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2009-12-11徐祥康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徐祥康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理念,我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去操作实践,去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及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设疑激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时,出示“长方形长18厘米,宽12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把四边的长度加起来进行计算。这时,没等学生算出来,教师早已在黑板上写出了算式:18+12=30(厘米),30×2=60(厘米)。马上,学生出现一脸的迷惑,不知道老师用了什么“诀窍”,在学生产生了疑问并且想知道时,老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动手把长方形四条边拆开,把一条长和一条宽放在一起,把另一条长和一条宽也放在一起,把一条长和一条宽看作一个整体,想在有两个这样的整体,就出现了(长+宽)×2=周长的公式。因此,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学习意识始终滞留在接受疑问——自己动手解决疑问的学习探索过程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点拨作用。自主探索,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4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再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原来的长方形面积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1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8平方分米小。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8平方分米。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探索的余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怎样去求?这时,老师必须马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在激发出来后还能持久地延续下去,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引导猜想,发展学生的潜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猜想与验证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归宿,那么猜想就是建立在两者之间的一座桥梁。所以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根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发现问题,大胆推测猜想,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举例等办法来进行验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在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及其给计算带来的诸多好处、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后,教师可以这样诱导刚刚对答如流的学生:“既然除法有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分数又和除法有着这样的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那么由此你会想到什么?”这样话锋一转,就会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思维的猜想空间,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索之后,再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汇报,使学生满足自己的发现需求,教师对意思相同而说法不同的或者是和大家想法都不同的猜想都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充分假想之后,教师再抛出一个新的问题:“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吗?”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积极动脑思考,想尽一切办法来验证自己假想的正确性;有的分小棒,有的折纸条,有的分圆形,有的把除法算式变成分数形式……这样就不知不觉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后让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并鼓励学生给大家演示并说明自己的不同验证方法,从而自己获得新知。

四、倡导实践,促进学生的能动性

活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学生外在的活动,还包括学生主体内在的认知。有效的主体参与,就是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表现,在表现中体验,在体验中自主建构,在建构中持续发展。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时候,学生难以理解。如,数学应用题,教师感到难教,学生觉得难学。其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书本的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节时,笔者曾带领学生去参观小镇银行,去记录银行公布的利率表。活动课上,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通过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始明确:1.利率是什么;2.怎样计算利率;3.如果每月存80元,连续活期取款时该取多少。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复兴小学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巧求周长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巧求周长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