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的意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2009-12-08

中学生天地(B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工程师工厂生产

初来乍是,理想与现实

相对于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处处碰壁的状况,我毕业时很幸运地进入了一个足以让多数人羡慕的国企。光单位门前挂的“为祖国贡献石油”的牌子就令人激动不已,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入社会、充满无限遐想的新鲜毕业生,那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不过应该要说明一下,这荣誉背后不可或缺的是:优厚的福利待遇和一个足以满足虚荣的称谓——某某研究院的研究员。

我并非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中学的时候我一心想做科学家,研究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实际的东西,不过我也挺喜欢外面的世界,十年如一日地埋头研究并不符合我的性格。迷茫中我无意看了一部电影《英国病人》,被里面的场景和主人公的职业深深吸引住了: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几个人围着一堆干柴烈火,聊聊希罗多德的《历史》,讲讲伯罗奔尼撒的战争故事,还有好莱坞从来都少不了的安东尼与妖后的情事。有一份这样的职业,夫复何求?

入职2个月后,我离开了这家国企北京总部,被几辆吉普车送往大漠和戈壁滩中。但是我并没有遇上日思夜想的甘泉绿洲,金色的空旷消磨了大自然给予人类的一切温暖——很惭愧,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逃离。

不能清醒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就无法成就一番事业,起码不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理想破灭后,我必须要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重新就业。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搞研究开发的料,但回到城市后发现,这类工作有个门槛——专业对口。但残存着一丝浪漫主义的我不厌其烦地去碰壁,相信会有一个单位慧眼识才。一个月过去了,像机关枪子弹一样扫射出去的简历全部石沉大海。毕业时从容就业而带来的自信一点一点湮灭在等待的黑洞中。

我每天都在网上搜索职位,将简历重新改写了一遍,将那些不切实际的就业要求从简历中彻底删掉,根据制造业的特点写上了讨好人事经理的话“爱动手、爱实践”(这个是事实)、“喜欢在第一线奋斗”、“希望从底层做起”……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果然不出一个星期就有好几家外资制造企业通知我面试了。最后我顺利通过了LG的面试,得到了一个工程师的职位。

进入LG,成为一名工程师

那次面试的情景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当天面试的人数不多,三个一组进入办公室,面对3名经理,按常规作自我介绍、回答专业问题、然后是职业规划。当时我的介绍乏善可陈而且还被专业问题难倒。不过我旁边那位仁兄却一直表现得很优秀,从自我介绍到专业知识问答滔滔不绝,而且他声称要在短时间内在公司做商业运营,搞营销操作。结果我们一组三个人除了他,都通过了。其实,他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他应聘的是设备和项目工程师而不是销售的职位。就算他再有才华,但他没有为接受这份工作作好准备或做足功课。

当了两个月无业游民,饭碗终于有了着落,但是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大型外企是一个磨练人的地方,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为人处世的方式上。

别以为外企就一定是工作强度很大而且收入很高。LG在海外大部分都是加工厂,虽然这些工厂在管理、运营方面都比较完善,但是也离不开传统制造业在用人方面的要求:不需要突出的才华或者业务能力,只需要你保证生产能按部就班进行,每个人各司其职就可以。生产工在流水线上重复劳动,技术员每天维护设备的运转,工程师的责任是保证一切有序平稳并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符合要求。

从一个行业到另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行业意味着一切重头来过,原来的工作经验最多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你只有具备坚毅不屈的挑战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才能适应,否则只会被淘汰。我是学地质专业的,同工厂里面的工作差距简直就连孙悟空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也翻不过去。

虽然专业是否对口看似是一个问题,但事实上并不是一个问题。除了一些要通过特殊专门训练的工作外(比如医学),大学生完全有能力胜任社会上大部分的职业。因为大学除了教你本专业的知识外,更多的是教会你不断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能从容面对新的挑战。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进入LG不到两个月,我就被外派到韩国工作学习,地点是给LG开发设备的厂家,这是一个肥差。对这些厂家而言,我们的身份一方面是LG外派学习的研修生,一方面又是他们未来的客户,当然少不了好吃好住的招待。我们一行三人,一到厂家就被接到一家比较高档的宾馆,房间分主卧、客卧和大厅,中间是52英寸液晶电视,那是好几年前,这玩意我们都没有见过。每天吃着山珍海味,经常出入KTV,这样的接待规格同我们来这里的身份很不相配(作为客户的身份是其次的,关键是学习研究他们为我们生产的设备),我们几个都很清楚,这家韩国厂家的目的很明显——讨好和“收买”你。

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实在很“小儿科”,就算是一贯精益求精的日本货,质量好的动不动也会闹点小毛病,何况是韩国生产的。作为一个工程师就是要保证设备的稳定性,采购时有权否决不合要求的设备,设备如果在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可以随时要求厂家来处理,只要在设备报告上写几个不合格,这家厂在公司下次的采购时就要被淘汰了。

像LG这样的跨国企业,当然有很多合作伙伴为它生产设备,我们这次赴韩只是去其中一家,而且是规模最小的。到了韩国半个月后,我们一直在被传授“基本知识”,就是他们安排一个技术员讲讲这个原理那个原理,当提到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参观学习为我们工厂开发的设备时总是被支开,我们三个人感到被忽悠了。眼看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实质性的东西没有看到,就是上了几堂机械原理课,我们只好主动出击。

进攻的办法很简单——问。我的两个伙伴都是工厂出身的,而我原来搞过钻探设备也能懂一点,只要他们上课,无论讲什么都问他:“这些理论在我们的设备上是怎么样体现的,会产生什么效果”等等,要知道机械是很复杂的东西,一涉及到实际的问题空讲是不成的,必须要看到设备。每天就回答我们这些问题都拖到深夜,持续了好几天,他们明显无可奈何了,把我们拉到了他们所谓的装配工厂。到了后才发现,离交货日期仅有两个月的设备还在图纸上。结果他们失去了订单。在以后的采购项目上,我也再没有看到他们的名字了。

机会和选择

工厂里面没有多少能让你表现的机会,因为你的责任就是保证一切稳定有序,你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提高生产力。像在LG这样成熟的工厂,生产力已经几乎达到极限。比如生产一个液晶显示器两年前要用11秒,现在是10.5秒。生产工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机械的效率已经发挥到极致。甚至有许多生产工受不了高速且重复的工作而昏迷在生产线上。作为一个工程师面临着一个矛盾:你提高生产机械的速度,生产工忙不过来,而你维持现状意味工作没有任何的突破。工程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职位,不过这就是你在工厂需要保持的稳定和平衡。

日韩企业等级森严,整个公司从最底层的生产工到总经理共划分为19个等级,一般来说只要不出什么差错,三、四年升一级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要从最底层做起到做到中高层的位置大概需要40年的时间,显然到那时候不是你退休了就是工厂倒闭了(科技产业的工厂寿命都很短,就像衣服过时就要扔一样,除非你能跳到总部去)。我们比较幸运,读了几年大学可以从中低层做起,起码是个工程师,离中层不远了。

职位越高获得升迁的机会就会越少。道理很简单,级别越高工作越稳定,人员离职的意愿也就越少。也就说除非工厂扩大规模或者你把上司挤掉,否则你只能乖乖地原地不动。技术员升工程师一般只要熬几年就可以,而工程师要做到高级工程师或者副经理却只能等,而且还有一个前提:你没有其他竞争对手。

进入LG的两年后,我27岁,无风无浪出奇地连升两级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但不安分的我已经厌恶了这里的工作——每天写日报、每周写周报、每月写月报、每季写季报、每年写年报,仿佛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报告。岁月无情,在韩国企业,即使你再能混,科长级别估计也到头了,耗着只有等待着裁员的到来(科技产业的宿命)。当看着LG的新产品价格和销量越来越低,在新一轮经济危机到来之前,激流勇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年后,当LG的旧同事向我抱怨奖金发不出,工资下滑时,我已经在另一个行业重新起步。

猜你喜欢

工程师工厂生产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用旧的生产新的!
青年工程师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