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思考
2009-12-11崔萍
崔 萍
摘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管理组成的系统问题,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任何因素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交通安全。本文将对些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因素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97年以后,我国进入了高速公路大发展时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在高速公路管理方面出现很多新问题。自1988年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伤人数持续上升,经济损失严重。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大大不同于普通公路。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由于高速公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交通事故大为减少,其事故率只有一般公路的1/3-1/4,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速快,一旦发生事故,其严重性增大,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事故,其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都十分严重,所以,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行车干扰少,外界刺激单调,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要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意识水平低下,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因此,在高速公路行车时,驾驶员要合理分配注意力,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周围情况,接受环境的刺激,始终使自己处于清醒状态。此外,还应安排适宜的行车时间和停车休息时间,以此减轻因行车时间过长而引起身体各器官疲劳,保证充沛的精力,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确保行车安全。
2 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最普遍原因之一,因此而引起方向失控的情况十分严重,占车辆引起交通事故的19%,其他的原因包括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注意规定车速,还要注意应与其他车辆保持一定距离,车速过高或过低都是十分危险的,要注意行车道的占用,还需注意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而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3 路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其中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上的一个小石粒或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故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重要。
4 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由于“一路两制”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内容很多,主要包括: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普及交通安全的常识和高速公路的使用知识,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对车辆进行注册登记并定期检查,核发牌照及行车执照。保持良好的车况,严禁超速行驶,注意保持车距,严禁超载。对超速、超载的车辆进行必要的处罚,并结合安全教育,使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当道路竣工之后对道路进行验收,对安全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行为,以消除安全隐患。
现代化技术装备为实现高速公路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机遇。如何将先进的检测、通信、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使车辆和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人、车、路及管理部门的关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交通实际的管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的公路交通,是安全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郗恩崇.高速公路管理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2]刘志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方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6).
[3]许洪国,施树明,李世武.交通安全技术研究的范围与发展趋势.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