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远征军老兵泪吻故土
2009-12-16朱昕勤
朱昕勤
“回家了,我终于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家了……”2009年6月2日下午,当胸挂抗日纪念奖章的88岁川籍远征军老兵刘召回,踏上四川省岳池县裕民镇的故土时,禁不住老泪纵横—这一刻,他已等了整整67年!
1940年,刘召回作为家中长子,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为了给家里挣钱,他离开偏远穷困的故乡岳池来到了重庆。他在重庆当过搬运工和河沙工,挣来的工钱每个月都要寄回老家一部分。
“有一次,我进重庆城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几架日军轰炸机,‘呜呜地低空飞过,向街面投弹轰炸……我和路人一起钻进防空洞才捡回一条命。但跑不快的同胞都倒下了!”刘召回说,经此一劫后,他对日军的侵华行动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有一天自己也能扛上枪,冲向前线杀敌。
1941年,血气方刚的刘召回积极报名参军,走上出川抗日的远征道路。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后他就参战了。他参与了不少“尖锋对决”,战功卓绝……1942年,刘召回出川赴滇抗日,所在编队为36师106团机枪3连。当年远征缅甸与部队失散后,他便流落在缅甸。正是在重庆遭遇轰炸的经历,让他既可以置生死于度外,又能时刻保持警醒,才得以存活下来。
在缅甸,刘召回在当地当搬运工,并娶妻生了一女四子。“我一直想回家乡,但是路程太远,我又没钱,只能作罢。好几次寄回书信,都没有回音。我想,家人都以为我战死沙场了……”老人说。
幸运的是,2009年4月在爱心人士和媒体记者的帮助下,包括刘召回在内的9名失散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被找到,他们得以在5月30日跨越中缅边境线畹町口岸,首度踏上阔别60余载的祖国土地,回乡探亲。
可是,67年风雨变迁,记忆早已物是人非。回到家的那一刻,刘召回虽然心情激动,但面对围上来的“陌生面孔”,还是让他面露诧异、无所适从。直到一个苍老的声音出现—“刘东娃(刘召回的小名),让我摸摸你头顶的伤疤好了没有?”只见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人挤进人群,将双手伸向了刘召回的后脑,拨开层层白发,抚摸着一道一寸来长的疤痕惊喜地说,“没错,就是东娃!你头上这道伤疤,是我们一起下河摸鱼时摔伤的,你还记得不?”刘老略加思索,突然兴奋得像个孩子:“姐夫哥,你是比我还小一岁的姐夫哥戴二娃!”
言罢,两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两行浊泪从刘老的眼角悄然滑落—盼了67年,终于与亲人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