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兰地之父”张弼士
2009-12-09麦群忠
麦群忠
在中国近代,有两位大名鼎鼎的企业家,人称“南胡北张”。“南胡”是指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以办胡庆余堂和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驰名。“北张”是指张弼士(1840—1916),广东大埔人,以创建众多的实业,尤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名闻天下。两人都是19世纪中国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但论成就,张弼士要比胡雪岩成功得多;论官位,胡雪岩仅为二品大员,张弼士却是一品顶戴;论财力,张的资产达8000万两白银,而当时大清国库的年收入也只有8000万两,可谓“富可敌国”。那么,张弼士是怎样由一个南洋穷学徒成为官至一品的红顶巨商,又是如何被誉为“中国白兰地之父”的呢?
白手起家南洋首富
张弼士,名肇燮,别字振勋,1840年12月21日(道光二十年十一月初九)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黄堂乡。他的父亲张兰轩是村塾,兼在乡间行医,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三。少年时代随父在村里念私塾,天资甚聪,颇得乡邻夸奖。在上学第三年时,父亲向他讲太史公的贷殖传,他听后便对父亲说,我们家穷,无法走读书做官这条路,还不如辍学去学艺,将来好做买卖。父亲无奈,只好点头。他小小年纪便在一间竹器作坊学竹艺。心灵手巧的小弼士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编织本领,尤以善织鸡笼出名。
1858年,广东遭了天灾,向海外流落谋生者甚多,17岁的张弼士决心远走南洋。他与乡亲们一起,从汕头乘鸡眼帆船到达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简称吧城,今印尼的雅加达),先在一家华侨办的纸行当杂工,工余努力学习当地语言文字,熟习商务,以求日后发展。纸行老板见他机灵勤勉,非常喜爱,后来便提升他为管账先生。他省吃俭用,数年后便积蓄了一些钱财。喜欢他的老板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不久,岳父病故,张弼士继承遗产,便实现其少年大志,另立门户,开设了一家酒行。
张弼士人缘好,为人热心,广交朋友,经常向当地有经验的华侨讨教。一些老华侨十分赏识这个小伙子,告诫他要广结各方人物,包括当地的荷兰人士。他牢记此言,开了酒行后,便竭力与荷兰殖民当局的官员们往来,不久便获得了承包酒税和典当捐,后来又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中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逐步垄断了当地的鸦片烟买卖。
荷兰殖民当局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年富力强,才识过人,十分赏识他、支持他。此时,张弼士羽翼渐丰,有了一定的经济根基,他看到南洋许多岛屿土地肥美,又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如果能开荒种植,必能有更大的发展。经过一番考察,1866年,25岁的张弼士便向当局领了一大片荒山野岭,在葛罗巴埠创办裕和“垦殖公司”,雇佣当地的一批华侨当工人,又从家乡招收一批乡亲来做工。他率领工人广开荒地,种植椰子和谷米。不出数年,大片丛林沼泽地便成了肥沃漂亮的园田,而园田周围俨然成了一座繁荣的圩镇。这样,他更得到当局的信赖,1875年,在荷兰殖民政府的敦促和支持下,他又在苏门答腊成立亚齐垦殖公司,种植胡椒等农产品。经过数年的辛勤创业,他的垦殖业日益发展扩大。1878年,他又与善于经营垦殖业的原手下职工张耀轩合伙,在日里创建笠旺垦殖公司,种植橡胶、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后来发展到拥有七八所橡胶园和一处茶叶加工场,还联合开了一家日里银行,职工达数千人。其垦殖业名声大噪,成为南洋垦殖华侨中著名的先驱者之一。
1886年,他为了解决货物运输的紧迫需要,在马来亚槟榔屿创办了“万裕兴”轮船公司,开始只有3艘船,航路也只有槟榔屿到亚齐之间。1898年,有一回他准备同本公司职员与一位德国籍家庭医生从吧城去新加坡办理商务,吩咐管家去买4张官舱船票,可德国邮船公司歧视中国人,只卖一张官舱票,另3张都是统舱票。从管家处得知,德国邮船公司禁止华人搭乘官舱,一律只能坐统舱,那张惟一的官舱票还是德籍医生自己去买的。他听后大为恼火,当即把4张船票撕个粉碎,愤怒地说:“华人不准乘坐官舱,这是哪来的规定?清政府不办商船,让张某我来办吧!以后我的商船也一律不给德国佬买票。”
张弼士说到做到,不久便在吧城创建裕昌远洋航运公司,先后购进了3艘海轮,后来又在亚齐开办广福远洋轮船公司。从此,华侨自办的第一批远洋轮船来往于新加坡、吧城、亚齐、香港等地之间。他还公开宣称热心为华侨服务,与德国邮船公司对峙,结果德国邮船公司不得不取消歧视华人的规定。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张弼士经营垦殖商业、锡矿和航运等业,不断发展壮大。1898年,他在英属彭亨州文东埠开办了东兴公司,设置商场兼营锡矿业,随后又开发马来亚雪兰峨巴生地区的锡矿。1912年,他把垦殖业扩展到马来亚,在槟榔屿兴办万裕兴垦殖公司,种植橡胶、椰子等。此外,他还开发药材业,在新加坡、吧城、香港、广州等地开设药行,形成一个庞大通畅的药材批发网络。
张弼士从事商业经营30多年,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其资金之丰、经营范围之广、规范之大,当时无人能与其匹比,成为当代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
由商而官功名显赫
1890年,清政府在槟榔屿设立领事馆,名声大噪的张弼士在中国驻英公使龚照瑗的力荐下,出任中国驻槟榔屿的第一任领事,从此他登上了仕途。1894年,他升任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1898年,李鸿章兴办洋务,急需人才,很赏识他的才干,便把他从新加坡召回国内,让其出任粤汉铁路帮办。
修铁路投资甚巨,张弼士返回南洋向各地华侨招股。由于他办事得力,第二年升为粤汉铁路的督办。1899年,他被委任为广东佛山铁路总办,成为粤汉铁路公司的大股东。他经常奔波于上海、广州及南洋等地,与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和美国工程师筹办铁路有关事宜。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振兴农、工、路、矿等实业。这一年,清政府召见张弼士,赏给他侍郎衔,希望他招募华侨资本回国兴办商务实业。1904年10月,朝廷再次召见他,他即向清廷上书《振兴商务条议》,提出农工路矿诸政,为今日刻不容缓之要图”,“振兴商务,须从闽广入手”。提出招商承办农工路矿,提倡抵制洋货,以商战收回权利等十二条建议。清廷采纳了这些建议,还赏给他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正卿,任命他为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并兼闽广农工路矿的事宜。
为了团结广大的南洋侨胞,推动华侨工商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张弼士偕同商部部员时楚卿一起到南洋各地考察商务,并于1906年3月在槟榔屿筹办中华总商会。
当时张弼士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但对于荷兰殖民政府对他的封官许爵,他却断然谢绝。其广东老家大埔县的《大埔县志·张振勋传》有记载:“时英荷政府以君兴商辟地,增益税务,有功地方,礼遇优隆,欲授予职,君婉言谢之。人问故?君曰: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也。”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对张弼士大力投资国内办实业非常欢迎,让他参与洋务派的各项实业。1897年,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创业时,李鸿章举荐他担任了该行的总董。在广西,张弼士创办了宝兴公司,开发三岔银矿:1905年起,又创办了广州振益公司(制砖瓦)、广州亚通机织厂、广东开建金矿公司、惠州福惠玻璃公司、惠州实业公司和雷州机械火犁垦牧公司等。后者采用拖拉机耕种,可以说,张弼士还是中国引进农业机械化第一人。
张弼士成为巨富后,没有忘记贫弱的祖国和教育事业,早年任职清廷督办顺直赈捐兼河南郑工赈时,就捐银100万两。1903年,他捐献20万两白银作为兴办学堂的经费,这是当时国内捐款兴教育的创举;1909年,他捐款10万两白银给香港大学堂:在广东汕头,创办了独特的育善堂”,专门为当地居民及嘉应五属办理社会福利事业,补助外出学生学费……据《张弼士传略》记载,他平生所捐总数不下百万元,他是一位热心社会公益的“红顶商人”。
张弼士由商而官,功名显赫一时。为了实现年轻时提出的振兴祖国实业的诺言,他便把国外的资金转回国内,兴办各种实业。
1892年,他到香港办事,清廷东海海关监督盛宣怀电邀他到山东烟台商办路矿。他欣然前往烟台,除了拜会盛宣怀外,又着手考察、调查和筹办酿酒之事。
说到酿酒,还有一事:1890年,他在印尼吧城拜会法国领事,共进晚餐。席间宾主边酣饮边畅谈,法国领事喝得酩酊大醉,他向张弼士大谈酒经,说:“这是三星斧头牌白兰地,是敝国的名酒,如果能用贵国北方烟台所产的葡萄酿酒,酒质并无逊色。”张对此大感兴趣,试探原委。法国领事更为得意,便向他津津有味地倾诉。原来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那领事是法军的一员,当时有一批驻扎天津的法国兵从烟台弄来一大批葡萄到营地,他们就用从法国带来的小压榨机来榨葡萄汁酿酒,那酒味非常甘醇,决不比法国名酒白兰地差。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事张弼士一直铭记在心。这回到烟台经过一番调查试验,果然名不虚传,于是便积极筹办酿酒厂。1894年,他拿出300万两白银,开始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葡萄酿酒公司,主要酿造白兰地和葡萄酒。白兰地是英文brandy的中文音译,是用发酵好的葡萄酒或葡萄果实发酵渣,经蒸馏加药配制而成的一种蒸馏酒,酒精含量38%-43%。新酒酿出来后,先在橡木桶贮存3-5年,使它醇化,上等品贮存时间还要更长一些。
张弼士在烟台购买数百亩土地,委任他的族侄张应东担任总办,公司名为“张裕酿酒公司”。张在海外创办大小二十几家企业,名号皆有一个“裕”字,如裕和、裕兴、裕昌、裕益……惟独找不出另外的“张”字招牌,由此可见张弼士对“张裕”的厚爱,将其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来办。
1895年9月,清政府批准该公司在直隶、奉天、山东三省享有专利15年和免税3年的特权。公司启动后,他聘荷兰人雷德温为技师,先用小机试制,后把酒品带到新加坡,再让英国和荷兰的化验师检验。两国化验师检验后,认为药量不足,还要加量。后来,公司从美国、法国引进几千株葡萄白种,但不能成活,然后改用土洋嫁接才获成功。
他们不为失败而气馁,经过8年的苦心经营,张裕公司的白兰地和葡萄酒渐渐有了盛名,此后风行全国,远销海外,成为中国惟一的白兰地百年传奇,屹立至今。公司白种的葡萄园由当初的几百亩发展到3000多亩,产量大增,酒品在中外博览会上获得金牌证书,并与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等并列为中国八大名酒。清政府还特予嘉奖,并免了厘税。
张弼士先生一生热心赈捐,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予以支持和同情,曾通过胡汉民资助孙中山经费30万元。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念念不忘这位资助过革命的企业家,特地为张裕葡萄酒题词:“品重醴泉”,赞誉它像甘泉一般甜美。
1914年,张裕公司所产白兰地酒在美国三藩市万国博览会上再获殊荣,夺得金牌。此时张先生正好在美国,得悉获奖后高兴万分,特举办盛大酒会,招待各界华侨,共庆夺魁之喜。这年11月,北京政府农商部以他的张裕酿酒公司业绩斐然而推他再任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
1916年9月12日,张弼士在赴南洋筹办中美银行事务期间,因积劳成疾,突发心绞痛,病逝于雅加达荷兰皇家医院,享年76岁。他的灵柩白吧城经过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殖民政府都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亲往凭吊。他的灵柩由汕头溯韩江而上时,两岸群众均摆设牲仪致奠。日理万机的孙中山先生得悉噩耗后,特派代表送去挽联,挽联写的是:“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