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南社

2009-12-16

中国报道 2009年11期
关键词:苏曼殊南社柳亚子

苏 原

一国之事,非—二人所能为,赖多士以赞襄之。深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与之同步康庄,以挽既倒之狂澜,起坠绪于灰烬。

——高旭《南社启》

文有南社,武有黄埔

江南忆,最忆是苏州。

对苏州的记忆,最凝重的莫过山塘的婉约月色。那晚,我坐在阊门的一间茶肆外,当面便是桨声灯影里的山塘河。一钩弦月高悬于黑瓦白墙之上,倒映于粼粼波影之中。这山塘河虽不如明月之古老,却也沐浴了千年的风花雪月。自白居易开筑山塘河千年以来,山塘街与山塘河的朱栏层楼、柳絮笙歌一直吸引着南北商贾和文人骚客流连于此。曹雪芹甚至把阅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山塘街800号是张国雏祠。这似乎终日旖旎之声不绝的山塘一带,正因了张国维祠存在,才分明蕴舍起了肃然的民族正气。

张国雏并非苏州本地人,他祖籍浙江东阳,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奉旨离开北京前往江南募兵。14天之后,刚刚抵达苏州的张国维便获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投缳自尽。国破家亡之际,张国维先后扶立福王和鲁王,招募军队对清军节节抵抗,坚守钱塘江南岸前后达一年之久。最终,清军兵临东阳,张国维知大势已去,遂投池殉国。

百年前的1909年11月13日,以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为首的17位文人,效晋人王羲之、谢安诸人雅集会稽山阴之兰亭,选择在张国维祠“雅集”,创立“南社”。

令人大多已不知“南社”为何物,但在风云际会的上世纪之初,南社之名震动宇内,曾与黄埔军校并称,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盛誉。

陈去病们之所以将这个中国近代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命名为“南社”,后世有两个传说,一是说所谓“南社”,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另一个说法是其意在于标榜“反抗北庭”。

无论哪种说法,均见出南社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统治的宗旨。难怪陈去病们选择张国维祠作为首次雅集之地。

鸟鸣嘤嘤,求其友声

南社虽成立于1909年,但其主要发起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等早已经为南社的成立做了組织和思想上的准备。

陈去病与柳亚子均为江苏吴江人。1898年,24岁的陈去病在家乡与金天翮组织雪耻学会,响应维新运动。1903年赴日留学,次年返上海担任《警钟日报》主笔,同时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提倡戏剧改良。1906年加入同盟会。同年,为纪念明末进步思想家黄宗羲,在安徽府中学堂与黄宾虹等组织黄社。次年,又回到上海编辑《国粹学报》。

1908年,陈去病在绍兴府中学堂组织匡社。为了纪念秋瑾,又在杭州组织秋社。陈去病的上述举措为之后南社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辛亥革命后,陈去病又创办《大汉报》,在绍兴为南社的分支越社主编《越铎日报》。1913年,参加讨袁的“二次革命”。1922年,孙中山督师北伐,陈去病任大本营前敌宣传主任。此后,陈去病淡出政坛,历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等职。1933年10月,陈去病痛逝于故乡同里镇。两年后,南社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

高旭字天梅,江苏金山人,比柳亚子年长10岁。早在1903年,他就在松江创办了《觉民》杂志。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返国后担任江苏分会会长并创办《醒狮》杂志。1908年,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在辛亥革命前后这段时期,高旭与陈去病和柳亚子志同道合,均坚定反清和反对与袁世凯妥协。1913年2月,依据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高旭当选众议院议员。高旭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较深,主张“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1923年,高旭因参加曹锟贿选而身败名裂,被陈去病、柳亚子等昔日战友从南社除名,同年在郁闷中病逝。

柳亚子是南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仅与陈去病和高旭一起首创了南社,而且长期主持南社的事务。在旧南社分崩离析之际,他又另起炉灶,创建了新南社。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反对叹老嗟卑的个人主题的吟咏,也反对批风抹月的流连光景之词。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也因为此,柳亚子历经坎坷。却始终是南社的中流砥柱。

南社成立当日,柳亚子当选为书记,陈去病和高旭、庞树柏分别当选为文选编辑、诗选编辑和词选编辑,成立不久,加入南社的人数大增,很快达200多人。1911年,绍兴、沈阳、广州、南京等地相继成立越社、辽社、广南社和淮南社。彼时还默默无闻的绍兴中学老师鲁迅参加了越社。

作为近代第一个大规模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深受孙中山先生和同盟会的影响。不仅南社的三名发起人陈、高、柳均为同盟会会员,出席南社首次雅集的17名社员中有14人为同盟会会员。随着影响扩大,许多当时叱咤风云的社会名流也纷纷加入其中,如黄兴、陈其美、宋教仁、李根源、叶楚伦等,此外还有于右任、林白水、邵力子、邵飘萍、戴季陶、经亨颐、成舍我、沈钧儒、苏曼殊、包天笑、李叔同、欧阳予倩、吴梅、黄宾虹、沈尹默、马叙伦、杨杏佛等。南社几乎将当时所有的进步社会贤达一网打尽。

欲凭文字播风雷

南社社员的聚会称为“雅集”。南社是一个革命性的文人社团,以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其政治目的,以文化宣传和文学创作为其战斗的武器。所以,大规模的“雅集”,是其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每次雅集期间,社员们都要舞文弄墨,抒情吉志,创作出大量具有革命性、鼓动性和战斗性的诗词与文章。自1909年11月13日首次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雅集以来,到1917年4月15日在上海的徐园聚套,前后规模较大的雅集竟然达16次之多。雅集之后的几个月内。南社的刊物《南社丛刻》将雅集期间所作的诗词和文章刊印K4To在《南社丛刻》数量庞大的作品中,诗词的创作占了最重要的成分,将近90%,文章的数量还不到作品总数的10%。除《南社丛刻》外,南社的各分支组织均曾计划出版刊物。如越社的机关刊物为《越社丛刊》,仅于1912年2月出了1集,该刊的编辑便是鲁迅。

南社成立时即希望领导文坛、开一代风气。如高旭在《南社启》中明确宣称:“欲一洗前代结社之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他们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普遍要求通过文学阐扬“国魂”,反对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重要的舆论准备。然而,南社成员虽均为当时的文化大家,但其各自的文学主张却差异很大。如柳亚子等提倡“唐音”:“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唐音以斥伧楚。”极力反对在晚清文坛占统治地位的同光体。所谓同光体,是指清代的一个重要诗派。“同光”指“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其特点是

主要学宋,但也学唐,趋向中唐的韩愈、孟郊和柳宗元,而不是盛唐的李白、杜甫。同光体当时的代表人物是后来沦为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

和柳亚子等不同,马君武主张“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高旭则主张“漫追魏晋隋唐体,自抱文周屈宋思”。柳亚子与南社同仁在文学主张上的争论逐渐扩展到具体事务上。1912年10月27日,南社于上海举行第七次雅集,柳亚子建议改三位编辑分别负责文选、诗选和词选的做法,自荐担任统一的主编。但这一建议遭到否决,柳亚子遂愤而宣布“出社”。一年半之后的南社第十次雅集决定接受柳亚子的意见,采取主任制。会后,柳亚子复入南社,同年10月被选为南社主任。

几年之后的1917年,南社内部因对“同光体”的评价再次发生争论。争论中,朱玺等由为“同光体”辩护,发展为对柳亚子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柳亚予以南社主任名义宣布将朱玺和其支持者成舍我驱逐出社。成舍我则与广东分社的蔡守等联合成立“南社临时通讯处”,号召打倒柳亚子,恢复原来的三头制。并提名高燮等出任文选、诗选和词选主任。陈去痛等则支持柳亚子。之后,先后有社员200余人次在《民国日报》发表启事力捧柳亚子。同年10月,南社进行改选,柳亚子以高票继续当选。

但这次内讧让柳亚子深受刺激以致心灰意懒。1918年10月,柳亚子辞去南社的职务,南社从此每况愈下'社务逐渐停顿。1923年10月,北京国会选举总统,曹锟以每票5000元的价格收买议员,作为南社发起人之一的高旭等19名社员竟然收贿投票。陈去病、柳亚子等13人发表《旧南社社友启事》,宣布革除高旭等人的社友资格。在辛亥革命前后风云一时的南社就此敲响了丧钟。

盛极一时终谢幕

有史家评论,南社的文学活动大体以辛亥革命为分界线。此前,主题多为批判清朝的封建统治,倾诉爱国热情,呼唤民主,谴责专制,號召人们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斗争风格慷慨豪壮。此后,主题转为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抒发理想破灭的悲哀,斥责衷世凯的称帝丑剧,风格愤郁低沉,有些甚至流为靡靡之音。在我读过的南社作家的作品中,确有此种现象。比较典型的是一代才子、南社重要作家苏曼殊。

苏曼殊本名子谷,号曼殊。其人生经历之坎坷,南社作家中鲜有其类。其父苏杰生为日本的英国茶行买办,在日期间与日女子亚仙同居,生下了苏曼殊。苏曼殊11岁被带回到广东老家,就读于私塾。由于带有异族血统,在家族内备受排斥和虐待。15岁时家道中落,曼殊为家族所不容,遂随表兄再赴日本,在横滨华侨设立的大同学校就读。1901年经亲属赞助考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一年后因赞助终止而停学。后经横滨侨胞推举转学至振武学校。这是一所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深远影响的军事学校,如果从入学先后采论,日后的蒋介石和何应钦等都算是苏曼殊的学弟。但此时的曼殊无心向武,反而开始醉心佛理,并结识了陈独秀、章士钊、廖仲恺和何香凝等留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下'先后参加了在日本成立的中国革命团体如青年会、兴中会等。

1903年,苏曼殊在香港剃度出家,法号曼殊。此后,他来到江浙一带,先后在苏州吴中公学任教、《国民日报》担任翻译,并与章炳麟、柳亚子等人交游。此时的苏曼殊积极参与南社的筹备工作和活动,是同盟会会刊《民报》和之后《新青年》的撰稿人。其诗文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但之后的苏曼殊情绪反复多变。苏曼殊曾数次出家,在红尘和空门之间来来往往。他有时身披袈裟,诵经念佛;有时又与多情少女发生轰轰烈烈的恋情。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因积年暴饮暴食导致的胃病而逝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4岁。苏曼殊逝世后,孙中山捐赠千盒,将其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后于1964年迁葬于西湖西南侧的鸡笼山。

苏曼殊后期的感伤和颓废,也是对后期南社的真实写照。这时的南社已经与陈去病创社的初衷相去甚远。南社的消亡也就自然而然了。

1923年5月,柳亚子与叶楚伧、邵力子、陈望道等8人发起组织新南社。因为邵力子、陈望道二人当时均为共产党员,因此新南社的宗旨已与旧南社迥异。如柳亚子所言,“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对于妇女问题、劳动问题,更情愿加以忠实的研究。”柳亚子当选新南社社长,邵力子等为编辑主任。新南社的重要成员有寥仲恺、何香凝夫妇以及沈雁冰(茅盾)等人,但与旧南社相比,其影响力已是江河目下了。新南社的主要活动只持续一年。1925年后,由于柳亚子全力投入改组国民党的工作,新南社活动趋于停顿。

上世纪70年代,柳亚子的公子、旅居美国的著名作家柳无忌广泛联络南社研究者,大力推进南社研究,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南学”,他本人还担任了国际南社学会会长。柳无忌少年时期便跟随父亲参与了南社的活动。对南社的人物和重要历史活动耳熟能详。在他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南社主要作家作品和传记得以出版,如《柳亚子文集》、《苏曼殊传》、《南社人物传》等。如果说柳亚子是南社的灵魂,那么,柳无忌无疑是“南学”的灵魂。可惜,这位“南学”的灵魂人物2002年以95岁高龄在美国逝世……

南社的横空出世以及走向没落均与大时代背景有关。南社诞生前后,国粹主义思潮正在革命派内部流行,南社作家要求光大民族文化,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但是,由于南社作家不能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吸收外来进步文化和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之间的关系,笼统地号召保存国学,其结果,南社的不少社员在“五四”时期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反对者,最终为时代主流所抛弃。

白驹过隙间,自南社在山塘街创立已匆匆百年过去。南社以及它的所有成员都已成为历史。

据悉,苏州市重修了山塘古街和张国维祠以纪念南社百年之诞。在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南社的时候,苏州没有忘记。正如在中国已崛起于世界东方的令天,还有多少人依稀记得百年前国人的嗟叹呢?

猜你喜欢

苏曼殊南社柳亚子
柳亚子书法
茶山镇南社古村一隅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苏曼殊为绝世美人,损及一衣
柳亚子故居
柳亚子:面责蒋介石
慷慨论交廿七年——论南社领袖陈去病与苏曼殊的交往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星耀華夏
——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图册
曼殊趣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