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2009-12-15龚尤妮
龚尤妮
薛白,上海市梅陇中学九年级的学生。薛白,谐音“雪白”,英语中可译作“snow white”,也就是每一个做着童话梦长大的孩子最熟悉的白雪公主的名字。可爱的脸蛋,温暖的笑容,甜美的嗓音,坐在面前的女孩薛白,给我的感觉像个“白雪公主”。
钢琴·伙伴
薛白三岁“误入‘琴网”,13岁便取得十级证书。有人说,学钢琴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但薛白告诉我:“钢琴就像一个形影不离的伙伴,会一直陪着我走下去。”我仿佛看到,一个个头比钢琴高不了多少的小女孩,端正地坐在黑漆漆的钢琴前,背着琴谱,绷着十指,一遍遍努力地弹奏着。
因为比同龄人更加刻苦努力,才有每次汇报演出的好成绩;因为对演奏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欣赏,才会将原本属于妈妈的梦想延续为自己生命的音符。如今每一次击键,不再是为考级或比赛,而是借自己的指尖,在黑白琴键上抒发内心的情感,记录生活的感悟。
写作·梦想
“我的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吧。”和不少热爱写作的孩子一样,薛白从第一次拿起笔,就爱上了写作。上三年级时,有一次,在爸爸的“忽悠”下参加了上海市中小学生作文比赛。在人头攒动的现场,年龄最小的她,傻傻地感受了一回比赛的氛围。本以为没有下文,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好名次。
这次得奖,对薛白的鼓励很大。她将很大的热情交付给了文学——爱上读书,爱上写作。爸爸的大书橱成了薛白寻觅精神食粮的根据地。冰心、张爱玲、余秋雨、秦文君、韩寒、张悦然……逮到什么读什么,就连钱钟书的《谈艺录》也被她翻出来咀嚼了一番。《飘》是薛白最钟情的作品之一。“说不清为什么,就是能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在她的心目中,郝思嘉矛盾、勇敢以及那一份深藏在骨子里的执著都和她很像。
执著地用文字记录生活,将写作当成一种态度,直到有一天,把写作发展为事业,这就是薛白最大的梦想。
行走·求索
“爸爸说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所以薛白去了新疆,那里的本真和圣洁深深打动了她。在那里,她结识了有着一双深邃美目却因贫穷念不起书而以卖铜铃糊口的小姑娘阿伊古利。那是一个善良而乐观的女孩。她用美好的心灵对待生活中丑陋行为的态度深深震撼着薛白的心灵。在海南,她记住了蓝蓝的天,蓝蓝的海,还有漂亮的鹅卵石。在加拿大的游学之旅中,她遇见了一位性格古怪、难以相处的老妇人。然而,最终薛白是带着对她的眷恋和感动回国的。这份经历令薛白平添了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就这样,薛白走走写写。行走间,每一个脚印都化作真切、动人的文字,每一段行走的记忆都变得更加清晰美好。
薛白说她想去更多、更远的地方,还要学习新的乐器,尝试新的挑战。以前在“黑白跑道”上汗流浃背,她觉得自己的音乐天赋决定了自己做不了“肖邦第二”。而在享受写作乐趣的途中,她不曾想过要做“某某第二”,只求时时尽心,事事尽力,做最好的自己。
薛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虔诚的人生态度。她的执著、认真以及对生活的真诚都让人感动。下面,让我们从薛白的文字中去感受这位美丽善良的女孩对生命的诚挚情怀吧。
停
上初三了。每天上课、考试、做作业、复习、预习,我起早贪黑争分夺秒东奔西跑,我两眼充血四肢无力头晕目眩,我精疲力竭苟延残喘周而复始。
停!让我喘口气。
放慢急行军似的脚步,松弛紧绷的神经,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路上。唧唧喳喳的鸟鸣声驱散了脑中盘旋的定理公式,冬日的暖阳蒸融了心中积郁的重压。抬起头,蓝天绿树红花。
我停下来,生活的美丽一览无遗。
经过行乞的老人,我停下来给点零钱并对他温暖地笑笑;碰上学步的稚童,我停下来为他打气助威;偶遇以前的同学,我停下来与他重温旧时光的美好;看到劳累一天的打工者,我停下来投以致敬的目光。
停下来,我可以向每一位以前被忽略的朋友大声问好!
路过书店,又是一阵感叹:多久没认真读完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了!那种咀嚼的悠然、沉浸的专注、心灵碰撞的欣喜有多久未曾享受了!泡杯茶,点上香,静静地把自己埋进去,灵魂便在这一片恬静里越走越远。
停下来,我要为枯竭的心灵注入清泉。
回到家,已是万家灯火时分。晚饭后,母亲照例絮絮叨叨地叮咛着,恍惚中我第一次认真端详起母亲:不知何时起,早先漆黑的鬓发已泛出点点银光,原本润滑的额头已爬上蜿蜒的皱纹,以前清丽的双眼下已现出沉沉的眼袋。我一把夺过母亲手中的抹布,刻意避开母亲惊喜的目光,一边拼命擦拭,一边忍住了即将喷涌而出的泪。
停下来,我终于对母亲的操劳感同身受。
又是一个恼人的雨天。快要迟到了,我打着伞,疾步向学校走去。不经意瞥见一位与我心存芥蒂的同学没有打伞,正在我身后艰难地前行。我停下来,走过去,默默为她撑起伞。“谢谢!”“不用!”继而会心一笑。
停下来,我亲近了另一颗曾经疏远的心。
我停下来,重拾细微的美好,重温真爱的温馨,抖擞精神,积聚力量,然后重新轻装上阵。
品味的品位
培根说:“人们必须明白,在人生这个剧场里,只有上帝和天使才可以旁观。”未曾想,三年前,我也曾旁观了一场出人意料的闹剧。
那时,爸爸的一位朋友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个人摄影展览,主题是“西域风情”。对舅舅工作了30多年的新疆,我神往已久,于是,我们全家欣然赴展。
这场摄影展规模着实不小,西大厅全部开放,社会名流齐聚一堂。来宾个个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四周一片低声细语,又有美景相伴,展厅的气氛显得儒雅而不失品位。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展览过了大半,众位宾客谈累了,看倦了。这时,主办方周到地准备了各式可口的小点心和香气四溢的饮料,放在精致的推车上,由礼仪小姐款款送出。起初,多数人佯装不知,仍专注于展品的欣赏中,只有三五个人悄悄走过去,倒一杯饮料,拿上些点心,不动声色地小品小啜,举手投足间透着收放自如的矜持和稳重,眉眼间满是闲适和温柔。一时间,美食的香味弥漫开来。
过了一会儿,主办方推出了第二批点心。这一次,礼仪小姐刚一出现,便有不少人经不住诱惑上前索取。于是,边吃边谈的“冷餐会”开始了。可能是点心实在好吃,很多人吃完手上的重又索要。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家已无心观展,只想着如何在维持体面的同时尽可能大快朵颐。他们脸上挂着训练有素的微笑,仿佛心不在焉,其实是胸有成竹地占据“有利地形”,小心翼翼又步履轻盈地向推车挪近……
展览临近尾声时,广播里传出柔和的女声:“亲爱的来宾,接下来将送出最后一批点心……”话音未落,几乎所有人闻风而动,彻底地撕下了颜面——没吃到的想尝鲜,吃过的要回味——奔离展区,奔向送出点心的通道。可怜短短几米的小通道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一片推推搡搡的嘈杂声中,之前的高品位荡然无存!
他们究竟要的是“品位”,还是“品味”?
我低下头,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