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让名画不再“徒有虚名”

2009-12-11程德敏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卢浮宫蒙娜丽莎达芬奇

程德敏

2006年10月,我做过一份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对世界美术名作《蒙娜丽莎》的接纳和欣赏程度,进而了解常态课堂教学效果;

被调查对象:266名高二学生;

被调查者背景:同学们在高一阶段已经完成了《美术鉴赏》(人教版)课程学习,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演示、讨论、作业等教学方法,此外,老师在课上展示了一些挂图等资料;

调查内容及要求:请表明你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所绘《蒙娜丽莎》的态度,有四种选择:A.非常喜欢,B.一般欣赏,C.无所谓,D.不喜欢。

调查结果:

很显然,调查结果是令人沮丧的。如何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多数学生真正看懂、理解并由衷地接纳和欣赏美术作品,为此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接受美学”认为,画家创作了作品就并不是作品的终结。相反,读者才是决定作品命运的决定因素,没有美术鉴赏,任何优秀的艺术只是一堆物质材料而已。绘画是一种能够弄通的语言,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读”与“说”的交流方式。语言文字是人们表情达意的符号,绘画有其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绘画的艺术语言是指为形象地揭示绘画的内容而使用的造型手段和艺术手法的总和,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韵律同样丰富多彩,包括形体与结构、透视与空间、明暗与光影、色彩与色调、肌理与质感……所有的精彩与经典都是无法直接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得清楚的,必须通过视觉感官和内心体验来完成鉴赏过程。而高中美术鉴赏课本89页《蒙娜丽莎》的尺寸只有53×79毫米,且一半画面是模糊的深褐色,难怪有学生戏言:《蒙娜丽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微笑着的酱油色的希腊女人。

如今,多媒体以其良好的交互性和丰富的呈现性,给学生带来了新鲜、生动、形象的感官冲击,像神秘的魔术一样让名画“开口说话”。

以下是我在高中美术鉴赏之外国美术鉴赏之“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部分课堂实录:

师:接下来,我们将欣赏一幅作品,请大家根据提示信息猜猜这是哪幅作品?(课件展示相关信息)

1.这是一幅53×77厘米的板上油画肖像作品,“她”的故乡在意大利,摆放在法国卢浮宫显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每天迎接数以万计的来访者。

2.“她”不但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当年“她”曾经失窃,千万人为之痛不欲生,政府则把当日定为“国难日”,当它失而复得时,则举国欢腾,其盛况不低于国家重获新生。

3.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发烧友的一幅画:大名鼎鼎的戴高乐总统每当心绪烦躁时,必驱车前往卢浮宫欣赏“她”,出来后便满面春风,原先的烦恼荡然无存;蓬皮杜总统则公开承认无法克制对“她”的心驰神往之情;世纪伟人邱吉尔可谓是曾经沧海了,可他晚年有幸亲抚“她”时,竟无法控制颤抖的双手;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亦对“她”情有独钟,无缘享有真迹,就收藏了4幅赝品……

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纷纷自信地说出答案)

师:以上事实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蒙娜丽莎》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难道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驱动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百闻不如一见,请欣赏。(展示高像素作品)

刹那间,58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幻灯片上的大幅作品《蒙娜丽莎》,赞叹之声不绝于耳,以往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课堂氛围出现了!同学们被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所深深吸引,交流彼此的感受:那微笑温文尔雅;不,表情安详严肃,略带哀伤;不,似乎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点击,放大,欣赏细微处的精妙,学生们更加惊叹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由眉宇、鼻子、嘴角到温润的双手,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包括衣着穿戴,每一处都那么真实可感,几乎伸手可及;再点击,缩小,纵观构图、色彩关系及整体效果,那么协调完美,几乎无懈可击。学生们似乎身处卢浮宫,如饥似渴地揣摩那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隐约呈现的风景……

生:为什么《蒙娜丽莎》要画成棕褐色调?

师:据达芬奇同时代人的描述,当时的画色彩鲜艳,调子明快,当年法王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在表面涂了过多的光油;历经数百年光阴,光油变成了暗褐色,像我们目前看到的色彩;画表面已经开裂,形成了蛛网般的细密纹理。单纯浑厚的色调与人物沉静内敛的精神气质相得益彰;深暗的衣饰、迷蒙的背景将人物脸庞及双手衬托得鲜亮动人;而均匀的裂纹则给人物增添了神秘气息,让我们欣赏她时带上更多的崇敬与神往。有人想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除去表面油垢,恢复原先明丽的色彩;只是担心技术不过关,怕损伤画面。其实,倘若真的修复了,我们反倒会觉得陌生以至难以接受……

教师展示众多作品,让学生感受、比较。

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

小结:列奥纳多、米开朗基罗、拉菲尔……上帝一样的智慧,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将众多美好合为一个完美。于是,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搭配,形成了一座座难以超越的艺术巅峰……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

现代教育技术带给孩子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帮助孩子们在审美活动中享受到颠峰体验,更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探究的热情。最近,我用同样的方法做了一份调查,结果如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不借助于多媒体,即便用世界最动人的文学语言亦不能让学生体味出名画之魅力。

作者单位:海安县立发中学

猜你喜欢

卢浮宫蒙娜丽莎达芬奇
可爱的蒙娜丽莎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蒙娜丽莎说
达芬奇想飞
手术室的“阿尔法狗”:达芬奇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