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玩具与兴趣教育

2009-12-16郭成钰王增甲尤喜元

中国科技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小猫玩具青少年

郭成钰 王增甲 尤喜元 武 莉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与心之间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相互呼唤,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映照。

一、什么是兴趣教育

所谓兴趣教育,是指主体因对客观事物萌发兴趣好感而产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从而促使主体去接受他与兴趣相关的教育。

兴趣教育的产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与“兴趣”同时存在是必然的,但两者的结合却是偶然的。过去的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并未将兴趣列入到教育内容中,教育工作者只是机械地传授古人之经验。然而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与知识量的扩大,受教育者的“兴趣”日渐强烈,这样的环境给了“兴趣”与“教育”结合的机会。当素质教育开始存在时,兴趣教育这粒埋藏已久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产生而显现出来,兴趣教育被提到了教育的议事日程。

二、教育在人类智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影响人智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人的性格基本在3岁之前就已成形,所以中国有“3岁看大,7岁看老”的说法,毫无疑问,遗传因素在卵子受精的瞬间就已定型。而环境则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唯一可以调控的是环境因素,更确切地说是教育环境。如果有恰当的方法进行适当干预,那么,个体的智力和其他能力,包括性格等各方面都会获得良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即使一个人有着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古代神童方仲永成年后成为平常之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天才源于用心,采取合适的情境、内容、方法,就可以轻轻松松开启智慧之门,培育出真正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从人降生那一刻起,他就在接受各种信息,利用他的各种感官感知周围世界,并学会和谐地与周围环境相处,学习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

三、兴趣教育是全方位的

教育青少年不是一种负累,也不是一种付出,而是一种乐趣,一种获得。教育有时候就像在做一个实验,你创设了很多条件,不断地改变实验条件,然后观察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实验条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不就是很有趣的一种探究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好的时期,那种求知的眼神、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以及探索事物奥秘的动力与方法,这就是兴趣教育的基础。使用教玩具给青少年以求知的工具正是满足他们好奇心理的最好工具。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自己的兴趣学习是青少年求知的最佳途径。我们往往低估了人的能力,其实人天生就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是我们常常在无意中以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压制了他们的这种能力,所以他才会逐渐变得依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一旦别人或者老师灌输了某些东西,他就囫囵吞枣地将灌输的一切原原本本吸收进去,不加以消化,更不会举一反三,这就是教育最为失败的地方。所谓“授之以渔”,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一些能力,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自理生活的能力等。其实这种能力的培养不需要说教,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有心,就可以将这一切潜移默化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设计的教玩具其实就是玩中学,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知道玩和学不是矛盾的。对于人来说,从他出生那天起,他就一直在学习,只是他的学习与我们通常定义的学习含义不同而已。我们没有必要把玩和学隔离开来,玩本身就是学习,学习本身也可以是玩,就看以什么样的方式玩,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了。

中国自古有“不打不成才”式的强制读书,有死记硬背的“正统”教育。如果功利地看待学习,急于看到效果,就可能使人在重压下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将学习看成一个不堪重负的任务。如果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痛苦的,那么他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磨灭。不论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只要有适合青少年进行教玩具活动的情景条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所拓展,带给他们更多愉悦的感受,这是最好的学习。真正的教育不是单一的,而是辐射性的。

四、利用教玩具培育青少年自主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增进了个人潜力的发挥,兴趣是学生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

其实以兴趣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脑子里始终绷着这根弦,就能成功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玩具培育青少年自主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这里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1)创设各种条件,设立各种假设,在这里思考的起点是发散式的;

(2)排除各种虚假的条件,推翻一些不合理的假设,思考的过程是严密的、科学的;

(3)通过正确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思考的终结是通过实践检验的。

也许读者会提出异议,觉得教玩具的过程是毫无意义,为什么不直接了当交给结果,把解决的问题用最简洁的方法表达出来呢?其实我们知道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认知,他更需要学习认知的途径与方法。假定我们在荒郊野外迷失了方向且听到很多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那么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怎样呢?我们会有很多猜想,然后我们会对这些猜想一一进行排查,最后通过探究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思考。在很多细微的生活实例中,我们可以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思考的方式。学习本来就是很快乐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帮助青少年找到学习的快乐。我们首先要尊重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不急功近利,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感觉。

五、兴趣教育也离不开个性培养

要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兴趣教育。孔夫子提出“因材施教”,这其实就是个性教育,而个性教育实际上也是创造教育。兴趣教育没有套用模式,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媒体对某些教育问题提出很多观点,甲说A是需要提倡的,B是不应该提倡的,C是对的,D是错的,乙则可能正好来个相反的论点。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常常让教育工作者莫衷一是,无所适从。那么我们究竟该听谁的?笔者认为,甲和乙所说可以参考,但不要偏听任何一方,更应该关注被教者的心声和教育者的直觉。

很多人谈到卡尔威特的教育其实算不得成功,因为小卡尔威特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平平的大学教授,没有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或者别的什么家,其实笔者认为这是很没道理的一种说法。小卡尔威特作为一个当年被认为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能发展到这样的水平,谁能说他没有成功?再说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为了让他将来一定成名成家,但是如果他能尽早掌握一种学习能力,并在将来因此活得轻松一点,又有什么不好呢?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将其延伸,可以扩充到与这个点相关的非常广阔的领域,他的思维能力就会辐射出去。设想以下场景:假定一个小孩对家里的小猫产生了兴趣,追着小猫到处跑。聪明的家长引导说:“我们画一只小猫好不好?”孩子会立刻拿起笔,在白纸上画起来。“我们写小猫的名字好不好?”小孩会好奇地看着家长写上“小猫”两个字。小孩跑过去把小猫抱了过来,家长将那张写有“小猫”的白纸绑在小猫尾巴上,小猫拖着绑有“名字”的白纸在屋子里钻来钻去,而小孩也牢牢地记住了“小猫”这两个与当时有趣的情景相关的文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自始至终想要强调的一个字就是“玩”,玩的结果就是让其快乐,没有压力,开心地成长。

六、教玩具是提升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兴趣教育没有特定的模式,一些好的兴趣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很多实际的方法其实都是这些理念指导下的产物。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教玩具游戏使青少年越来越聪明了。为什么会这样?首要原因就是他们接触的世界不一样了,来自不同渠道的全方位的刺激让他们无论是智商、情商还是别的方面都得到更快的发展。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只是这种教育不是我们刻意而为之的教育,仅仅是环境施加给他们的教育而已。大多数家庭都为孩子准备了一大堆的玩具,这些玩具五花八门,确确实实可以让青少年心动好几天。而大多数的情况是,过不了几天,他们便对这些玩具失去了兴趣,他们的眼光又不可控制地瞄上了新的柜台……其实,对于青少年来说,教玩具的概念全然不是如此,在他们的眼里,什么都可能成为教玩具。比如一个几个月的婴儿,他自己的小手小脚就是玩具,所以他常常将小手伸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吮吸,或者在眼前挥动着小胳膊,好奇地盯着看。在大一点的孩子眼里,一个包装盒、一张废报纸、一根小细线、一块碎布头、一颗小石子、一根小树枝……所有这一切毫不起眼的小物件都是教玩具。日本的大都市收集垃圾都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当天8点,各家各户都将要丢弃的垃圾等收拾好拿出去。不少家长有一个特别的习惯,他们常常在垃圾收集日的前一天傍晚收拾好准备第二天早晨拿出去的废品,并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对宝宝进行创造力教育。“这个丢了真可惜,你看还有别的用处吗?”家长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与创造力。有鉴于此,有心的家长不妨主动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废旧物品,消毒后归类放置,引导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制作一些他们喜爱的教玩具,让他们在制作教玩具的过程中利用所有感官去认识周围世界,从而调动起他们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观察力、思维力与创造力。找材料,设计构思,尝试制作,不断完善,到最终制作成功一个完整的教玩具,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玩的诱惑,是比教玩具更高一层次的创造性地玩的过程。当一个最初构想的教玩具在他们的参与甚至全盘操作下制作成功,那种成功的喜悦将有效地提高其自信心。此外,自制教玩具的过程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其构造以及教玩具发明的来之不易,既发展了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使他们学会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在自制教玩具的过程中,当他遇到困难或者当别的同伴需要提供帮助时,大家彼此之间的配合与参与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愉快的与人合作的环境,对青少年良好性格的养成起着非常好的作用。不能否认的是,在教玩具的训练过程中,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可能突发奇想,冒出新的创作意图,于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不得不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设想及时修改设计方案,整个过程都由自己控制,灵活而又主动,对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兴趣教育中的教玩具游戏对教育孩子、培养他们的好行为习惯都有显著成效。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与智力开发同样重要。其实智力培养与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是整体性的,不能截然分开,并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没有必要刻意去做些什么。真水无香,真正成功的兴趣教育可以不着痕迹,使学生在一言一行中受到熏陶、感染,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兴趣教育中的环境因素十分重要,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给青少年一些高雅的东西,他受到熏陶自然会变得高雅起来;如果给他一些粗俗的东西,他也会因此变得粗俗起来,环境养成的东西要改变就比较费力。教玩具游戏几乎是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多与青少年开展教玩具游戏活动,就会更多地体会他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也尝试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改变他。

猜你喜欢

小猫玩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猫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