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于60年代

2009-12-08

中学生天地(B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唐骏潘石屹李书福

什么叫主流?谁是目前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各领域的脊梁?那就是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这一批人。

奇怪的是,“60后”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他们这样形容自己:住过工厂宿舍群楼,看过小人书,做过木头枪,抢过军帽,逃过学,回家跪过搓衣板,脾气爆的还和老爸动过手。上了大学,突然就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然后没等分到房住房已经货币化了,稍微不努力就下了岗了。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也有高血脂和血栓了,才想起来——我怎么一下40多岁了?

我看他们属于最爱折腾的一群人,这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60后”小时候看着大人“文化大革命”穷折腾;大了以后长辈们告诉他们:“我们岁月蹉跎了,今后靠你们了!”他们两眼一抹黑;随着时间的打磨,“60后”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承担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任。可是,与前辈相比,他们少了集体主义和英雄情结,多了几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闯劲。

所以,当有人指责“90后”玩世不恭的时候,别忘了回敬他们一句:叛逆从“60后”就开始啦!

60年代生人究竟是怎样的?我想有三件大事给他们的人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没人管的童年养成了绝对的自立、走出国门从自卑到自强、“闯海南”在风浪里学会游泳。

自由和梦想

据说如果幸福来得太容易,你就不会有幸福感了。自由也一样。我上高中的时候经常觉得不够自由,老想着如果明天出了什么状况不用上课就好了,或者高三毕业不用参加高考就太美了。我的梦想就是“60后”高中时代的现实,但是当时的他们肯定没有幸福的感觉。

“60后”的中学阶段大概是这样的:“文革”后期,社会从动乱中逐步安定下来,中学的课堂秩序基本恢复了。由于那时候大学不从高中招生,而是在工农兵之间推荐选举,没有了高考这个“终极目标”,学生的学业水平自然高不到哪里去。大部分高中生文化水平不到小学五年级,一些人甚至不到三年级。

另一方面就是绝对的自由。“60后”的父母早已心力交瘁,哥哥姐姐上山下乡,老师不敢管。除了没钱以外,“60后”大概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自由的中学生。

自由到什么程度呢?浙江台州有个叫李胥福的孩子调皮到远近闻名。他家住在飞机场旁边,小时候没人陪他玩,他用泥巴做了一辆大汽车,晒干了拿绳拽着满街跑。

小学三年级那年,李胥福觉得读书太累了,居然自作主张休学了一年,父母竟然也不管他。不过李胥福平常学习物理挺用功,同班同学常常物理考试交白卷,他却老得高分。初一那年,他拿了全校物理竞赛的第一名,初二参加台州地区统考获得全市第三名。

放到今天,李胥福的成绩可能不算优秀。但是在那个时代,他已经是全市屈指可数的优秀学生了。学校立马决定让他跳级直接念高一。

没想到,李胥福自由主义的毛病又犯了,他再一次擅自休学。一位好心的老师甚至上门请他继续上学:“你不是将来打算做个泥水匠吧?”李胥福理都不理。他还把自己的名字也改了,“胥”字不好听,从此,他叫做李书福。

瞎折腾的李书福最终没能在学业上更进一步。高中毕业后,他决定开始赚钱,最初的梦想是开一家照相馆。可是,买一台照相机要3000元,在80年代那是一笔巨款。李书福跑到上海,钻进闹市区的照相馆,发现老师傅煞有介事摆弄的相机“不就是一个镜头接一个胶片盒嘛”。李书福去杂货铺买了镜头和胶片盒,又买了黑布和灯泡,总共只花了300元就在台州开了一家像模像样的照相馆。两年以后,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00元。

后来李书福开化工厂,还造冰箱,生意渐渐做大了。有一次,同事遭遇车祸,价值两万元的一辆进口摩托车撞成了一堆零配件。李书福又有了灵感:买零件,自己造摩托车!

再后来,李书福成立吉利公司,花了100多万元买来一辆德国奔驰。“汽车是什么?汽车不就是一台发动机、两个沙发和一个铁壳子嘛。”

十年后,李书福的吉利汽车终于驶上大道,中国人有了自主品牌的汽车。李书福说,童年的绝对自由成就了今天的他。少年时代无约束的环境让“60后”常常敢于去异想天开,他们善于做梦,敢于追逐梦想,而改革开放后那个充满机遇的大时代又为他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

从外国梦到中国梦

与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相比,“60后”赶上好时候了。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60后”大部分正处于求学阶段,他们中成绩优异的人一天也没被耽误,顺利地走入大学校门。80年代初期的高考录取比例大概是4%。“60后”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时代宠儿。

那时候的中国可谓日新月异,逐步改变了封闭的状态,开始向全世界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象牙塔里的精英学子第一次感受到了中西方在物质上的巨大差异。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而欧美日已相当发达富裕。

出国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成为年轻人的梦想。“50后”的一些人还有学成后“报效祖国”的理想主义,而大部分“60后”更现实:如果国外有更好的机会,就不再回来了。

可是,国不是随便出的。每所大学有固定的公派留学指标,北京邮电大学的指标是两个。有个叫唐骏的年轻人成绩在所有研究生里排名第一,而且比第二名高出很多分。他收拾好行李,美滋滋等着登上飞往西方世界的航班。结果,名单公布了,两个人里面没有他。

北邮不让唐骏出国,他就查找北京所有大学的招生简章,一个个地翻,再一个个地打电话:“请问你们学校的出国名额,有没有被用掉?”原来,留学的要求是很高的,总分要达标,每门课要及格,英语还要达到很高的分数。当然,即便这样,某个学校用不掉出国名额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

没想到,这个学校还真有,那就是北京广播电影学院。可惜,报名的日期已经截止了。要想获得这个名额,唐骏必须自己去教育部,请求对方收下自己的材料。

本来,使用其他学校的出国名额就没有先例,何况报名日期截止了,硬挤进去对于唐骏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这要搁在“50后”身上很可能就服从安排了。唐骏却偏偏不信邪。

一开始,教育部分管这项工作的人根本不理他。唐骏说了半天,对方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唐骏回学校。第二天,他又来了,来得比这位姓李的工作人员还早,他热情地跟对方打招呼:“李老师早!”中午别人去吃饭,他守在门口,又是一声亲切的问候:“李老师您吃饭去?”下班了不忘告别:“李老师您回家啦?晚上走好。”

等到唐骏第三天一早来到教育部门口的时候,对方先开口了:“你别李老师好,李老师坏的了。你来我办公室门口等着吧。”唐骏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从此转变。果然,唐骏被正式选派为教育部的出国研究生。

“60后”中的不少人对于出国就是如此渴望,而出国也的确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此后,唐骏赴日本留学,后来又去了美国,几经辗转加入了微软公司。

不过,唐骏真正的机会还是来自自己的祖国。正因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微软加大了在中国的发展力度,唐骏被任命为微软中国总裁,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回到了国内。

尽管今天的唐骏已经不在微软工作,但是他编织的中国梦仍在继续,他年薪上亿,是中国顶级职业经理人的代表人物。

在风浪里学会游泳

几乎与“出国潮”同时,留在国内的“60后”赶上了人生的另一次大潮,那就是“闯海南”。

1988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年。国家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或许是“60后”从小就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冒险精神,或许是海南岛与众不同的热带风光带来了浪漫的情绪,当时还非常年轻的“60后”不断涌向海南,几乎将港口挤爆。

那个年代的流行语,创业不叫创业,叫做“下海”。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来信来函或者亲自来海南求职的“60后”达到了十几万人,他们有的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是才工作没几年的单位能人。

潘石屹就是这些能人中的一个,换句话说,他具备“60后”的鲜明特色——非常不安分。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某事业单位工作。办公室新分配来一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对方却非常认真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潘石屹:难道我这一生也将与这套桌椅共同度过?

1987年,潘石屹辞职了,他变卖了所有家当也只有区区80元钱。他就揣着这80元南下广东。两年后,潘石屹跟着一位老板来到海南。

与潘石屹抱着同样梦想的18万人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可以说是中国当年最年轻的精英。可是,海南还处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别说成规模的公司了,就连像样点的办公场所都没有,甚至连块平整的地都难找。十多万“60后”来到海南,不是来当白领的,干的是工人、农民的体力活。一时之间,街头卖馒头、卖报纸都成了大学生抢手的工作。

潘石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他的老板承包了一个砖厂,让他当厂长,负责300名民工的生产生活问题。1990年春节前后,海南岛刮了一次特大的台风,经济一片萧条。砖没人要,大家的生活也都相当困顿,甚至长时间挨饿。

“闯海南”的挫折成了“60后”最重要的一次精神洗礼。潘石屹和他的同龄人一起,深刻体会到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许多人伤心地离开了海南岛。潘石屹坚信海南是有机会的,这个机会就是房地产。在众人纷纷撤退回内地的时候,他留了下来。果然,海南的地产价值因为持续的关注度而不断升高。潘石屹转卖房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就在海南岛的房地产如火如荼的时候,潘石屹偶然了解到了两个对比数字: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积只有7平方米,海口市人均住房报建面积却已经达到了50平方米。这意味着海南建造的房子已经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需求。潘石屹当机立断从海南撤资,转投北京。事后,海南房价果然大幅下跌。

今天的潘石屹已经是中国最有名的房地产商之一,而跟他同时期闯荡海南的“60后”,很多成为今天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或者他们自己承不承认,实质上“60后”正是中国的现在进行时。要想知道当代中国是怎么样的,观察“60后”是最好的办法。更有意思的是,“60后”年纪已经不小,却还没有定型,他们的未来还有无穷的可能性。

20世纪60年代大事记

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革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林彪、江青等诬蔑2月前后老革命家对“文革”的批评和抗争为“二月逆流”。

八个样板戏风行中国。

1968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

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

猜你喜欢

唐骏潘石屹李书福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潘石屹,五十岁后,他决定跑步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
李书福炮轰出租车
待人以诚
我和潘石屹闯特区
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秀
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秀
唐骏一进一出 彰显陈天桥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