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善农村支付环境:金融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9-12-08欧阳卫民
欧阳卫民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民银行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六项举措。
关键词:农村;支付环境;改善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ult that the countryside payment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has obtained b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alyzed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posed six actions to improve the countryside payment service environment.
Key Words:countryside,payment environment,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0-0058-0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工作一直是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而农村支付服务既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又是农村金融服务的瓶颈。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加速资金周转,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升级和创新,刺激农村消费,进而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相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政策措施。广大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大力推广适应农村地区需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支付服务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4年,与建设运行大额支付系统相适应,人民银行专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接入支付系统的指导意见》,针对农村信用社多法人制、多数省未建立省内综合业务系统的实际,积极支持和指导农村信用社根据业务处理需要、投资成本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选择采取集中或者远程多点方式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截至2009年9月,已有461家农村商业银行、57家村镇银行、20251家农村信用社加入了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有效地畅通了农村信用社的支付结算汇路,促进了其改革和业务发展,改进了农村金融服务。
2005年,人民银行在贵州组织开展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试点,并于2006年向全国部分农民工输出大省进行推广,大大便利了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异地存取款。至2008年末,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已推广至贵州、山东、湖南、河南等20个农民工输出大省,农村信用联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6.4万个经营性网点都能受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这一举措得到了国务院领导肯定和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好评。
2006年,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做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支付服务效率。在人民银行的指导和支持下,涉农金融机构相继采取措施,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提升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农业银行开发了面向农户的既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理财功能,又有小额贷款、代理财政补贴特色服务功能的金穗惠农卡。农村信用社逐步建立了社内综合业务系统和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完善了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支付清算平台。邮政储蓄银行建成了覆盖城乡的邮政金融核心业务系统,并成功推出了“绿卡”。
目前,农村地区企业和个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数量持续增多;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发行与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发达地区已有较高普及程度;现代化支付系统不断延伸、银行机构行(社)内支付清算系统不断完善,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有利条件也越来越多。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行内综合业务系统的建成运行和不断完善,以及这些系统与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实现联接,中国银联网络在农村地区不断延伸,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的参与机构网点不断扩大,为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支付网络基础设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电视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为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甚至电视支付创造了潜在的条件。农村劳动人口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规模不断增大,使这些人群受到城市支付文化的感染,尤其是年轻人对银行卡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越来越认同,这对培养农村地区居民非现金支付习惯将起到很好的宣传示范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和二元结构特点,决定了在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居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构、信用水平、交通、通信以及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便利程度是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仍比较低,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地区金融网点少,金融业无论软实力还是硬实力均较薄弱,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这种状况决定了农村地区人口对现金有着强烈的偏好和依赖,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偏低。与现金相比,非现金支付服务是一种市场化行为,金融企业和非金融支付清算服务机构要本着“成本收益对称”的原则提供相关服务,这必然涉及到收费问题;与此同时,非现金支付服务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投入,要达到相当程度的规模才能获得正效应。如何既能调动农村地区支付清算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又能鼓励农民朋友积极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使得需求和供给两旺,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践行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要求我们抓住机遇、正视挑战,科学规划农村支付环境,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断满足农民及农村经济组织的支付服务需求。要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有力促进新兴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普及。
(一)积极引导,认真探索,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在农村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普及传统非现金支付工具,又要大力推行新兴支付工具。
票据作为传统支付工具,由于其相对成熟的制度建设、较为可靠的业务处理机制和较高的社会认知度等,在长期内仍将是我国支付工具体系的主体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商品批发市场、农资交易市场等相对集中的交易市场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增大,以及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以及汇兑等业务将受到乡镇企业、农户的欢迎。农村银行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系统将迎来发展票据业务的良好机遇。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发展票据业务,对其中经营状况好的银行机构承兑或贴现的涉农票据可以尝试优先办理再贴现。
银行卡目前不仅是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而且,随着银行卡与其他通信载体如电话、手机、电脑、电视等相融合,银行卡的应用也逐步深入到企业,成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重要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重点选择推广银行卡,对于弥补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不足,实现远程直接支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村支付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推广银行卡,要把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与惠农支付服务举措有效结合,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一是结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各类财政直补等政策推动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使用。二是继续以农民工特色服务为载体向农民工朋友宣传推广银行卡,引导农民工由单纯使用银行卡的特色服务扩大到消费、承接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小额信用贷款等功能上,使农民充分了解并真切体验银行卡的众多用途,使其不但拥有而且愿意经常使用银行卡。三是鼓励农村地区银行机构面向个体私营企业、种粮大户、农村养殖户、个体工商户等推行惠农信用卡,切实满足农民小额资金需求,解决其短期资金周转难问题。四是鼓励农产品收购企业大力推广借记卡,让更多的农户享受网上银行借记服务,减少现金流通。
促进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使用,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受理环境。有关各方应通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村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银行机构应结合农村实际,合理布放ATM、POS机具设备,重点在集贸市场、粮食批发市场、农资经营市场、种养殖基地、旅游景点、百货商场、宾馆酒楼、学校医院等发展特约商户,扩大特约商户覆盖面。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和银联组织应按照互利合作的原则,协商确定有利于农村地区银行卡推广使用的收费策略,降低银行卡受理成本。其他专业化服务机构可尝试利用专业优势,参与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进一步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受理范围,加强业务指导、安全管理和宣传引导。
手机支付、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电视网络支付等支付方式方兴未艾。随着通信、电视网络在农村地区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这些支付方式也将进入农村,并将更好地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的缺陷。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支付清算服务机构利用遍布城乡的电话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开发、推广和普及新兴支付工具。
(二)进一步提高农村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和结算效率
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高效、安全的跨行支付及资金清算业务,可以延伸到农村地区各类银行机构。当前,仍有不少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未能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或者已接入但使用权受限。银行机构应积极行动、采取措施,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及支票影像系统,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同时放松系统使用权限制。人民银行将积极引导、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接入,进一步提高跨行支付系统覆盖面,使更多农村居民尽早享受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支付服务。
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作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资金清算和信息服务的基础平台,具有连通城乡的独特网络优势,应不断增加参与机构网点,进一步扩大系统覆盖面,提升系统处理效率,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以中国银联建设运行的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为主干,连接各发卡银行行内卡支付系统的银行卡支付网络,在我国银行卡应用普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鼓励中国银联向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延伸服务,大力增加农村地区银行卡的联网通用覆盖面。
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机构,应尽快将支付网络系统延伸到新设的机构网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条件成熟的,可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
(三)促进农村地区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加强账户管理
银行账户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类支付结算服务的基础,是客户享受银行服务便利的依托,也是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信用关系的载体。给予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开立与使用银行结算账户政策优惠是必要的、有益的。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应共同研究,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户、种养殖户等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创造便利条件,适当简化开户手续,加快促进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使用,为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创造条件。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在从业人员素质、技术设备以及内控制度等方面均相对落后,不法分子开立虚假账户更易得逞。对此,我们既要采取鼓励农村居民开立银行账户的便利措施,又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有关账户管理的制度。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农村银行机构也要从人员、技术、制度等方面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系统来加强结算账户管理,更好地防范银行结算账户业务风险。
(四)构建农村地区互惠互利、合作竞争的多元化支付服务组织体系
涉农金融机构是农村支付服务主体。涉农金融机构应努力发挥各自优势,增强竞争意识,大胆创新,开发真正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真正满足农民需求的支付服务产品。农村信用社应发挥在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主力军作用,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深化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邮政储蓄银行应继续完善邮储汇兑系统,扩大覆盖面,发挥对农村个人的支付服务优势,努力拓展对涉农企业的支付结算服务。农业银行应继续按照自身战略定位,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开发适合“三农”的非现金支付服务产品。其他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应顺应国家发展农村的战略,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互利合作,为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贡献力量。
(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非现金支付在农村的认知度
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和培训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员工长期以来缺少办理票据、银行卡等业务的经验,对有关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知识掌握不足。这种环境下,要在农村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必须有强有力的宣传培训。人民银行要积极会同宣传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加强宣传;要通过丰富、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让支付结算知识进乡村、进农家。要本着注重实效的原则,避免简单、重复、走过场式的宣传,探索建立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宣传的长效机制,真正使非现金支付服务宣传深入人心,有效提升农村地区对非现金支付的认可度。
开展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基础。通过集中培训、举办知识竞赛、开展业务技能考试与岗位练兵等形式来提高农村地区银行机构临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仅能直接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农村支付结算宣传质量。
(六)加强风险防范,保障农村支付服务安全
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薄弱,不仅体现在支付系统覆盖面不足、银行机构网点欠缺等方面,也体现在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内部控制不健全、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不足,以及防伪的技术设备落后等方面。同时,非现金支付对于多数农民来说,还基本属于新生事物,要使其接受并使用,确保非现金支付的安全,树立信心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防范。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要严格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和联网核查管理规定,切实落实账户实名制,防范假名开立并使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诈骗。收单机构要严把特约商户准入关,要特别注意防范信用卡套现问题向农村地区转移,建立健全特约商户检查监督制度。人民银行和各银行机构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其正确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要加强农村地区ATM机、POS机具的监控与维护,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加装测录设备盗取持卡人信息作案;要对电话POS等新型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安全措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行应会同公安等部门,和银行机构、银联组织等一道,建立联合预防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领域违法活动的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共同防范风险。
其次要严厉打击。对在农村地区出现的支付服务违法犯罪活动,银行机构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在业内进行通报,适时向社会公开发布风险提示;同时,要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支付领域的各类违法活动,震慑不法分子,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利益。
四、扎实推进农村支付环境的改善
只有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才能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只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才能实现中国金融现代化。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2009年7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已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牵头成立了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领导机构,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实施意见,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当地农村支付环境的改善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科学规划、加强领导、协同行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服务体系,发展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支付工具体系,建设覆盖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促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谱写农村支付服务发展的新篇章。
同时需要注意,由于全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支付交易方式、居民收入以及金融生态等存在差异,各地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统筹安排实施进程,在总结试点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