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尼误报“假药贩子获死刑”

2009-12-10

环球时报 2009-12-10
关键词:假药疟疾尼日利亚

●本报驻尼日利亚特派记者 殷淼 ● 本报记者 王跃西 刘洋 ● 陶短房 陈一

尼日利亚一名高级官员9日对《环球时报》说,他没有说过中国以销售假药罪判处6名中国公民死刑,尼日利亚媒体曲解了他的一个讲话。昨天早些时候,中国商务部网站援引尼日利亚媒体的报道称,6名中国公民因向尼出口假抗疟疾药品被中国判处死刑。消息迅速在中国互联网上传播,一些中国网民大呼“痛快”,认为制假售假者“罪有应得”,同时有不少人质问,在国内卖假药者同样不少,“为何出口假药判死刑,内销假药却平安无事”。

尼媒宣称中国判造假者死刑

这条9日被多家中国媒体转引的消息只有两句话:“尼《笨拙报》报道,中国政府日前宣布判处6名中国公民死刑,他们的罪行是向尼日利亚出口了假抗疟药品。与此同时,另一些向尼日利亚出口了假抗疟药品的印度人也正在印度接受审判。”媒体称,此消息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环球时报》记者9日在商务部网站上找到了这一报道,但几小时后重开该链接时却显示“此文章不存在”。

在尼日利亚,《笨拙报》算得上主流英文媒体。《环球时报》记者在该报网站上找到了关于“中国假药商被判死刑”的报道。这篇题为“6名中国人将因向尼出口假抗疟疾药品死亡”的文章1日就已发表。报道称,尼日利亚食品药品管理控制局局长奥希伊日前召开记者会,介绍尼近来在打击假药进口方面取得的“成功”。他说,尼政府最近截获了一卡车进口到该国的假抗疟药品,这导致6名制造假药的中国商人在华被判死刑,另一些向尼出口假抗疟药的印度人也可能面临终身监禁,我们也将像中印一样对进口和贩卖假药的尼日利亚人实施严厉惩罚。《笨拙报》称,奥希伊本人一直呼吁对在尼日利亚出售假药的商人判处终身监禁。

1日,多家尼日利亚媒体均报道了奥希伊的讲话,尼《论坛报》称,在打击假药的战争中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了急先锋,而作为“假药倾倒场”的尼日利亚却举止轻浮,归根结底是因为尼法律对此行为的惩罚太轻。尼日利亚《卫报》2日题为“中国卷入尼打击假药战斗”的社论称,数以万计的尼日利亚人(尤其是儿童)因服用假药过早地死去,但一些没有头脑的尼日利亚人仍然肆无忌惮地进口假药,靠伤害同胞自肥。在中国,有两人不久前因毒奶粉案被判死刑,向尼卖假药的6个人也将不久于人世,但那些跑那么远进口假药的尼日利亚人又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从尼媒体报道看,奥希伊在讲话中没有说明“中国处死假药出口者”的消息源自何处,他拿中印做例子更多是为了呼吁尼国内加大打击制造贩卖假药的力度。多家中国新闻网站9日转载报道此事时,也没有探究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尼官员称遭媒体曲解

为探寻事件真相,《环球时报》驻尼记者9日走访了尼食品药品管理控制局。奥希伊在他的办公室向记者做出澄清,称他没有在讲话中说中国已对这6人宣判死刑,他的原话是中国的司法打击力度很大,这6个人如果真的犯下严重罪行有可能会面临死刑判决,尼媒体完全曲解了他的意思。他告诉记者,尼国内假药有40%来自印度和中国,政府最终目标是将市场中的假药率降低到零,而现阶段的目标是降低到11%。他还对中国政府配合尼打击假药的努力表示赞赏。据奥希伊介绍,目前尼国内一些中国假药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尼国内犯罪分子,这些人出钱到中国找人生产假药,然后再进口回尼出售。

对非洲来说,疟疾几乎被认为是第一杀手,据世卫组织(WHO)统计,2002年时全球患疟疾总人数为5.15亿,其中超过60%在非洲。每年非洲因疟疾死亡的人数超过百万。在尼日利亚,人们更是谈疟色变,至少有二三十万人因此丧命。

要治病就需要良药。而被WHO认定为“治疗疟疾首选药物”的青蒿素抗疟药正是由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研制的,其原料和知识产权均属于中国。但现实却是非洲的正规抗疟药市场都被西方厂商占据。这是因为抗疟药在非洲的市场推广由WHO统一进行国际采购,由于中国厂商不熟悉国际采购流程,中国厂家无一具备预供应商资格,只能与瑞士诺华、法国赛诺非两大预供应商合作,由中国企业提供青蒿素原料,两家外国厂商生产成药销往非洲。

但对于普通尼日利亚人来说,这些西方成药有等于没有,原因是太贵。一盒赛诺非的抗疟药要卖12—15美元,一个疗程2—3盒,差不多要用掉当地公司职员1/4的月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国企业自制的青蒿素抗疟药进入了尼日利亚市场,如科泰新、科泰复。这些药因未获正式认证而无法进入尼正规医药渠道,但药效没有问题。但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假药也随之出现。这些假药中有些的确是复方青蒿片剂、针剂,但不具备合法经销资质,还有些是真正的假药,里面甚至没有青蒿成分,一些患者因此延误救治时机,严重的会致死。

在过去几年中,尼国内一直存在打击来自中国和印度假药的呼吁。据“美国之音”报道,早在2003年时尼日利亚政府就曾列出一份中印“假药”企业黑名单,19家企业上榜。今年6月,印度政府曾宣称证据显示一些在尼日利亚销售的贴有“印度制造”标签的假药实际上产自中国。

为何引发热议?

“出口假药就被判死刑?”初听到“6名中国公民因向尼卖假药获死刑”的消息,许多中国民众都流露出了些许怀疑。“百度知道”上甚至出现了这样一条提问:“出口假药虽然非常不道德,但有死刑这么严重吗?”其他网友做出的回答是:“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已经触犯了《刑法》,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是能判死刑的。”

9日,在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对此事的各种议论。环球网当日一项调查显示,接近89%的网友“坚决支持处死卖假药者”,超过95%的网友认为中国应加大对相关事件惩罚力度。在跟帖中,不少人欢呼“痛快”,认为制假售假者罪有应得。但也有人质疑“为何出口假药判死刑,内销假药却平安无事?”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屈学武介绍,根据中国刑法第141条,制造和贩卖假药致人死亡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但有法律专业人士称,由于对销售假药罪的认定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绝大多数销售假药者最终只能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对销售假药犯罪行为难以发挥震慑作用。

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为何能在中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表示,“生命高于一切,假药危害公众的生命安全,人们对此类消息的关注和愤怒都在情理之中”。▲

猜你喜欢

假药疟疾尼日利亚
疟疾,不再是非洲的“地方病”
某些自制汤或可对抗疟疾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聊城“假药”罗生门
尼日利亚 民主日
输入性疟疾
阿尔贡古捕鱼节
制售假药入罪就该“零门槛”
制售假药入罪“零门槛”
查处假药应顺藤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