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个性的发挥
2009-12-12柴霞
柴 霞
摘要:在高考的压力下,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育个性的发挥包含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高中语文教育个性的发挥。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育个性;发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43-01
高中语文教学面临高考的压力,个性的培养远不如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完全按照高考大纲进行填鸭式灌输。加之,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整齐划一,要求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评价等方面完全一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要使你的学生看到、感受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在他们面前产生疑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必须通过教师的个性设计来完成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个性的发挥包含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高中语文教育个性的发挥。
一、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个性的发挥
(一)不照搬语文教材进行教育,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传统的语文教材早已被扔进了故纸堆,新出的教材版本纷繁复杂,五花八门,这个版本,那个版本,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不论什么版本,或多或少都对传统的教材进行了改进,创新。但也有一个通病,就是始终摆脱不了互相模仿的窠臼。可以名副其实的称之为“山寨教材”。使用这些“山寨”教材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成了“山寨学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应该在教材主流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不再“山寨”。
(二)改变死板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通常使用陈旧的模式,这种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模式将原本丰富的课本支解的支离破碎,使人摸不到头脑。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体现不出教师的教学个性,更谈不上激发学生个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勇于创新,改变死板的教学模式,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参考国外及国内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创立属于自己的独家模式,为激发学生个性发挥创造条件。
(三)钻研教学方法,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
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的多是“讲授法”,教师如念经般,向学生填鸭式的灌输知识,课堂上强调全体一致,所有学生都听口令,只有集体,而无个体,学生都如木偶般,任由教师来回摆弄。教师说“齐步走”,没有学生敢“散步”。这使得教师说“散步走”的时候,学生已经不会走了。学生一点独立的个性都没有,人性完全没有得到释放,这种状态足以用“悲哀”两个字来形容。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发挥
(一)勇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的想法,这句话绝不夸张,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间万物本来就有差异性,这一切都是正常的,面对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学生也要勇敢的提出来,不要畏惧,不要退缩,不要心里盘算,大胆的说出来,秀出你自己,你的世界才是最精彩的。
(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启超先生云: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少年的创新能力才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希望。因此,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进行自己个性能力的培养。火遍全国的“超女”李宇春纵然惹来很多非议,但是其张扬个性,独立创新的能力确赢得所有人的喝彩。今日的高中生,明日的天子骄子,未来的祖国栋梁更应该时刻培养自己的学习创新能力。
(三)个性但不特性,注意把握尺度
学生个性的培养主要是文科培养,语文又是一切文科的基础,语文教育培养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课堂上,学生固然要注重自身个性的发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分清楚“个性”与“特性”的区别。有些学生思绪混乱,理解偏差。盲目的认为:染头发,打耳洞,上课跟老师顶嘴,只要做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事情都属于个性,其实大错特错。个性是一种对待人生正确的态度,个性是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独特风格。个性是积极、正面的,特性是落后、反面的。学生们一定要把握尺度,切不可成为众人眼中的“特性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语文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具体学科教育的个性特色化。”因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育的个性化至关重要。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只有有个性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个性的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师选择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个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发表更多的见解,树立学习的信心,发展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林洁.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个性的张扬[J],当代教育论坛, 2005,(5).
[2]陈爱萍.学校语文教育个性化的必要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陈丽敬.浅议语文教学中的个性教育[J],中等教育研究-语文,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