分散文,都写得纯朴而又流畅,经过长期的琢磨之后,愈益显得炉火纯青。”④阿英也评论说:“在每一篇小品文里,他都很深刻的指示出一个人生上的问题。这特色,是叶绍钧小品文所特具的,这一点也就更强烈的影响了读者。”⑤
三
郑振铎的记叙抒情散文贴近现实生活,显示着作家积极关注社会人生进步的真诚创作意识。郑振铎以质朴、真切的态度记述生活中的事件,敢于面向现实社会中的假、恶、丑,《山中杂记》《海燕》《欧行日记》《西行书简》《蛰居散文》是郑振铎的几个散文集,这些集子中的作品都能够如实反映中国社会的现实风貌,因其质朴、真切的写实风格,它们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派散文领域,占有了无可取代的一席之地。郑振铎创作记叙兼抒情性散文时,立足于对社会人生现象的细致、深入和全面的体察,在选材严谨和精心提炼生活细节的基础上,他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感触蕴蓄于对一个个生活事件的描叙中,他情感的抒发和事理的表达,便具有了真切、透彻和令人信服的品格。郑振铎的这些散文显现出“真率”和“质朴”的艺术特点,随着他写作技巧的渐趋成熟,文笔更为秀丽,写得更细腻委婉,清新动人。
《山中杂记》是郑振铎所写的一组散记体“山中通信”,记录了在1926年7月8日间他在莫干山避暑时的生活片段。郑振铎在《山中杂记》第一篇中说:“虽然并不是真的在山中记的,却因为都是山中事,便也如此的题着了。”显然,《山中杂记》虽记叙了郑振铎在莫干山避暑时的生活以及山中的景色,但却与一般的游记不同,其中的作品重在记叙作者的一些特殊生活片段,以及由这些生活所引起的人生感触,而不是山中的景色。郑振铎的这些散文注重于表现生活实感,在观瀑(《山中的历史》)、听蝉(《蝉与纺织娘》)、逛公园(《塔山公园》)等特别经历和体验中,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在朴质的叙事中袒露出来。在《塔山公园》《避暑会》《烧书记》等作品中,作者深入发掘了生活的实感和真义。
郑振铎的记叙兼抒情散文最具特色的,是他直面生活的态度,他以平实、自然的心态,感触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意趣,将实感和别样情趣如实写出,文章的内涵和情调质朴而真切。他不太喜欢在散文中作超越生活的文化及哲理的反思,而更愿意叙写世俗生活本身,因而少了些如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等闲适派散文的飘忽、洒脱与空灵,多了些直面现实人生的朴质、真切的意趣和情调。
《猫》这篇作品典型地体现出郑振铎散文的文体特色,本篇以简练、质朴的记叙和描写,以作者家中所养的三只猫的命运为行文线索,在许多日常琐事的记叙中,将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心态和人生探索做了真切的表达,文中不仅没有华美的文字,记叙和描写的内容也非常贴近生活本身,但文章所揭示的生活现象和寄寓的人生哲理,却又相当深刻,很富有启迪意义。
另外,在《蝉与纺织娘》一文中,作者写自己莫干山避暑时,如何以平和、自然的心情欣赏窗外蝉与纺织娘的生活曲调:“蝉之声是高旷的,享乐的,带着自己满足之意的”,可以说是生命之歌,是结婚曲;而纺织娘的鸣声则是凄冷的,是“秋之歌,是暮年之歌”,是“薤露之曲”。作者在这许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感受了不同寻常的人生意趣:蝉之声是乐观旷达的,纺织娘的鸣声是抑郁消沉的。
郑振铎为文时尊重生活事件本身的自然形态,依照生活事件的自然流程,如实地、完整地从事叙述和描写,他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领悟,寄寓于对生活细节的提炼和加工之中,以及体现在语言表达的准确和传神之中,于朴质中见真趣,因而,郑振铎散文的质朴并不是简单,而是大有深意。
以平常心态写真实人生图景,使得郑振铎的记叙抒情散文的构思和行文都具有朴质的特点,作者并不煞费苦心地去设计散文的结构,而是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实地、自然地写出,轻松自如地将生活内蕴依照生活本色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得自然和真切,他的许多散文以书信体或日记体写成,文章的开头、结尾都不大讲究,大部分的篇章结构十分随意。他的书信体和日记体散文更贴近生活本身,基本上按时间的先后、空间的转换来结构全篇,保持着生活本来的状态。
尽管如此,郑振铎的这些散文却又精于选材和提炼,内容短小精悍,叙事准确和深刻,描写生动和传神,议论时则能够一语破的,因而,他的这些散文能够通过世俗化的生活片段和生活琐事的叙写,达到深刻表现人生内蕴的非凡艺术功效。
作者简介:黄健,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① 冯至:《这损失是不可补偿的》,见《文讯》第9卷第3期。
②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见《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1935年版。
③ 傅瑛:《挚爱真诚,凝重秀美——叶圣陶散文思想艺术谈》,见《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④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40页。
⑤ 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叶绍钧小品序》,光明书局,1935年版。
(责任编辑:赵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