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2009-12-11杜艳红
杜艳红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确实应该加以认真的研究。不过,笔者认为,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应该寻找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放飞”学生,“一刀切”的教学与“一刀切”的教学评价,无疑是制约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要害所在。而作文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来说,客观地赋予了教师和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因而,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够集中反映出语文水平的高低。因为,作文能力综合地体现了语文的各项能力。本文在提出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一命题之后,谈论如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搞好作文教学。通过作文教学的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新命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如教师规定“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最敬佩的人”“美丽的家乡”等题目,让学生写作。这种命题方法,很难兼顾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学生陷入“无话可说”的局面。因此,要使作文教学具有创新性,教师首先应该改革传统的作文命题方法,在“写什么”的问题上“放飞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不吐不快。改革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可以由“全命题”改为“半命题”,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主空间。其次,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命题,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从命题的内容方面,也应该不断创新,不要让学生老写那些老掉牙的东西。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教师应该让学生时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作文的素养,航天飞船、网上通讯、克隆绵羊等,都应该收于学生的笔下。
二、创新形式
如果说作文命题上的创新主要体现了作文内容的创新,那么,在作文的形式上也应注重创新。从时间安排上,有的教师严格执行“双周一作文”的套路,这种机械的安排,往往会使教学错过“大好机会”。比如,香港回归的这一天,完全应该让学生有感而发,发乎情,形诸文,如果按照既定的作文时间,可能还不到上作文课的时候,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想说不让说,不想说又让说”的情形,这是很难搞好作文教学的。除了在时间安排上的创新外,还有很多方面的创新。比如,改“单人作文”为“小组作文”,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相互探讨的机会。此方面不宜多言,言之过多又成套路。
三、创新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法,多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逐一批改之后反馈给学生。这种评价方式,大有“费力不讨好”的味道,教师苦苦批改了半天,学生却草草一看,这次纠正的问题,下次作文照样出现。为此,许多教师颇有怨言。其实,教师应该从自身方面寻找一下改进这种状况的方法。能不能让学生之间互相评判一下他们的作文,这样绝对能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发现好的作文,应该让学生给全体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绝对能调动起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作文,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即使发现一两处“闪光点”,也应该积极鼓励、表扬,特别是对于那些怕写作文、不喜欢作文的学生,更应该是这样。只要把学生作文的热情调动起来,进一步搞好作文教学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从作文教学的自身创新入手,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