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和精神实质

2009-12-09孙建红

商情 2009年2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经济

孙建红

【摘 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关键词】发展 以人为本

一、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思想放在核心位置的三个重要原因

1.历史原因。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无论党的领袖还是普通党员干部,都产生于群众当中,没有天生的领袖和干部。我们党靠人民打江山,在推翻蒋家王朝的斗争中,人民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2.政治原因。为稳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为解放运城,人民子弟兵牺牲了1500名战士。中国共产党永远维护人民利益,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现实原因。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追求的重心在国民生产总值。当经济增长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发生冲突时,被忽视的往往是群众利益。比如,某些地方的工业企业生产,已造成当地的环境污染,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但迟迟得不到治理和解决。究其原因,这些情况和当地领导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不无关系,与注重GDP增长的政绩观不无关联。

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可以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来看,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任何一种理论归根到底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的主体是群众,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没有人民群众的掌握和身体力行,发展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讲,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再次,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向世人公开申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关系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关系三个方面。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发展观

1.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所谓“自然史的过程”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是一个按规律发展的客观过程。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以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条件的。

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是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社会发展亦即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的上升和提高。其根源和动力在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是人类实践发展的结果。

第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和物质保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居乐业”。“民以食为天”。皆反映出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工作,首先要解决好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问题。

(2)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的实际作用程度。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状况决定着对自然界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手工劳动和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具有天壤之别。比如,收割小麦所使用的镰刀和联合收割机,其作用之差异大相径庭。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对一个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不起决定作用。

(3)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信息化社会取决于信息技术的革命。

2.毛泽东思想发展观

早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就凝聚着发展的深刻内涵。人民军队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事实,也充分说明了发展不可阻挡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3.邓小平理论发展观

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他说的这个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他说:“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制定改革开放国策,带领人民从贫穷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小康,综合国力得到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如果和第一代领导集体相比的话,邓小平的发展观侧重于经济方面,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方面。邓小平理论发展观是以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为出发点的,目的在于指导中国从一个经济穷国走向一个经济强国。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里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时隔四年,又重复了这样一句话。他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执政的十三年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战略目标“三步走”的设想提前实现,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发展观的特点是全面发展的思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主要是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一个“新”字,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新在哪里?新在以人为本为核心。

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领袖风格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和深刻印象。

08年的南方冰灾、汶川大地震,当人民生活出现危机、生存出现危难之时,胡总书记、温总理不惧艰险、不顾个人安危,亲赴现场指挥救灾、慰问灾民和抗灾一线官兵,此种情怀的感召力是无比巨大的、激励作用是无法比拟的。

2.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无论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还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都是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而提出和进行的,这是关键之处。发展目的是为造福人民,如果不是这样,发展便无任何意义。

3.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不全面,只抓经济不顾其他,也可能把经济搞上去了,社会风气变坏了,受害的是人民;大自然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怎么生存?煤采完了,水用尽了,后人靠什么生活?人才都留在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发展了,内地人民,还要不要发展?所以要讲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讲统筹兼顾。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全国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奋斗目标和最终目的。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伤害的是人民利益,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基本宗旨的。

坚持科学发展观,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无论对党、还是人民都有着极其深刻和重要的意义。这个道理,应铭记不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中央文献出版社.

[2]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科学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科学拔牙
经济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