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009-12-09刘红霞

商情 2009年25期
关键词:信心主体实践

刘红霞

【摘 要】在诸多属性中,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学科教学中,主体性是指学生在自我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动性。教育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在教学中时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才能使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数学 主体 信心 实践

数学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教学中难免有众多的定义和公式要向学生解释、学生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要应对。特别作为学生如何在消化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用心去教,也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在学的过程中学生要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体现主体地位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主体体现的重要源泉,要获得连续不断的数学学习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意义的认识,所以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使学生接近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数学学习并无神秘可言,我们周围充满了数学,任何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的应用性,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教学中要彻底使学生摆脱数学学习可有可无的思想。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评价机制,要树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自己教学的思想。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中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确立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那么,我们就会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和谐气氛,体现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则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上也应该是和谐的。我们强调数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让他们在和谐气氛中获得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诚然,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为特征,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来自于教师、社会、家庭的理解和尊重,从而燃起学生掌握必要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多以一种权威的形象而出现,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无疑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于是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感,所以要让学生迈出这道槛,真正体现自己数学学习主体地位,还得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同时,教师要通过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三、优化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数学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切忌平铺直叙。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要舍得花时间,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数学重点知识内容,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多下功夫、花精力解决;要通过突出重点,带动一般性知识的教学,忌讳孤立地讲授所谓重点。毕竟数学教学中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我们要在多种联系和反复渗透中突出重点;对一般知识内容可以少讲、略讲,使其掌握重点知识,又理解一般知识。毋庸质疑,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切忌将数学教材知识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数学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四、鼓励学生实践,体现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它体现于教材、教师活动和学生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教师教学内容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实践。因此,建立与新课程思想一致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践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实践意识。诚然,数学新课程教材重素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并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提供需要学生实践来解决的问题,设置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活动;根据教材特点有效地组织、协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数学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建立数学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获益。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向课外延伸。

总之,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自觉抵制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知识的思想认识,要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重视学习者自主发展的整体作用,体现学习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子兴,宋秉信,昌国良.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信心主体实践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何谓“主体间性”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记战“疫”,树信心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