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考了多少分

2009-12-08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9年16期
关键词:功利总会分数

吴 帅

上世纪80年代,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看那一部叫做《聪明的一休》的动画片。很多故事情节都已经忘记,但我能记得起来的一个场景是,一休总是那么聪明,眯眯眼睛,念几句经,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我当时一下子就崇拜上了他,我想,如果我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变成聪明的一休,这样,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了。

在我年龄越小的时候,我得到的夸奖和糖果就越多,因为我看起来比一般的同龄人要聪明一些。在那些很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简单的、鹦鹉学舌式的中文复述式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仿佛无师自通,很轻易考到一个个令人羡慕的分数。

这一切,到了中学,才开始有了变化。在中学里,我又发现了另一件事情,如果我不学习,一切都会变得很糟糕,我仿佛什么都不懂,像一个无知的白痴一样。动不动数学就考个不及格,英语还有可能是20多分。这真是一个无比沮丧的发现,原来那种无师自通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其实,我不是一休。如果想考个好的分数,你不花费点大力气,多磨点时间在教室、书本上,那总是很不对劲的一件事情。

在整个学生时代,一个最熟悉的问题是:“你考了多少分?”这个问题总是在一次次考试后在耳边响起。

不同的人,不同的分数,总会有不同的回答——

“这一次题目太简单了,分数高也没什么意思,显现不出水平。”

“糟糕,我考砸了,我太紧张了,也没休息好,再加上那天考试又挺倒霉的,本来写对了,后来又改错了。”

“我觉得今天早上的NBA比赛很精彩!你看了吗?”请注意,他在转移话题。

学生时代,人们多以分数和成绩来划分交际圈子。分数高到变态的宠儿,总会被多数人认为未来必将有大出息,分数低到绝望的人,总会被人暗地里歧视、怜悯,又将是一个没出息的家伙,一个苦命的人。

我是一位经受过这两种极端境地考验的学生。这一切,即使是在我花了大力气考上大学后,仍然发现还是有人在问那个问题:“你考了多少分?”然后根据不同的回答投去不同的打量目光。

这一个问题的彻底结束,是在我们离开校园、迈进社会职业大门之后。

没有人再问这一个刺激人心的问题了。正当我要为告别那一种为分数而奋斗的不幸生活而准备雀跃时,我却吃惊地发现,另一个更残酷、更煎熬人的问题又时时在耳边响起:“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不同的人,不同的收入,也一样总会有不同的答案。相同的是,我们依然必须咬紧牙关,去为这种“分数”而奋斗。

有时,我仿佛感到自己置身于另一个更大的校园中,过着形虽不同但却神似的生活。多年以后,我依然一次又一次地萌生童年时的那一个念头,很想变身为一休,拥有他那一颗能解决一切难题的脑袋。

(韩雨卿摘自《广州日报》)

♥怦然心动

当我们做学生时,评价我们的是“你考了多少分”;当我们立足社会时,评价我们的是“你能挣多少钱”。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原本丰富多姿的生命,在社会功利的价值评价中,只能变得暗淡无光,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生命,当被赋予了功利的色彩之后,它也就丧失了它本身的价值!

有一位外国作家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 我们希望有一天,这个社会不再用单一的功利标准来评价我们生命的意义,把“你考了多少分”,换成“你快乐吗?”,如何?

适用主题:评价的标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平子)

猜你喜欢

功利总会分数
春天总会来
功在自己,利及他人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陈埭镇同乡总会
画与话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恶搞时总会有乐事发生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功利社会话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