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力吃紧或令积极财政政策进退维谷
2009-12-15
英国路透社
中国近期一再强调政策取向不变,因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但在扩张政策预期目标已达的前提下,积极财政政策似正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
刺激经济的扩张政策无疑是把双刃剑,中国在品尝成为本轮金融危机中复苏最快国家的喜悦之时,也面临着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的加剧,以及地方财力明显吃紧,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时的力不从心。
“目前的现状是我们似乎高估了自己的财力,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财力,以为中央能拿出这么多钱,地方也一定能跟得上,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国家发改委一位不具名的官员称。
中国财政部近期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发文,要求加快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明确地方各级政府是落实本地区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责任主体。对于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地区,要相应扣减或暂缓下达该地区后续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预算。
而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3%,收支压力略有缓解,但从数据不难看出,地方本级财政收支入不敷出相当明显,虽有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进行补助,但难掩地方财力不济,投资难以为继的无奈。
今年前三季度中央本级收入27526.8亿元,同比增长1.6%,支出9628.3亿元,同比增长22.6%;地方本级收入23992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本级支出35574亿元,同比增长24.5%。
根据中国现行的财税体制是“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然而在刺激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中地方财力至关重要。在两年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中,中央政府拿出1.18万亿,涉及计划资金约30%,其余资金则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
截至今年8月初,中国政府已分四批下达3800亿元中央投资,主要投向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前述挂职于西部某城市的发改委官员坦称,“中央投资就跟撒胡椒面儿似的,虽然撒向人间都是爱,但一些地方为了得到中央的项目补助,申请积极,开工后却无法落实后续资金,财力弱的地区更明显,尤其中西部地区。”
他指出,因各地财力状况不同,一些地区资金配套能力很差,虽然中央代地方政府发了2000亿元地方债,也不断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补助,同时屡派检查组督查中央投资落实情况,但因政府投资缺乏统一制度安排和全局考虑,“半拉子”工程在所难免,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表示,一些地方全市财政收入不过4亿-5亿元,投融资平台动不动就要融资10亿元、15亿元,将来没有还款保证;有的投融资平台,资本金和贷款杠杆达到30倍以上。这种债务信贷,等于地方财政绑架了货币政策,最后还是导致银行坏账。
中国已启动第三轮检查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将于11月中旬结束。本轮检查将重点突出对投资额度大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尤其是铁路、交通、水泥、民航、电力等领域重点工程的检查。
(作者 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