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2009-12-11赵安宏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整体观小石词句

赵安宏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熏陶和教育。但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如何把初中文言文教好,教出乐趣就成了语文教师急需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各项要求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理念。教师首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二、重视诵读教学,让文言文教学渐入佳境

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诵读即有声之读,是一种表现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读法。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把文本的言语和情味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合体。通过诵读,可以使文本言语的情味得到展现。在诵读中把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过程是一个探寻、发现的过程,不仅能够达到与文本对话融合的状态,而且能使学生感知文意、培养语感,领悟文章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味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鲁迅笔下的先生已入“佳境”,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也要渐入佳境,让学生喜学乐学。

三、课堂精心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一)文言文的词句、语法仍是教学的重点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言文的词句、语法仍是教学的重点,要改变过去不放过文中出现的每一个词语,把文言文当成了第二外语教的做法。课堂教学中要“精讲”。“精讲”是指要讲文言文中的一些艰深的字词、句法,如实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及虚词的多种用法,句子中的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书本上的注释,不一定把它们都作为重点,教师应该大胆选择。在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如果学生掌握了“鲜美”、“妻子”、“无论”、“不足”、“间隔”等几个古今异义词,就等于扫除了文言翻译的一半障碍。其他部分只需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对文章的理解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二)相同内容的文章可以进行联系比较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对富春江水是这样描写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对小石潭水的描写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两位文人都描写了水的清澈纯净,但写作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学生通过比较学习,认识到两篇文章在写水时,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直接写水的清澈,作者的赞美之情融于其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明写鱼,暗写水的清澈,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内心抑郁,心灵得到短暂的宁静的心态。两篇文章同中有异。

(三)文言文的教学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

教学《三峡》时,我让学生联系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如果郦道元现在再游三峡,将如何改写文章?在《墨池记》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个作业,假如当地要开发旅游资源,该拟就一条怎样的广告吸引游客?《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将作者求学之艰难和现在孩子们优越学习条件对比,激励学生努力克服一切困难,珍惜学习机会,争取学有所成。这不仅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古文今用,便于传承

让学生把文言文中学到的极富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句用于现代文的学习和使用。这样既做到了古文今用,也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学习了“温故知新”、“世外桃源”、“醉翁之意不在酒”、“出淤泥而不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词句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现代文的语境下使用富有生命力的文言词句造句、作文。学生在练习中不乏妙词佳句。我就及时予以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大大激发,课堂成了学生大比拼、展露才华的地方。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整体观小石词句
田野调查和学术整体观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推进零售业务标准化转型需要整体观
基于“整体观”的“韦达定理”教学与思考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