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实录中导播艺术的探索

2009-12-11国玉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7期
关键词:课堂实录

国玉霞

摘要 课堂实录作为教育电视中的一种呈现形式,具有电视和教育的双重属性,在教育传播中被广泛应用。如何遵循教学规律,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做好课堂实录的导播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 教育电视;课堂实录;导播艺术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7-0018-03

Exploration of Directed Art from Course Record//Guo Yuxia

Abstract As a form in educational TV show, Course Record has dual attributes of television and education, the spread of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How to follow the rules of teaching, better use of technical means, do the work broadcast Course Video of the guide is not only a technology, but also an art.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levision; course record; directed by art

Authors address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China

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教育电视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课堂实录作为教育电视中的一种应用形式,具有可视性、普及性、灵活性的特点,有利于迅速而准确地传达教学改革信息和教学研究动态。因此,教育组织和教研机构往往将其作为普及和传播先进教学理念、优秀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来使用,而其优势不只适合同时、同地的群体范围学习、汇报、观摩、评比,还有利于个人化的学习以及跨地域、跨时空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

课堂实录作为教育电视一种有效传播形式,具有电视和教育的双重属性。乌美娜教授认为:“教育电视节目是以传递教育信息为目的,要立足于电视艺术的特性来设计构思,但是首先要考虑节目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并为此找到与其相适应的表达方式。”[1]因此,在课堂实录中,如何发挥电视画面语言优势,如何注重教育原理和教学规律探索,如何使这两者达到最优化结合,是现代技术对教育电视工作者所提出的挑战。而导播作为教学课堂实录中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其作用就更为关键。

1 课堂实录中导播的多重身份及作用

电视课堂实录中,导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要负责指挥制作团队,调度整个教学现场,形成制作系统;另一方面,他要与授课教师、上课学生、教研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形成授课系统;最后,他要统领2个系统,使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形成合理、有序的课堂实录运行机制。

1.1 摄制团队的组织者一个基本的摄制团队大约由6~7人组成。除了导播1人外,还应该配有摄像师2~3人,灯光师1人、美工师1人、化妆师1人、导播助理(负责场记)1人。其中导播负责整个摄制组的总体调度和现场技术以及课程录制质量。工作期间,导播首先要起到“核心”作用,即不仅是技术上的骨干,还要是情感上向心力,能使整个团队凝聚起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次,导播还要与团队内部人员,尤其是摄像人员做好沟通,对相互之间如何协调、配合、补位、调度等问题进行布置,这是保证录制的根本前提。

1.2 授课队伍的协调者授课队伍一般由3方组成,一方是教师,另一方是学生,还有一方是教研员。其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研员是课程教学的指导者。因此,导播就要在现场对3方面进行统一组织和协调,包括教师的位置以及活动范围,讲授中应注意的细节,学生的情绪调动及上课状态调整,教研员的适时指导等,对不适合拍摄的因素应及时避免和消除,从而保证制作质量。

1.3 两个系统的整合者导播要面对课程录制的2个系统,一个是知识体系的授课系统,一个是技术体系的录制系统,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在2个系统相互协作中,导播的作用有如“神经中枢”,发出指令后大家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执行;遇到交叉或矛盾问题,双方可以交流后由导播统一协调解决,从而保证工作期间2个系统完整、有序地循环。

2 课堂实录前导播的准备工作

在教育探索和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目标、学科特点、课程要求、教学对象中任一元素的变动都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课堂实录的导播是没有定法的,也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式说出好课的具体标准,但是没有定法不代表没有方法,没有标准模式不代表没有规律可循。所以,优秀课例的完成要求导播必须做好全面而充分的准备。

2.1 了解必要的学科背景知识教学课堂实录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所以,要想录制一堂好课,导播除了应该具备必须的专业技术之外,还应该了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现代教学中,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形式和手段也呈现多样性,导播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就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尤其体现在:现代教学已经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观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也改变以往一味接受式教育的方式,呈现出发现式、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方法的不同,教师渗透的教学理念就不同,实施的教学设计就不同,所要实现的教学任务也不同。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相关学科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明晰教师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目的,从而在教学课堂实录中把这种抽象的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完美统一。

2.2 明晰教学设计思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课程在设计上有所区别,教师讲课的风格也有所不同。比如:低年级的课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高年级学生以探究性合作学习形式为主,目的是通过知识的获得,增强其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所以说,导播在录制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师讲授风格。通过与教师的沟通,清晰、准确地表现出教师课程设计中的重点、难点,使课堂实录通过导播的二次传播—间接传播有效地传达给观看对象。所以说,导播心中不仅要有课堂,还要有观众;既要自己听得进去,还要让观众看得进去,而如何把握好这2个“位置”是值得深入探索的。

2.3 掌控教学现场活动作为一项技术,教学课例的录制要受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任何无关因素的干扰都将影响录制进程。课堂实录中最忌讳的就是不停的打断和重来,这样不仅破坏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且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甚至会导致课堂无法进行。因此,为保证课堂实录的顺利进行,导播事先必须知晓和掌控教学现场的一切活动。例如,教学中教师将采取何种手段衔接教学过程?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媒体讲授课程?教师何时利用媒体?使用频率如何?学生具有哪些活动或讨论环节?活动范围是否合适?学生有几人、几次到讲台汇报?位置如何合理安排?等等。对于其中重点环节,尤其是实验课,导播应该按照实验的具体要求、实验过程和实验效果列出分镜头稿本,合理设计师生活动范围、多媒体运用、摄像机机位等,使实验呈现科学直观、准确无误。

3 课堂实录中导播的现场调度

导播的现场调度能力是课堂实录成败的关键。一方面它取决于导播个人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它反映出导播个人的素质和对教学过程的现场反应能力。录制过程中,导播不仅要在学生—学习主体—受传者,教师—组织者—传播者,导播—受传者—再传播者等多重身份之间转换,而且要将多重角色统一协调,这是个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整合过程。

3.1 精巧的画面构思教学课例的录制需要表现的成分相对较少,实际上它是一种再现的艺术,其特点就是力求准确、生动、完整、科学地再现课堂。而一些花哨的特技手段以及摄影技巧是应当避免的,因为这些无关因素会成为一些干扰项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从而破坏对课程的接受。所以,完美的课堂实录应该和教学过程紧密衔接并拟补缺憾,使课堂实录天衣无缝或锦上添花。

通常有经验的导播会对熟知课堂在头脑中形成一些模式。比如,基本课堂中开课、结课中的全景呼应;学生问候中的反打过渡镜头;教师讲授中的中近景体系;学生反映中的近景或特写组景;教师和学生交流中的双人构图;等等。这些都是经验累积,导播可以根据具体课堂的需要作出判断和调整。

导播在现场画面构思中,难度最大的是多机位的调度、衔接和协调。多机位摄像时,导播要根据录制需要对摄像师明确分工。比如,一台摄像机负责教师画面,另一台摄像机负责学生画面,再一台则负责全景或随机画面。多机位拍摄时要注意景别上的顺畅衔接,尤其要避免出现同景别跳接或者机位死角而造成的报废镜头;同时在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为主的时候,导播要现场应变,分出主镜头和辅助镜头,对复杂的教学环节事先要有设计预案,从而在现场能把调度指令及时准确传达给摄像师,确保摄像人员之间能明确任务、相互配合、衔接得当。

对于拍摄,除了要画面清晰、运动流畅、声音完整、角度适当、光线适中等基本要求外,导播还可以发挥摄像师的特长,捕捉有利于表达课堂气氛和学生反应的,富有感染力的神态特写或动作画面。在画面构图意识上,可以针对拍摄对象不同灵活应变,力求完美,从而给观看者一种知识和审美相融合的视觉享受。

3.2 流畅的现场切换同其他电视片的拍摄不同,课例录制的更多工作是直接在导播台上完成的,有很多场面是瞬间过去而不可重复的,因此导播在现场不仅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具有强烈的捕捉意识,将授课过程和切换过程完美融合。

做好现场切换最重要一点是要做好讲课节奏和切换节奏的协调统一。导播必须能进入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情境中,同时还能抽离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好教师讲课的节奏。而教师讲课节奏和切换节奏是整个课堂实录的脉搏,两者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是对立的。尤其在教师提问或和学生交流环节,如果教师节奏非常快,导播切换节奏也很快,那么就会给人视觉上造成一种忙乱,破坏课堂的节奏,所以需要导播临场应变,根据师生双方交流情况切换出自己的节奏,从而使切换节奏和课堂节奏产生呼应,形成无声的律动。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一分能干什么”中,教师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对抽象的时间概念能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往往采取活动的体验方法。即教师出示多媒体放映时钟走秒的画面,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算题、跳绳、数数等多项活动。按照常理,这样的场面同时捕捉很难做到,那么导播就可以采取交叉切换的方法,平行将时钟进行的画面切入学生分组活动画面,从而使观看者通过间接传播依然能感受到生动的教学氛围和深刻的学习体验。

在教师采用多种媒体授课的课堂上,有时候会采用多媒体投影、实物投影、电子白板、教学挂图、实物教具等多种手段的混合性学习方式,所以导播如何合理切换,使媒体呈现得当是一门艺术,减少教师衔接中的空场更是一种技巧。这就需要导播发挥临场应变能力,利用学生反应镜头等作为过渡手段,从而避免后期剪辑时造成的衔接困难。另外,在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学生互动学习的环节中,导播可以采取交叉切换的方式将交互性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尤其是教师采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时,导播要突出媒体的作用,使生动而直观的画面得到充分展示,同时辅助给以学生的反应画面,给观众一种清晰、准确的观看效果和认同体验。

4 课堂实录中导播的后期补救与编辑

录制一堂好课不仅需要导播前期的充分准备,后期的补救和准确编辑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的补救要求导播具有编辑意识,这样才能为后期编辑提供保障;而后期的编辑是对前期工作的检验,可积累丰富的经验为以后的制作提供帮助,所以说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课堂实录一般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艺术、活动或实验课,另一种是常规课程。常规课程一般后期工作量相对较小,主要是针对教师或学生的口误或者课堂进行中不准确、不连贯的环节进行修整;而实验或活动课则要对关键性环节进行后期编辑。比如,课堂重点的实验环节、多媒体展示环节以及学生活动环节,需要将前期录制的内容和现场补录的环节按照分镜头设计准确对位。其间要保证画面颜色匹配、人物位置匹配、人物动作匹配。在画面组接上要遵从“动接动,静接静”的规律,使画面组接统一流畅,使授课过程完整准确。

在课堂实录中,经常会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录制时出现一些缺憾。例如,重要的场面因为衔接不当没有及时捕捉到;部分画面捕捉得不理想;尤其是在实验课中,没能表现出实验关键环节或因学生挡住机位等造成拍摄中断等。针对上述情况,导播必须迅速做出决策,采取暂时中断调整或者课程结束后补拍的方式。如果补拍,最重要的是要与教师和学生沟通好,把握具体环节、明确实验目的,对拍摄段落进行充分设计;也可以采取摆拍,合理调度拍摄机位以及学生、教师的位置,使关键性环节能准确、清晰、完整地表现出来。此外,为了能使课堂锦上添花,导播还需要与教研员及时沟通,就具体问题交换意见,对于违背教学原理或教学规范的环节,应及时给予纠正或者补录。所以说,课堂实录中,只有前期录制到位,才会为后期剪辑提供质量上的保证,而这些更需要导播以及全体制作人员的努力与配合。

5 结语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以及教学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现代课堂教学发生全新的转变,教学质量也实现质的飞跃。对于从事教育电视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来说,拍好一堂课,可能需要的远远不止一堂课的时间。由于课堂实录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所以教育电视工作者就更需要不断摸索、总结、提高,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将技术和艺术相综合,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延伸。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育电视节目制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71

[2]乌美娜.教育技术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吴小玲.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4]靳玉乐,于泽元.后现代课程理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课堂实录
从问题出发,深度理解整本书阅读中的大概念——《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推进课课堂实录
书法“结字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课堂实录)
《团结合作才能赢》课堂实录及评析
硬笔书法“笔法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课堂实录)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在细读中升华情感 在探究中激活思维——《蜀相》课堂实录
纽约公立初级中学音乐课堂实录——以纽约市皇后区J.H.S157学校为例
纽约公立小学音乐课堂实录
单元小结教学的一般路径——圆锥曲线复习课(一)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