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2009-12-12凌岩
凌 岩
摘要: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由于对国家课程或者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使得在教学中忽视了篮球运动本身的趣味性。还由于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对于篮球教学不够重视。作为高校篮球教师应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篮球比赛的时间,以培养学生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相结合的运动习惯。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19-02
现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中、高收入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学历阶层的生活压力和生活节奏也相应加大、加快,各种生理、心理健康问题随之不断增多。为什么经过高等教育,体育教育竟然没有在他们身上形成影响或者说形成的影响不够呢?我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失败。因为这些人在闲暇时间首先想到的放松方式是泡吧、上网聊天,也有少数人选择出行旅游,选择积极的放松方式---体育锻炼的为极少数。如今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现代更有人提出体育是解除“文明”对人自然性(自由自在的心灵)毒害的唯一解药,每个大学活动场地上都写有“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之类的标语,终身体育的理念已或多或少的被大学生们所接受。为什么运动场上没有人满为患?(我国目前的人均体育资源还远未达到满足个人需求的地步)我以为由于体育教育方式的落后,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大大的伤害了体育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即游戏的本质。只有把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从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这就给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任务,怎样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上课并且喜欢这项运动,形成自觉的运动习惯?
篮球运动在大学生中普及面广,篮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篮球教学是篮球运动的一个部分,不脱离篮球运动的范畴,因此它具有篮球运动最具游戏快乐特征的本质。胡伊青加所说:体育的过程是一个让游戏者全身肌肉灵魂都感觉到幸福与愉悦的极乐体验。在这种极乐体验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了另一种“运动”形式,那就是“球类运动”【1】。球类运动之所以更具魅力,就在于它更让人快乐,更符合游戏特征。比赛者的每一个肌肉细胞都像是吞食了兴奋剂,达到了欲死欲活的巅峰状态。球类运动后起,但却是更加快乐的游戏【2】。因此篮球教学中含有游戏的快乐特征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选修篮球课的学生对篮球教学没有兴趣,只对自由活动和比赛充满渴望,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我认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
(一)有些教师对NBA等流行元素不加吸纳,不积极更新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与学生沟通发生困难,以至于学生认为教师的知识体系已经老化,因而失去学习兴趣。
(二)技术教学中过分强调动作细节使学生对技术失去整体印象和把握,导致练习效果不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例如: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特别强调技术环节的“三垂直”部位,而对投篮的力学本质讲解不透,使学生练习时易从“三垂直”部位开始投篮动作,破坏了力的叠加,降低了命中率。我认为应该强调投篮时经过 “三垂直”阶段而不是从它开始或者在这个阶段停留,只需要让学生记住“伸臂压腕”这个动作要领即可。另外还应该对投篮的力学特征即全身协调发力,力的自下而上的叠加这一本质进行阐述。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而不是从局部到整体,更不能以点盖面、以偏盖全。
(三)在技术教学中对运用技术的时机分析不够。所有的技术动作只有在运用时才能称之为技术,而实践中总是几个子技术组合起来才能成为有效技术。关键在于把死技术动作变为活技术进而组合起来,那么死技术动作如何变为活技术?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时机,技术动作运用合理就是好技术,反之,就是坏技术或者花架子技术。由此可见,把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关键就是分析技术运用的时机,并且对该技术可能结合的其它技术进行简单的组合说明。以右手后转身运球为例,实战中要使用右手后转身运球过人必须先用左脚向防守者左侧插上做交叉步突破,当防守者身体重心向左侧移动时再使用右手后转身运球,如果防守者身后无人补防时做大拉转,将球放在对方身后,自己的转体角度大于180度角,从而可以直接加速向前突破,如果防守者身后有补防队员时则做小拉转,转体角度小于180度角,将球放至自己体前,再视补防者所处的位置来选择左手直推或向自己右前方斜推的连续过人动作。教学中将实战情况虚拟化再结合障碍物组合练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者掌握并使用该技术的能力。
(四)体能、技术、战术的学习脱节。平时篮球教学中体能练习与技、战术学习联系不够紧密,使课堂的时间利用率、运动密度下降。如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经常是排一路纵队在罚球线投篮,球出手后自己抢篮板运球到排尾等待下一次练习。这种模式学生只练习投篮而且运动量低,与实战中的掩护配合完全脱节。如果改用投篮后运球绕场一周再回到排尾,并在投篮位置前放置障碍物的练习模式,学生不仅练习了运球,锻炼了体能,而且对实战中掩护配合下的投篮进行了练习,使其有了战术配合的意识,对课堂时间的利用也更充分,练习密度大大增加。
二、教学模式
教学中互动不足,学生不能很快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如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教学中,常见的错误有接球时手伸不出去等。如果教师对于这种情况仅仅是不断要求把手伸出来,纠正错误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可是如果引入情景教学来增加互动,那么效果就大为改观。也就是说,当遇到常见错误时首先应该引入动作使用时的情景,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分析错误所在,继而正确理解动作概念。如用一名学生站在教师身后贴身防守,教师作为无球队员来做双手胸前接球,让身后的防守者来(下转21页)(上接19页)破坏,那么教师就可以把接球时必须伸出双手的道理阐述清楚了。通过情景教学的互动之后,学生加深了对于该技术环节的理解,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教学环节
无论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很多,对于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来讲,要将这些内容全部教完,只能是蜻蜓点水式、或走马观花式的过一遍。如何从中选择重点内容,进行重点教学、强化教学,使学生对于重点内容能够加深理解、重点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有对教材高度浓缩和提炼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多对教材加以研究,尽可能使教学内容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学生学习的时候才能够轻松的掌握教学内容,才能对篮球技战术的学习提纲携领,既有整体框架,又有微观把握。
四、教学目的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锻炼的习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运动中,锻炼身体,调节精神;次要目的是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课堂上体育教学所占的比重过大,实践的时间太少,学生往往认为篮球课枯燥乏味,缺少乐趣,大大降低了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体育课学习后应该在精神上感到愉悦,使学生的自然属性得到恢复和加强。在篮球课教学中学生还应该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是集体项目所特有的属性),通过身体接触学生可以提高应激性,经过篮球教学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幅提升,并且对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有好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篮球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游戏的快乐本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师应该深刻体会“体育教育是达成完人教育的唯一途径”这一深刻内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一点一滴的向学生揭示体育的本质与内涵,展示精彩、优美的方面。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扬长避短,一个优美的,赏心悦目的示范可以胜过万语千言。
篮球运动的魅力在于瞬息万变的攻防转换、默契的团队配合、对抗中所展现的力量与优雅,还有处理复杂局面的机智灵活,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投入这项运动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每次课都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为学生阐述自己对实战的理解和执行能力,那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实用的技术和意识,从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这项运动,并且踊跃的投入到其中去,从而获得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这才是好的篮球教学,才能达到篮球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伊青加,人,游戏者[J]1985,6.
[2]李力研.我的体育观:游戏[J]1988,5.
[3]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J]1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