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城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2009-12-08郭益鸿李社民党移山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09年7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发展

郭益鸿 李社民 党移山

摘要:通过深入调查运城市近几年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总体情况,结合实践和经验总结,重点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运城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农村新能源 发展 现状 对策

近年来,我市农村沼气发展迅速,现已累计建设沼气池12万余户,已成为推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全面了解全市农村沼气发展状况,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农村新能源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发挥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展现状

自2001年芮城县被农业部列为农村沼气小型工艺试点项目到2002年国家启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来,我市先后有13县(市、区)承担了国家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任务,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共发展户用沼气池122109户,占全市总农户89.9万户的13.6%,乡村级服务网点134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在建的有7处,建成投入使用的1处,大型沼气工程在建的11处。

1.1 户用沼气发展迅速、覆盖面大

截止2008年底,全市户用沼气发展到122109户,占全市总农户89.9万户的13.6%,占全省59万户的20.69%。全市13个县(市、区)按照占其总农户数比例排列前三位的是芮城、稷山、临猗县。全市户用沼气覆盖村共计2397个村,占全市总村数3188的73.78%,其中建设规模占所在村总农户的比例在20%以下的村有983个,20%~30%的有309个村,30%~40%的有452个村,40%~50%的有236个村,50%~60%的有162个村,60%以上的有244个村。临猗县占北堡村、新绛县大聂村等16个村建设规模达到村总户数的95%以上;建设规模达到100户的村有23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7.4%,建设规模达到1000户乡镇的如芮城县的西陌镇等有21个,占全市总乡镇数14.48%。

1.2 资金投入大

到2008年底,全市户用沼气等项目共投入资金39991.1万元,其中国家8928.08万元,省19630.81万,市560万元,县943万元,农户自筹9929.21万元。是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农民在农业上投入资金最大的项目之一。

1.3 沼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新绛县大聂村是个养殖村,全村308户,共建沼气池273个,使用率达到95%,一年四季几乎都在用。沼气的建成和使用,使该村不仅户均节煤1.5-2吨,省电200余度,节约生活开支600余元,而且大大减轻了家务用工,减少了环境污染。垣曲县英言乡马湾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总投资125.3万元,供气205户。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户用沼气的推广和使用,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一池三改”工作。清洁了农户庭院卫生,减少了疾病传染,深受农民欢迎。

1.4 “三沼”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增加

目前全市综合利用面积达到14.3841万亩,临猗、芮城、新绛等县广泛开展沼液喷施,沼液、沼渣做追肥,沼液喂猪等多项利用技术,年户均增收节支达到1500元左右。

1.5 多元化发展加速

目前全市省柴节煤炕连灶(吊炕)已发展2200户,生物质炉400个。其中吊炕盐湖区最多,达到400户,该区的蚩尤村,2008年初开始建设,目前已达15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0%。另外,临猗县山东庄村引进总结建设户用燃秸秆式的地暖,深受农民欢迎。

2 当前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能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情况看,尽管运城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还存在着许多制约运城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因素,要实现运城市农村能源清洁化、环境美好化,必须经验讲坛Experience Forum行业动态地方动态Local 经验讲坛Experience Forum加倍努力。

2.1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农民建池积极性

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是采取的国家投资一点,省、市、县配套一点,农民自筹一部分的投资建设办法。由于我市市、县两级财政状况因素的限制,在配套资金到位上存在缺口,部分村的部分农民建设使用沼气的积极性不大。据调查表明,万荣、临猗等平坦地区每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加上灶具配套费用需要2000元,而垣曲等山区由于池子开挖难,建一套需要2500元,按标准的“一池三改”要求建设,需要3700元左右。目前国家沼气国债项目的扶持政策,我市(除享受西部政策外)每建一池补贴800元(09年新增项目是1200元),省、市县共配套400元,合计1200元。其余由建池户承担。这样建成一个沼气池就要农户自筹1000~1500元,这对一些尚不富裕的农民来说难以承受,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沼气事业的发展,不少农户可望而不可及。

2.2 服务体系运行机制还不规范

户用沼气的建成和使用,一方面和消费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燃气灶一样,都有一个售(建)后服务工作。如灶具的维护(修)、零配件的更换等,另一方面还具存其特殊性,如沼料的投入、沼渣的抽取等,因此健全的后续服务是确保沼气正常使用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是从2006年才开始的,现已建成440个。目前存在二大问题:第一,已建成服务站大多数设备不全,运转不正常,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按建设标准,建一个服务站除了技术人员外,最简单的也需要3.5万元。而现有的沼气服务站都是用项目资金(每站1.5万元)扶持建起来的。这些资金,除去必要服务设备的采购外,按国家规定的“六个一”标准(即:一处固定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二,服务体系的市场化运作亟待加强。现在全市的沼气服务站大都是无偿服务,还没有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按市场化、规范化开展有偿服务进行运作的机制。存在着人员、网点的配备,收费标准,服务范围,服务项目等问题。

2.3 户用沼气使用率不平衡,大中型沼气及秸秆气化工程建设缓慢

从全市情况看,目前全市户用沼气使用率很不平衡。一些起步比较早,管理比较规范的县如芮城、临猗、稷山、垣曲、新绛等县的使用率在80~90%左右,好的村,使用率在90%以上;一些发展较迟,管理跟不上,沼料缺乏,靠近城郊的地方使用率在40~50%,个别的还不到30%。从年使用时间上,好的用户,一年12个月都在用,差一点的用户,仅在夏季、秋季5~6个月用,还有的一些用户,时用时不用。使用率不平衡,其原因,一是在建设初期,选址不当。一些村干,一些农户认为国家投资钱,先争取。在其使用中维护沼气、出渣等,怕麻烦,不想再用下去。二是因为农村养殖业格局的变化。过去家家养猪,现在随着劳力转移,养猪业向大户集中,有相当部分农民都不养猪了,造成一些已建沼气池没有原料进池,只好花钱购买猪、牛粪,少数户干脆停而不用,造成很大浪费。三是体系不健全,后续跟不上,影响沼气使用。在大中型沼气工程上2008年底,全市已批复大型沼气工程项目6处。目前除河津市隆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成外,其余5座工程因为资金及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还末建成。全市已批复的秸秆气化工程8处,已建成投入使用的3处,其它5处也因为资金及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还未建成。

2.4 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大

相关资料和我市部分县(市、区)使用情况表明,一座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所产的沼肥,相当于15公斤的氯化钾,40公斤的过磷酸钙和50公斤的硫酸铵。施用沼肥,可使耕地作物、果树等增产5~20%。从调研中看,我市在“三沼”综合利用上还存在着利用率不高、应用面积不大等差距。一是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少。我市沼气建设,主要以建池为主,对沼气综合利用的具体应用技术研究少,例如,我市果树面积大,利用沼肥种果树,在何种果树上,何时施用,怎样施用等问题,技术研究不深,这往往给具体的推广工作带来难度。二是沼气综合利用宣传力度不大。沼气综合利用涉及面广,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大,农民往往只知沼气做饭、点灯,而沼液喂猪、沼渣作肥使用面积较小,在其它方面使用更少,使得沼气综合利用率较低,利用面较窄,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

3 实现运城市以沼气为主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经过8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沼气工程、生物质能自用工程、太阳能利用工程的农村可再生能源格局,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已经和正在发挥着巨大贡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又好又快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我们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良好机遇,促进全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工作又www.ehome.gov.cn 42经验讲坛Experience Forum 好又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主要工作的发展思路应当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坚持又好又快的原则,建管并进,大力发展和完善服务网络,加快“三沼”利用、其它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形成沼气-生物质-太阳能农村能源新格局,为新农村建设、农业生态化做出巨大的贡献。

3.1 以建设为基础,稳步推进三项能源工程

3.1.1 沼气工程①户用沼气:继续在适宜农村、适宜农户建设8-10立方米“常规水压”、“水流布料”型户用沼气。2009年底完成24600户建设任务。②大中型沼气工程:按照大型沼气工程的施工要求和实施方案,督促在建的大型沼气建成使用。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解决好施工建设中的资金、技术问题。同时,根据市政府规模健康养殖计划的总体推进思路,选择一批养殖规模大、资金力量雄厚,推动力强的规模养殖场,继续申报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③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积极总结、探索养殖小区沼气、联户沼气建设经验,完成2009年67处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选报一批养殖小区、联户沼气项目,推动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1.2 生物质能利用工程①秸秆气化工程:要积极总结推广垣曲县英言乡马湾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的经验,完成全市8处的秸秆气化工程的建设任务,尽快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同时,以建设500~600立方米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为主。选择一批秸秆产量大、资金雄厚的村继续申报项目,发挥秸秆等生物质能的作用。②省柴节煤炕连灶(吊炕):总结推广盐湖区吊炕建设的经验,在全市选择一批重点乡、村,争取列入国家、省补贴扶持范围,进行建设推广。同时,总结临猗山东庄村节柴地暖边炉的做法,在全市示范推广。

3.1.3 太阳能利用工程以太阳能浴室、太阳能路灯推广为重点,选择一批重点乡、村,加快推广自用步伐,提高太阳能技术在全市的普及率和使用率。

通过以上三项工程的建设和推进,3-5年内,在全市乡村牢固形成沼气工程-生物质能利用工程-太阳能利用工程覆盖面大、使用率高的新型农村能源使用网络。

3.2 以服务为重点,加快后续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健全的服务体系是沼气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快捷的原则,根据“六个一”的要求,在充实完善县级服务站的同时,合理规划乡村级服务网点,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服务网点全覆盖,提高户用沼气的使用率。二是在目前全市已培训1160名初级沼气生产技工的基础上,选择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适合于乡村级服务网点的高级沼气技工队伍。同时加大对热爱沼气事业人和村干部进行培训,争取培训达到一村一个明白人,一户一个明白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沼气建管团队。三是积极探索总结一套规范的服务网点运行模式,解决好网点服务的内容、服务人员的报酬、网点零配件的购进,网点服务的收费等问题。

3.3 以技术为支撑,认真做好沼气建设、“三沼”利用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工作

3.3.1 沼料替代技术引进推广用秸秆发酵、残果、青草等其它生物质替代禽畜粪便技术,要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农民便于接受的替代技术。

3.3.2 引进和推广群众易接受,用材成本低廉的新型吊炕、地暖等技术。

3.3.3 “三沼”综合利用新技术实践表明,“三沼”利用,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明显。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在运用模式上如“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等进行规范化使用和推广,在运用范围上如“三沼”应用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产地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上总结和推广,在运用技术上如不同作物上的施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法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等。

3.4 以规范为保证,加强沼气建设各项管理工作

沼气工程、生物质能利用工程,太阳能利用工程等,从资金渠道上讲,既有国债资金、又有配套资金、还有农民自筹资金;从任务来源上分,既有国债任务、扩大内需任务、还有新农村建设任务、退耕还林任务;从建设力量上讲,既有技工施工的户用沼气,还有有资质的专业施工的大中型沼气,从使用建设对象上讲,面对的全市千家万户,同时,沼气还有一个安全生产、安全使用的问题。因此,强化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全市沼气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4.1 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资金使用上的规定,该配套的一定要争取配套到位,该自筹的一定要自筹到位,专款专用。同时管好各项资金。

3.4.2 加强施工管理规范要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批复作规程,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

3.4.3 加强信息报送管理规范各县(市、区)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及时报送建设的进度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按照要求,建好各种电子档案、文字档案等。

3.4.4 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杜绝在沼气建设的使用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发展
诊错因 知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