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公民的爱
2009-12-08
沈奇岚,专栏作家。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现在德国攻读哲学博士。热爱一切阳光、温暖、香甜美好的事物。喜欢在夏日的傍晚,坐在欧洲的街头,听街头的风琴声,享受一大盆芒果冰淇淋。
经典语录: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勤劳勇敢。写给读者的一切都源于自己的青春教训。
不知道现在的中学校园是否和从前一样,每逢一些特定的日子,就会召开全校大会。
我当年读的高中有个校内电视台,每个月都至少有一次这样的全校大会。开会的时候,全班同学就坐在教室里看闭路电视。电视画面其实很简陋,很像80年代的电视大学节目,一个严肃的中年人在那里很认真地讲着什么,关键词写在纸上,需要的时候就拿起来对着镜头晃晃。那个中年人有时候是校长,有时候是负责思想工作的教导主任。他们具有那种难得露一次笑容的性格,所以学生们在教室走廊里看到他们的时候,不得不收起自己的嘻嘻哈哈。他们走过学生身边的几秒钟,时间仿佛静止。直到他们走远了,仿佛魔法解除,学生的动作才继续下去,笑声才又响了起来。
可想而知,他们的训话并不那么吸引人,当他们说“中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者“为了建设未来,你们要好好学习”的时候,学生大凡是听不进去的。每逢电视训话,同桌默默翻着最新的漫画,后座则低头画漫画,班主任心不在焉地来回踱步。在那些因无聊而显得无限长的训话时间里,我总是望着窗外紫藤架上飞舞的蜜蜂,心里默默地想着家里的冰镇乌梅汤。
10月的训话主题必定是爱国。现在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当年的训话内容了,于是也无从指责其空洞。依稀留存的印象里,大约是为了国家的强盛,学生们要努力提高各方面素质。我猜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电视里的中年人依然说着同样的话。其实更多的人想的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的现实目的,有多少人是为了国家强盛而每天多做十道习题的呢?
不过,无论是学生还是普通人,提高各方面的素质都是必须的。这个事情的因果并非“因为我们是个大国,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这种想法好像是为了让人尊重自己而特地去做些什么,有些挣面子的勉强。我相信这个事情的因果刚好倒过来:正因为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了最好的自己,而且有机会实现最好的自己,这个国家因此变得更宽阔更伟大。
爱会随着时间有所变化,那是电视里的中年人不会提的。少年人最初的爱恋总是无条件地爱慕,无论对方做什么都是对的,无条件地支持对方。成熟的爱是一种彼此支持的关系——两个不完美的人能够互相体谅对方的不完美,彼此扶持度过风风雨雨。爱一个国家,和爱一个人一样,成熟理智的爱更有建设性。成熟的爱是:当你真正了解了他——他的迷人之处,他让人懊恼的地方,他的缺点和坏脾气,他一直的善良和有时候心里的小算盘之后,你依然愿意和他在一起,依然愿意和他一起努力,创造你们一起走向的未来。
有个词语叫做“大国公民”,他们懂得成熟理智的爱,他们理解自己身处的时代和它的困境,他们致力于解决这些困境。他们不需要伪装自己的言行,他们理解并尊重他者的存在和想法,他们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不为掌声也不出于利益。他们对自己的素质有要求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每个人都在努力理解这个变化无穷的时代。现在的中学生可以享受信息的通畅,但如何理解和判断这些信息,如何形成自己的想法,却成为了高考之外的另外一个挑战。我不知道现在的中学教育是否重视这个对人格和世界观更重要的课程:理解窗外的世界。
理解窗外的世界是每个人迟早要做的功课,说“长大了就明白了,现在做作业去”是种不负责任的敷衍。与其让我们毫无准备地走出校门,为什么不提前帮助我们理解窗外的世界?比如:为什么校外有那么多民工,他们春节的时候去了哪里,他们的孩子在哪里读书,为什么有的同学为了高考而搬家,为什么房价那么高……
并非年满18岁才有资格做大国公民,唯有从小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和理解,才可能成为一个更宽阔的人,能够成熟理智地爱。理解窗外的世界,理解我们身处的国家,她的美好和困难之处。既然我们生来就注定与她相连,那就该细心地理解她。因为爱,所以愿意理解她,体谅她的弱点和难处;为了她,让自己变得更宽阔,更理性,更宽容,更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