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拿环保当外交王牌

2009-12-10

环球时报 2009-12-10
关键词:欧洲人污染欧洲

●本报驻外记者 青木 姚蒙 纪双城 陶短房 ●本报记者 郭孝伟 ●吴为

在争吵不休的哥本哈根峰会上,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一道领教了欧洲“环保急先锋”的强劲势头。这些年来,只要谈起环保和气候问题,欧洲人似乎就已经站在了高高的讲坛上。的确,在环保方面,欧洲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美国这个碳排放大户来说,也不例外。而每年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排行榜上,排在前面的大多是欧洲城市。欧洲的美景令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艳羡不已。在环保领域的领先地位,支撑着欧洲人的骄傲。一位中国专家说,带着“EU绿色面具”的欧盟,不仅能依靠其技术优势从世界减排潮中获取丰厚利润,还有望在人类面对“拯救地球”这样宏大的挑战时,找回昔日领导的感觉,并实现欧洲难得的政治整合,“但欧洲人不应忘记,现在地球上出现的一切,都是欧洲人在过去200多年里尽情享受工业化美好生活造成的结果,欧洲人没资格把环保当做向别国施压的棍子。”

自认可作世界环保榜样

“美国应该宣布更加雄心勃勃的减排计划”、“中国应向世界表达更大的决心”……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正在激烈的争吵中进行,争吵的一个主角就是欧盟。凭借自己在环保方面的领先优势,欧盟似乎占领了环保的制高点,不仅向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施压,也不断向强大的美国施压。《纽约时报》评论说,没有任何政治体比欧盟更努力推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成功,欧洲人声称,在向低碳经济前进的道路上,他们比任何人走得都远,足以成为世界的榜样。报道还说,欧盟在2001年将全球气候控制作为其地缘政治战略的一个重要纲领,作为其中关键一项措施,欧盟支持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普京则投桃报李,支持《京都议定书》得以通过。如今欧盟加速前进,发展出许多与该条约一致的新目标、补贴和机制,包括一套复杂的温室气体排放许可贸易体系。几乎在一夜之间,伦敦的金融区成为全球温室气体贸易枢纽,丹麦的风车制造生意红火起来,德国与西班牙的太阳能产业也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在环保领域,欧洲的确有可以骄傲的资本。从上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三次世界浪潮”至今,欧盟主要国家已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高能耗的制造业被金融、信息、科技等服务性行业取代。环保产业目前迅速发展。近日,欧盟委员会就表示,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计划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间筹集1050亿欧元,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调整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英国财政部今年4月提交的年度预算案中也提出了“绿色产业振兴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为英国人提供4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

在占领环保高地的基础上,欧洲也频频在国际上利用环保这张牌向世界施压。2007年4月,在英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把环境问题作为讨论内容,就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公开辩论。当时有评论说,这一方面标志着环境问题的政治化趋势上升到了新高度,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英国正加紧推行新的环境外交策略。

去年,欧盟宣布采取新措施,要求进出欧盟机场的所有飞机从2012年开始缴纳“污染费”。美国媒体评论说,欧盟是将其环境政策强加于世界,此举激怒了华盛顿,称迫使非欧盟航空公司按欧盟规矩行事有破坏国际航空规则的危险。

欧洲人环保情结很浓

上月底,加拿大哈里斯—德西玛民调机构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欧洲人希望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大会能够签订新的全球环保协议,以遏制温室气体排放,远高于美国的53%。与地大物博的美国人贪图享受相比,很多欧洲国家面积狭小,这让欧洲人拥有更强的环保意识。

《环球时报》记者最近接待了一个到巴黎访问的中国代表团。在去参加会议时,由于堵车严重,到达开会地点迟到了。几名中方人员很不好意思,但法方却表示十分理解。法方负责人安慰中方代表团说:“在巴黎开车的话不迟到才是怪事!”同样是堵车,巴黎和中国城市却有很大不同。中国是因为车辆越来越多,即使路越修越宽也不赶趟儿。巴黎的路面车辆近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持续减少,如2006年至2007年就下降了2%。近5年来,巴黎道路进行了大手术,人行道和公交车道拓宽,其他车辆行驶路面却变窄,市内停车位越来越少。巴黎市长曾明确说:“巴黎公交系统如此发达,有什么权利一人开一辆车来滥用公共空间资源,制造污染?”大多数巴黎人认同这种政策。

这个例子说明了环保观念在欧洲日益深入人心,他们甚至已经培养出一种环保情结。环保远不止在限制汽车方面,诸如垃圾处理、严格限制污染排放、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主题都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法国、德国、英国等都实行了垃圾分类制度,尽量回收可以重新利用的玻璃、纸张、塑料等,人们在家都自觉将生活垃圾分类。巴黎一个朋友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因为没有注意分类,市政府竟然根据垃圾回收线索找上门来开罚单!

一个人每天生活究竟会释放多少温室气体?这正在成为英国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把碳排放具体到数字,英国环境署计划给每个人建立固定的“个人碳预算”,规定每人每年“碳消费”上限,以此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这些信息将与个人银行账户相关联,当人们购买汽油、电或飞机票等碳密集消费品时,需要出示账户及号码。一旦个人的碳消费超标,就必须从未完全使用碳消费额度的用户手里购买超标额度,以此进行经济赔偿。虽然这个“碳预算”方案还处在设想阶段,但已经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也曾走过很大的弯路

法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海洋部一名官员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洲人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这与欧洲历史上走过的弯路有很大关系,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污染重重,巴黎盆地到处可见黑烟,欧洲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他还表示,希望中国不要再重复欧洲的教训。

提起欧洲历史上的污染,曾经震惊世界的伦敦“雾都劫难”让许多英国人至今难以释怀。上世纪初,工业化后的伦敦污染非常严重,被称为“雾都”。当年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用“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至辛辣的、呛人的”词汇来描述伦敦雾霭。1952年12月,“烟雾”变成了震惊世界的杀手,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也说明了英国当时污染有多么严重。工业革命前,英国大部分地区有一种淡色的蛾子。由于工业革命导致污染加重,工业粉尘使天空变得灰暗,这种蛾子也从白色变成了黑色。这样蛾子能隐藏在被灰尘覆盖的树叶草丛中,不易被天敌发现。这个被生物学家认为是对达尔文进化理论“完美注解”的例子对环境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败的德国将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重心,用20年时间创造了经济奇迹,但过度的工业化污染招致了大自然的报复。鲁尔区是当时全欧洲最大的工业区,拥有联邦德国90%的煤矿业和60%的钢铁业。鲁尔区上空的6600多个大烟囱每年将大约400万吨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排入大气层。在最严重污染期,当地氧气含量甚至跌至15%,空气中飘着“巴斯夫”的味道。由于每天都有许多人患病死亡,博特罗普等城市还一度被视为“死亡之城”。空气被污染,废水则被排进了莱茵河。有人说,“莱茵河有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在污染严重的1971年,城市附近河水中溶解氧几乎为零,鱼类全部消失。莱茵河成了“欧洲的下水道”。

灾难让欧洲人尝到了破坏环境的苦果,从上世纪70年代起,欧洲主要国家陆续通过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各级环保机构。政府每年拨出巨额资金,用于污染治理。目前,欧盟有关空气污染等环境标准在世界上是最严格的。欧盟环保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谁污染谁出钱消除污染,市民必须为处理生活垃圾交费,农民也要为农业污染出钱。如果是故意污染或违法污染则要受到更严厉制裁。国家还通过减税等方法来刺激有利于环保的做法,如德国为了鼓励再生能源利用,引入了一种叫做“接入法”的法律,任何新能源公司和家庭开发的电力,电网公司都必须接到电网中,而且电网公司还必须购买这种新能源,不管价格如何。

谈到欧洲的环保外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是环保技术还是环保观念方面,欧洲现在确实走在了世界前面。欧洲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了工业革命,现在已经进入后现代时期,发展的迫切性不高,更重视发展后的问题。而对于还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欧洲的环保压力,如何接招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国确实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受污染首先遭殃的是中国人,因此中国要把这种压力当成改进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同时,中国又应该在经济增长和环保之间把握好平衡。即使是欧洲的环保成果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取得的,不能指望中国一蹴而就。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伍贻康表示,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迅速变化中,欧洲经济增长率长期徘徊在一两个百分点左右,不仅不及美国,更远不及中印等新兴市场国家。在政治方面,欧洲也觉得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弱。在许多全球问题上,离开美国的支持欧洲的话很少有人愿听,现在中印等国崛起对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欧洲希望借助自己在环保方面的领先地位向世界其他国家施压,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一方面和美国在软实力方面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以此制约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

伍贻康说,平心而论,环保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欧洲的环保理念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学习。但欧洲不能把环保当做“向别国施压的棍子”打压别国。拥有丰富环保技术的一些欧洲国家一方面喊着搞环保,但另一方面却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给技术贸易套上壁垒,这也证明欧洲打环保牌并非是“天下为公”。伍贻康说,就像起源于欧洲的民主,对世界起了很大作用,但当其强行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这种价值观时就成了一些国家混乱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欧洲人污染欧洲
欧洲人复活节餐桌少了芦笋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岌岌可危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