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
2009-12-11刘彩虹祁瑞华
刘彩虹 祁瑞华
摘要:本文从目前文科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出发,结合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 分析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探讨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分层次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各个学科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鼎力支持下,我校已对旅顺校区2007级和2008级新生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1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校的公共基础课,它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覆盖专业种类繁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总结如下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1) 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等学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 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步入正轨,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有显著提高,但由于地域及经济差异,城乡高中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基础差距悬殊。
(3) 授课对象是日后将成为外交官、法官、公务员、教师等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文科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使文科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并在各种应用研究领域中发挥作用。
2分层次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合理的帮助”。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成为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也为我们开展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宽厚的实践依据。
3文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实践
3.1合理分层
新生入校后填写“新生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
(1) 你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哪些计算机知识、内容和工具?
(2) 你学习计算机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3) 你在哪些场所使用计算机?
(4) 最想学习的计算机课程?
统计调查结果表明,已经有较高比例的学生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新生入学分层次考试依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般要求)”命题,自愿报名,上机考试。在我校2007~2008年度开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中,有47%的新生报名参加了分层次教学考试,30%的新 生考试成绩合格,进入提高班学习,3%考试成绩优秀获得免修资格。考试不合格的学生(14%)和没有报名参加分层次教学考试的学生(53%)均进入基础班学习。
3.2因材施教
为了使分层次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2006版)分别为基础班和提高班编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般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大纲(一般要求)”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较高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大纲(较高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调整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水平较高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的补充教材;对水平较低的学生则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2.1基础班
分层次教学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及没有报名参加分层次教学考试的学生按“一般要求”大纲进行教学和考核。先要让这部分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授课和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要及时地给予积极评价。实验证明,通过个人努力有部分学生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提高班的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
3.2.2提高班
分层次教学考试成绩合格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按 “较高要求”大纲进行教学和考核。由于这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求这部分学生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设计作业,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更高一级的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根据各自专业和兴趣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
3.2.3免修
分层次教学考试成绩优秀学生经本人申请、教务处同意可以免修,免修学生以分层次教学考试成绩记入课程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由完成课程作业情况给出。免修的学生不能脱管,我校为适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提供了多种计算机选修课程供学生们选择(基础班和提高班的学生二年级可以选择),如Visual FoxPro、C语言和Flash动画制作等等。
3.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作为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改进方法和提高质量的手段不仅仅考察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能够检测、诊断不同个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命题正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尊重。
我校采用题库和考试系统进行分层次选拔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杜绝了人为因素。同时实行了新的成绩综合评定方法:平时(15%) +实验成绩(25%)+期末考试(60%),其中实验成绩要由平时多次实验成绩求和得出,平时成绩由平时多次课堂提问和出勤情况评定,期末考试由理论基础(40%)和实践操作(60%)两部分考察,充分体现文科生计算机基础教育以应用为重的特点。
4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在深化分层次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仍有如下问题需要继续探讨。
4.1分层次原则与方法的改进
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终身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在期中允许部分基础班学生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考核合格后转到提高班;提高班学生如果不能接受现有的教学层次可以申请进入基础班级学习。为防止大面积调整引起分层次教学的混乱应保持各层次学生数相对稳定,如:控制可调整的学生人数比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2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评估
按不同层次分别组织考试虽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但是不利于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及成绩的客观评估。普通班和提高班的学生使用同组试卷,根据不同层次教学大纲的命题各占一定比例,如:80%的题量按“一般要求”大纲命题,另外20%的题量按“较高要求”大纲命题,给普通班和提高班的学生提供平等的考核机会有利于纵向比较学生的发展情况。
4.3考核观点的调整
课程考核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学业终结性评价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的手段。为学生提供难度相当、题目相异的多套试卷及多次考试机会,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分数,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
5结论
将2007级和2008级的学生成绩对比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比例明显下降,如图2所示。教学结果证明该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为客观的评估分层次教学实践结果,我们制作了学生听课效果调查表,内容包括:
(1) 听懂和掌握程度?
(2) 听课时精神集中程度?
(3) 对新内容的接受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鉴于此,计算机文化基础分层次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武澎,杨扬.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点体会和想法[J].计算机教育,2006(10):88-90.
[2] 许泽明,张耀文,任馨,等.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2):59-62.
[3] 祁瑞华.计算机基础课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2):45-46.
[4] 张殿龙,梅险,吴宏伟.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