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2009-12-08
渡过危机信心为王
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发出预警,要求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全球经济低迷的长期性和严峻性,周密考虑应对措施。
伴随着国内外经济困难的增加,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和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中央企业面临着近年来最紧迫的局面。
在金融危机阴霾的笼罩下,世界经济加速下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中央企业在沉稳应对危机,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点评:信心为王的基础是宏观调控的准确与力度,2008年年底,“密集型”出台调控政策,由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重大转变是信心的基础。
宏观调控着力点在于平稳快速增长
2008年毫无疑问是经济外部环境异常动荡、宏观决策异常困难的一年。此次金融风暴除了对我国出口和投资带来相对直接的影响之外还会给消费需求带来间接的不利影响。显然,对于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预期必然恶化我国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而新的消费热点(主要包括汽车、住房、建筑装潢、娱乐、旅游、教育、通讯等)与过去的消费热点相比对收入增长具有更大的弹性,而且更容易受到收入预期的影响。
点评:2009年的“保八”战役已打响,这其中加大基础建设是必要及时的。同时,刺激内需,特别是鼓励百姓购房更是关键。
三大目标并重前行
2009年经济工作以保增长为直接目标,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则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宏观调控三目标并重。
当前保增长是首要任务,但应看到它与“调结构”相统一的一面。比如,加大基建和“三农”等领域的财政投资,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都属于既能补齐经济增长“短板”、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又可以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
也有专家认为,尽管投资对经济增长见效快,但新增投资首先要抵消民间投资的削减量。未来出口难以迅速恢复,房地产市场还有较长调整时期。历史数据显示,利率下调到最低点后一年左右,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效应才会显现。从这些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将面临两至三年的调整期。
点评:应该看到三大目标不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政策会有失灵,但应迅速调整,否则矫枉过正。
“改善民生”是发展“重头戏”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消费”这驾马车长期以来的“短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拳出击”——在确定的2009年5项工作中,有关通过提升民生水平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随处可见。
“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应当看到,全球性金融危机一方面引发经济增速趋缓,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转变增长方式的机会。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使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打造推动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这将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希望。
点评: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改善民生,则成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进一步加深,就业问题将成为我国2009年面对的巨大挑战之一。
在优化结构前提下扩大投资
2009年我国将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规模,进一步向“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西部大开发倾斜,加快民生工程、生态环境、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同时,着力扩大消费。
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继续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扩张,严禁新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坚决遏制追求奢华、大量浪费土地的城市建设。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2009年将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把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作为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点评:经济衰退的经验表明,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作用因其时效最快而首当其冲。但要防止“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趁虚而入,我们不能重蹈先建设后治理的覆辙。
增加农民收入需要金融支持
目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增加农民收入应着重解决政策、人才、资金、信息等根本性问题。
要解决农村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完善政策支持是首要条件。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对农政策,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良好的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点评: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金融支持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