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和为何能活下来

2009-12-09

文史天地 2009年11期
关键词:武将功臣功劳

张 勇

朱元璋或许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能残杀功臣的帝王。为了永久延续他的朱明王朝,朱元璋对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功臣宿将毫不留情,一个个罗织罪名,逮捕问斩,有的甚至诛灭九族。功臣之首——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的亲外甥——大都督李文忠都成了朱元璋巩固皇权的牺牲品。唯有先封中山侯后封信国公的汤和,一直太平无事,朱元璋对他恩宠有加,并把汤和作为功臣的楷模大加推崇。汤和,论功劳不如李善长,论亲近不如李文忠,他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安享太平呢?

洞若观火奉上恭谨

汤和是一员武将,彪悍粗犷,跟随朱元璋征战。大明朝建国之初,他也有些不拘小节,恣意妄行。镇守常州时说过对朱元璋不满的醉话,论功行赏之时仅封了个中山侯,反倒不如资历、地位、功劳均不如自己的卫国公邓愈,汤和心里颇有不满。没想到朱元璋在封赏公侯之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申斥汤和喜酒妄说,故而降低爵位,令汤和十分难堪,可也是对汤和的一声惊雷:原来朱元璋如此心胸狭窄,对陈年旧怨牢记不忘。认清形势的汤和,从此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再也没有胡言乱语、大胆妄为。庆功宴后第二天许多武将因多喝了几杯酒而没有上朝,连一向谨慎的徐达也未上朝,汤和虽好酒,可第二天仍早早上朝,为此得到朱元璋的褒奖。后来带兵攻打四川期间,汤和宁可小心过度进兵不力,也绝不留下任何不尊法令的口实。汤和的恭谨还真有用,渐渐改变了朱元璋对他的看法,伐蜀虽不利,朱元璋不但未加罪,反倒赏了其家乡濠州五千亩官田,可谓因祸得福。与汤和相比,德庆侯廖永忠就不算明智了。本来此人功劳赫赫,也属封公之列,可是廖永忠耐不住性子,封赏之前向当时的丞相杨宪私下打听,并宣扬自己劳苦功高,引来朱元璋的忌恨,仅封了一个德庆侯,排位还靠后。封赏之时也被朱元璋申斥,和汤和一样尴尬。此后廖永忠虽知耻后勇,伐蜀时拼命打开瞿塘天险,立下大功,却未掌握好分寸,闻听朱元璋赏赐汤和五千亩官田,心中妒忌不满,挟功向朱元璋讨要家乡巢湖的五千亩官田,被朱元璋认为恃功邀宠,向朝廷讨价还价,严加斥责。后来朱元璋巡幸濠州期间,廖永忠不甘寂寞,暗中提示自己为朱元璋立下淹杀“大宋”皇帝韩林儿这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功劳,让朱元璋恨得咬牙切齿。回京不久朱元璋就以谋反罪处死廖永忠,廖永忠成为最早被杀的武将。

不恋权位急流勇退

汤和靠自己的谦恭虽改变了朱元璋的看法,得到了一时的平安。但由于朱元璋向来对武将疑忌,总担心他们会在自己死后谋反,到时没有人驾驭得住,朱明王朝会改朝换代。出于这样的忧虑,朱元璋不断加大对武将的清洗力度,一个个当年的擎天之柱化作冤魂野鬼。目睹一次次血腥杀戮的汤和,内心触动可想而知,他深深地体会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反复权衡之下,终于做出告老还乡的决定,不再留恋炙手可热的权位。汤和向朱元璋告老,朱元璋大喜过望,不费吹灰之力就解除了汤和的兵权,除去了心中的忧虑。为此,朱元璋专门赐宴宫中,亲自为汤和把盏,并命人为汤和在风阳再修府邸,好使汤和衣锦还乡。汤和这一退,既赢得了朱元璋发自内心的好感,又保住了下半生的太平。与汤和相比,徐达就有些老马恋栈、舍不得权位了。徐达文韬武略,才识、功劳在武将中无人可比。徐达对朱元璋素来小心翼翼,不敢造次,可楚人无罪,怀璧其罪,徐达再小心、再谦虚,可由于他经营北疆、独当一面,更有经天纬地之才,朱元璋寝食难安、放心不下。后来,徐达背生疽疮,在京调理期间本已大好,朱元璋偏偏赐食蒸鹅一疽疮的大忌。徐达心中明白,泪如雨下,含泪吃完蒸鹅,不久病逝。虽然死后朱元璋封他中山王,对他的儿子也加官进爵,极尽哀荣。但斯人已去,一切都飘飘渺渺了。

虚与委蛇隐藏抱负

汤和告老之后,一概不理政务,两耳不闻窗外事。为了麻痹朱元璋,在京逗留期间,汤和专门从苏杭买了一些妙龄女子,为他弹唱跳舞;并四处收集奇珍异宝,给人一种纵情声色、不思进取的感觉。汤和的这种表现,朱元璋甚是欣慰。以致当锦衣卫将汤和纵情声色的不法之事密告朱元璋时,一向对功臣约束甚严的朱元璋不但没有动怒,还说汤和功大,颐养天年,不算过分,让锦衣卫指挥使摸不着头脑。汤和衣锦还乡之后也是如此。从此朱元璋再也不提防汤和,每每念及此人,都是想起他的好处,再没有一丝恶感。与汤和相比,宋国公冯国胜就有些锋芒毕露了。本来,冯国胜是朱元璋的亲军都指挥使,自起兵以来一直跟随朱元璋,亲信超过汤和,封国公更在汤和之前。可冯国胜一生不忘当年的征战岁月,时刻想“再登沙场”,给朱元璋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印象。朱元璋密派人查访冯国胜在家乡的所作所为,得知冯国胜在打谷场下埋下数口大缸,经常用战马拉了碌碡奔跑,于“咚咚”声中缅怀当年的峥嵘岁月。朱元璋随以此为借口诬陷冯国胜私藏兵器、意欲谋反,赐其毒酒,冯国胜终究没有得到善终。

见微知著相机而动

汤和外粗内细,善于从细微处发现苗头,有的放矢,消除祸患。当他得知朱元璋不喜自己好酒妄说,立马彻底改变,每次拜见朱元璋之前绝不饮酒,说话更是小心翼翼,不肯多说一句话。致仕之后每隔一年半载便来拜见朱元璋,禀报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心中有数,不妄加揣测他的行为。每次禀报,他都必说:“臣每天望京拜阙,遥祝陛下身心安康、国家长治久安,而后才敢放任自乐。”这几句话使朱元璋龙颜甚悦。朱元璋在汤和致仕后,赐给他三百名带刀侍卫,保护汤和的安全。后来,李善长向他借这三百侍卫修缮府邸,汤和认为没什么就答应了。两个月后,汤和闻听朱元璋要惩处李善长,赶忙千里进京向朱元璋禀明此事,以免落下莫须有的罪名。此后李善长果以叛逆罪被诛九族,汤和暗自庆幸多亏及时禀明,否则落个李党被追究也大有可能。与汤和相比,李文忠就有些不够机变了。李文忠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徐达,更兼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享有外人难以比拟的荣耀。后来李文忠因劝谏朱元璋刑罚过重,遭致朱元璋前所未有的责骂,恐惧忧郁,自此得病。此时,朱元璋对他已颇有不满,李文忠本应谨慎处理与朱元璋的关系,尽量修复弥补,不应再增加朱元璋的不满。几天后是马皇后的千秋节,朱元璋命在京的公侯祭陵,李文忠因病未愈,加上意兴阑珊,遂让长子李景隆代父祭陵。这一下,更让朱元璋气愤:皇后自小把你拉扯大,视同生母,竞因小病不来,莫非借题发挥,抱怨朝廷?朱元璋于是派太监了解李文忠的病情,查到李文忠还能走动。李文忠忙上折子自辩,岂料措辞不当,折子中的“臣一片忠心,绝无私怨,如今染病在床,只恨不能上朝履职”几句话,引起朱元璋的误会,认为李文忠称病在家乃是对他的怨恨。一怒之下,严批奏折与李文忠。李文忠惊恐交集,病情加重。朱元璋于是派御医诊治,本来病已大好,可最后服下宫中送来的一剂汤药后,不明不白地就死了。李文忠因为不能随机应变,终于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猜你喜欢

武将功臣功劳
马铃薯有功劳
谁的功劳最大
灭害功臣
“雨点儿”的功劳
泥土中的功臣
外婆家的“花武将”
五指争功
日本女性喜欢男人扮武将
斗联话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