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2009-12-09潘军标

绿色科技 2009年10期
关键词:植物造景应用

潘军标

摘 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手法中的线性空间的特点,然后概述和赏析了植物造景意境美手法,最后提出了中国传统植物造景中“突出季相,色香染景”和“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等手法在现代园林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园林;植物造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0-0037-03

1 引 言

线性空间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可以说是通过人类主观能动的思维所创造的一种文化景观。而文化景观从一个特殊层面来认识,是某种群体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社会发达水平的反映,它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及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挖掘新时代所孕育的新的审美观念,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设计出更符合现代审美观点和城市环境的植物造景。

人在面对不同的绿化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线性空间由于有别于其它如点、面空间的绿化环境,因此,其空间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也是有一定的区别。建造符合时代发展、人们心理特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高品质的植物景观环境,使人们生活其中,既有美的享受,又能陶冶情操,与植物造景所焕发的意境美产生心灵的共鸣。并且,也希望能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园林艺术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

2 植物造景中线性空间的特点

在现代城市快速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线性空间的植物造景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盲目大量引用外地树种;植物造景不符合所在空间中人们的行为心理特性;植物造景太随意,没有充分结合场地环境和场地空间特性进行恰当的植物配置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线性空间植物造景需要能够指导实践的相关理论。

线性空间是由一系列次空间组合而成的序列空间,具有空间序列的基本属性如多元性、时间性、连续性、功能性、秩序性。但仅仅具备基本属性的空间序列还称不上是良好的序列空间,良好的序列空间还必须表现出特有的属性:流动性、意义性、节奏性。而序列空间的意义性主要表现为美学意义、环境意义和情感意义。序列空间的美学意义指子空间集合具有韵律、节奏、协调等等美的规律,使人在使用序列空间的同时能体验美的存在。序列空间的环境意义指子空间的特征及环境要素的特点共同构成与空间功能相协调的鲜明的环境主题,可以加深人对序列空间的理解和印象。序列空间的情感意义指空间浓郁的美学意义和环境意义能给人以心灵的震动,而诱发兴奋、愉悦、激动、依恋、压抑、悲痛等等特殊的情感,这与意境美的内涵是一致的。

3 植物造景意境美手法赏析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而且还力求能入画,要具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传统造园植物造境普遍运用诗画理论,使自然景物蕴含人文情感,并通过楹联、匾额、题咏等手段,将花草树木与文学艺术同园林主人或观赏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达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果园林植物只有境而没有情,那么只能是花草树木的排列组合,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在利用植物造景的同时,进行意境的设计,使风景具有一种活泼的神韵,从而达到形神的统一,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作品。

3.1 装点园林 衬托建筑

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反映在植物造景中则是要求仿照自然状态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与山石、水体等一同形成神似自然状态的环境,并要求园林建筑与环境协调。建筑物旁的植物配置首先要符合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如“闻木樨香轩”旁植以桂花树环绕。其次,要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建筑物体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利用植物遮挡或弥补。如屋角点缀一株花木,可克服建筑物外形单调的感觉。再次,植物可以丰富园林建筑艺术构图,完善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比如,在大型宫苑中,树墙承担起了墙体的角色,将一个开敞的空间分隔成无数个独立的围合空间。还有鲜艳的花卉可以填充过渡空间,将僵直的规则式转向柔和的自然式。最后,植物赋予建筑物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如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使园林建筑环境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季相的变化。

3.2 位置错落 疏密有致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崇尚自然景观,各种植物景观位置错落,疏密有致,皆顺应自然。“杂树参天”,“繁花覆地”,“开花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或三五成丛,园不论大小,凡有隙地,必然栽花树木,栽植时绝无人工意味。而是“法天象地”不加拘束,不剪不修,象征自然。中国园林不仅注重保持植物原朴的、正宗的“天造”风格,还要注重在山水、建筑、人、天、地相契相合的气氛中,赋予花木一种精神性的“合一”色彩。同时,植物配置有规律变化,才会产生韵律感。这种有规律的均衡不等于均匀,植物造境与中国画构图相似,应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可以说,植物造境应当疏密有致,聚散合理,达到“留空补白”的艺术效果。

3.3 移步换景 灵活配置

中国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这是崇尚自然的中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的体现,苏州古典园林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园林空间,表现出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点的空间意识和空间美感。

3.4 园中有园 诗情画意

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谊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造园艺术追求“多方景胜,咫尺山林”的美学效果,力求再现山水的自然美,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它巧妙地运用水、石、花木、建筑来构景布局,采用“巧于借景”、“花街铺石”及“漏窗透影”等手法,突破空间,讲究景深和层次。注重意境的创造。

3.5 主次分明 相得益彰

“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景观无论大小均宜有主景配景之分,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是观赏视线最集中的焦点,体现园林绿地植物的功能与主题,富有艺术上的感染力。配景起着陪衬主景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又形成艺术整体。不同性质、规模、地形环境条件的园林绿地中,主景配置有所不同,但原则是相得益彰。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以金鱼池及牡丹园为主景,周围配置大量的花木(如海棠、樱花、玉兰、桂花、紫薇、碧桃、山茶等)以烘托主景。

4 传统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应用

4.1 传统植物的选用

中国拥有丰富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园林中可供选择的植物范围非常广泛。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的选择上,不仅要利用植物的美化、观赏特性,而且应尽可能挖掘植物的生态、防护、生产等功能,利用植物的多样性,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如在现代园林中竹类的植物造景,除了注重构图的优美外,也重写意。如上海竹园新村有一组景命名为“小云溪”,路边列植孝顺竹,游人受景名指向性的影响,漫步其中可感悟李白“绿竹入幽径,青罗拂行衣”的意境;重庆北碚打造的“中国竹海城”,竹子融入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有了更为丰富的意义。

4.2 传统植物造景手法的应用

现代园林逐渐形成了集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现代园林设计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诗情画意“在现代园林意境中的应用屡见不鲜”。

4.2.1 “突出季相,色香染景”的运用

在现代园林中植物景观与植物色彩的运用,与传统园林中“突出季相,色香染景”的造景手法是一脉相承的。园林植物色彩丰富,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季相。植物配置时,运用植物材料将环境中的景与情、色与形进行有机的艺术组合,创造出景色各异的景观,充分显示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4.2.2 “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的运用

中国传统园林的因地制宜,一方面讲的是景观创造要考虑基址现状,另一方面讲的是景点布置要服从整体需要,分清主、配关系。结合场地现状特点造景,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布置景点越来越被现代设计师重视。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

5 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极高的艺术水平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配置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园林文化。然而,园林植物造境中崇尚“洋景观”和片面追求“视觉效应”的现象现在却层出不穷,到处是千篇一律的“大模纹、大色块”,不仅缺少对优秀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创新。也缺少地方自然与文化特色,出现了“档次高、品位低”的怪现象。现代园林植物造境设计,代表着一个地域或地区的文化底蕴,也代表着一种时尚和发展潮流。一味地回避甚至抛弃优良传统是不可取的。脱离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传统造园艺术精华,而要创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新园林也是难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褚冬竹,戴志中.弹性•整合——高校入口迭合区研究及其综合优化[J].规划师,2002,18(6).

[2] 冯东升,谭扬帆.城市绿化中的园林植物配置[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8):26~28.

猜你喜欢

植物造景应用
浙江城市广场设计分析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
《植物造景》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