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谱史话

2009-12-08洪其庚

钟山风雨 2009年5期
关键词:世系家谱

洪其庚

家谱,又名宗谱、族谱、世谱、通谱,也有称家乘、家志、家传或家记的。

关于家谱的定义,简单地说,就是旧时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它与正史和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不仅具有历史学、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教育学和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而且还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认祖提供了有案可查的文字根据。例如,据江苏《新华日报》报道,2003年3月16日上午,中国世界颜氏宗亲联谊会的100多位颜氏宗亲,专程到南京参拜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祠堂。据统计,目前在海外的颜氏宗亲已达上千万人,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地为多。他们之间的联系,主要依据就是《颜氏家谱》。

“禅让”被“世袭”取代后排世系记家谱应运而生

家谱中的“世”,即父子相传,把父子相传的血缘关系依次排列,就叫“世系”。人物事迹包括为官、德行、义举和节烈。记载人物事迹好理解,父子相传的血缘关系为什么还要详细记载呢?要一一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谈起。

大约在5000年以前,中国处于上古时期。那时没有君王,人们成群地聚居生活,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社会时期。所谓氏族,就是由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与人的群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几个氏族组织相联合,组成部落;几个部落再相联合,组成部落联盟。大约在4000多年前,传说黄河流域有一个强盛的部落联盟,其首领叫黄帝。黄帝的部落联盟和炎帝的部落联盟又结合到一起,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汉民族的前身)。

那时候,部落联盟的首领由民主推选产生,一个首领老了,根据多数人的意见,推选出有功德的人作为继承人。这种更替首领职位的制度,历史上叫“禅让”,意思是君王把职位让给有功德的人。根据这种“禅让”制度,黄帝以后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三位。

禹又叫大禹。大禹年老的时候,原先准备把职位让给治水有功的伯益。可是,禹的儿子启利用手中的权势杀死伯益,未经民主推选,自己直接继承禹的首领职位,开创了第一个“父传子、家天下”的奴隶制社会——夏朝。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世袭制”,指君王或皇帝的儿子世世代代继承做君王或皇帝。这种家族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大约4000年,直到1912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才告终结。

辨证法告诉我们,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与之相适应。反过来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一定的社会制度或社会现实作基础。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不难认定,家谱的出现当是“父传子、家天下”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禅让制”的氏族原始社会时期,首领的更换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与父子相传的血缘关系搭不上边;只有在“父传子、家天下”的社会里,才需要排世系记家谱,以确认一代代的上下血缘关系,从而维护一家一姓的家族专制统治。

周文王至孝王九世的家谱就铸在青铜器上

要想记录家谱,首先必须要有文字。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始社会时期,陶器上就已经有了刻划符号。在夏朝时期出土的陶器上,专家发现有20多种刻划符号,其中有些已接近甲骨文。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刻划符号里是否含有家谱,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在不能下结论。

我国正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一件收录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中,序号为“库1506”号的一大片牛肩胛骨上的甲骨文堪称世界家谱之最。“库1506”为一大片牛肩胛骨,1903年左右为美国人收藏,今藏大英博物馆,所载文字是一极为完整的、典型的殷商时期倪氏家族世系。有关本片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认为是伪刻的有胡小石、董作宾、郭沫若、容庚、唐兰、胡厚宣等先生;认为是真品的有张政朗、陈梦家、于省吾、饶宗颐、李学勤等先生。不过,近年来的学者,大多认为是真品。全片从右到左,共13短行,每行一句,除第一行为五字外,其余12行均为四字,行间无直线。陈梦家在其《殷虚卜辞综述》一书中将这件甲骨片定为武丁时期所刻,武丁是商代第10世23 任国王,距今大约有3200余年。这件家谱一共记录了儿(倪)氏家族13个人名,其中父子关系的11人,兄弟关系的2人。也就是说,这件家谱共记录了倪氏家族11代的世系。这件家谱实物年代之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商朝除甲骨文外,在青铜器上也刻有文字,叫“金文”。金文也叫“铭文”,常刻在钟(古代乐器)或鼎上,又叫“钟鼎文”。专家认定,这些铭文内容除了有些是记载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还有不少都是记述器物主人功德的。钟或鼎的主人,自然都是君王或贵族。因为记述人物功德是家谱的组成部分,所以由此可以说明,当时的家谱也同样可能铸刻在青铜器上。

到了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明显多了起来,有的铜器铭文多达四五百字。2003年2月在陕西省眉县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器上,有不少铭文已被专家破译,认定其中所记录的就有文王至孝王九代周天子的家谱。到此,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记录家谱已被确凿的实物所证实。

战国时《世本》为家谱的起始之作,魏晋后家谱逐步“开放”到官宦之家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制度虽然有了改变,但是君王“子承父业”的世袭制却没有任何改变。战国时有位史官撰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世本》,记述从黄帝到春秋时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都邑、制作等,该书的体例对后代的家谱影响很大,被视为封建社会家谱的起始之作。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政权仅传到二世即被推翻。继之而来的汉朝政权,从开国皇帝刘邦到末代君主汉献帝刘协,延续400余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巩固、健全与完善等方面,汉朝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上,有段汉献帝和刘备关于家谱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次日,献帝设朝,操(指曹操)表奏玄德(指刘备)军功,引玄德见帝。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一、当时的家谱叫世谱,意思是排世系的谱牒;那时世谱上还没有班辈用字,要想知道长晚,只有查世系才能知道;二、世谱中只有男性,没有女性;三、西汉孝景皇帝的名字叫刘启,是刘邦的曾孙,公元前157-141年在位。到东汉献帝时,时间虽然已长达约350年,但世系排列一点不乱。刘备的“皇叔”身份,是他日后打天下重要的政治资本。

清朝学者在宗谱序中写道:“谱牒之兴,始于《世本》。魏晋以后,有诸姓之通谱,有一氏之族谱。六朝隋唐门阀綦重,故欧阳公修《唐书》,聚数十家之世系缀而表之。当时通儒达人必有起例发凡之作,后之治谱学者皆奉此为圭臬焉。”

从这段序文中可以看出,在三国之前,家谱还是帝王之家的“专用品”;魏晋以后,才逐步“开放”到一般官宦人家。当时官宦人家记录家谱,是为了荣宗耀祖、显示门庭的高贵。如1999年发现的东晋王羲之家谱,内容浩瀚,有序、记、题、跋;有世系表、分居村落图;有祠图、坟图、碑记、先祖像、家规、家训;有皇帝敕诰、圣谕、诰命;还有懿行忠孝节义廉贞八类人物传记等。这些内容,有助于维护封建家族的统治,因而被统治阶级逐步推广开来。

到了唐期,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世谱便被称作家谱或族谱。《宋史·艺文志三》有司马光《臣寮家谱》一卷。宋代苏洵著有《族谱引》。此后,宗谱、家乘等种种说法也就相继出现。乘,意思是史书;家乘,即家族中的史书。

近几年陆续发现的宋代名人家谱很多,如包拯家谱、洪皓家谱、苏东坡家谱、陆游家谱、岳飞家谱、文天祥家谱等。这些名人的后代为了铭记祖先的功德,千方百计续修家谱,保存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史料,无论对历史学、人口学还是社会学的研究,都显得弥足珍贵。

明清之际家谱“普及”到百姓之家,

编修达到高峰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进一步普及到平民百姓之家。随着人口的增多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各个姓氏都在忙于编修家谱,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家谱编修的高峰时期。

那时候,由于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各个姓氏在编修家谱时,往往都以村落居住地为范围。为了相互区分,通常都给本家族取一个“堂号”,如王姓的“三槐堂”、李姓的“陇西堂”、唐姓的“晋阳堂”、徐姓的“东海堂”等。以上四个堂号,都是以祖籍地为名的。同一地方、同一姓氏也有不同堂号的,如安徽绩溪的胡姓,就是三个不同堂号的“胡”。

为了分清长晚,明清时代的家谱还多了一项“班辈用字”。“班辈用字”又叫“昭穆”,即父子排列次序,通常都是四字或五字句的顺口溜,押韵好记。从家族始祖开始,一代一代人的取名用字,都按班辈用字顺序,因此,一看或一听到对方的名字,即知长晚。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家谱不仅为中国人所重视,而且在海外也颇被看重。据报道,日本各学术机构所收藏的中国家谱,总数不下两千部。除了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也分别收藏一千余部中国家谱。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家谱,就是日本学者收藏并送回中国的。

2000年12月,由上海图书馆发起编纂的第一部包含全球华人家谱资料的《中国家谱总目》正式启动,中国、美国、新加坡和港台等地区几十家家谱收藏研究机构参与。现在,《中国家谱总目》已正式出版。随后,所有的条目将制成数据并上网,使这一珍贵的中华文献资料在新世纪发挥它应有的历史作用。■

猜你喜欢

世系家谱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关于黄帝世系的文献及其形成历程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2010上半年古籍拍卖会上的家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