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教学行走在学生的期待中

2009-12-07韩永平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灾害评价课堂教学

韩永平

古希腊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在梦中见到一位非常俊美的姑娘,久久不能忘怀。后来他请雕塑家按自己的描述,用象牙雕出了这位美丽的姑娘。皮格马利翁爱不释手,每天生活在她的身边,和她聊天,和她游戏,终于有一天,这位姑娘有了生命。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期待效应。

期待是人的一种意念,能够转化为动力,皮格马利翁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意念下,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则神话故事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果品德教师也能多从学生心理需要的层面、从焕发学生内驱力的角度去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需要,对每个学习环节产生期待,那么,学生的积极投入、全员参与以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就都不会成为难事。因此,让学生带着期待进入课堂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前准备要诱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作为品德课学习的起始阶段,课前准备一般是不能缺少的。但教师常规的布置一般都是从自己教学的需要出发,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学生大多也只将其当作一种任务去应付。为此,真正有效的课前准备,我认为并不在于材料收集的多少,而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1明白课前准备意义,诱发学习期待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课前准备的意义,变“老师叫我准备”为“我自己要去准备”。

如六下《天有不测风云》(浙教版)一课教学分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般安排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我国近年所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第二课时则是了解全国人民在灾害面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团结抗灾的感人事迹,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由于不少自然灾害学生没有亲历或感受不深,要弥补这一不足,课前准备十分必要。在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破坏的图片和数据等材料时,我们可以出示几张灾民的表情图,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表情如此沉重?你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吗?同时告诉学生,只有当我们完成了相关的资料搜集任务,才能揭开这些疑问,我们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认识也才会深刻。这一细节能使学生明白课前准备的意义,诱发学习期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诱发学习期待

只有当学生圆满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准备任务,对课堂学习充满信心时,才会产生期待,期待自己有好的表现,得到老师同学的赞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一般小学生都会有的期待心理。有了这种期待心理,学生才会非常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鉴于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时,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方法上的帮助。如《天有不测风云》第一课时的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去收集哪方面重大自然灾害的图文资料,都要一一落实,并提示收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如提供相关的报刊书籍、新闻视频、网址等,以降低难度,使学生比较顺利地获取有用的信息与资料。当学生完成这些必要的准备时,也就有效地激发了学习期待。

3课前准备中产生问题,诱发学习期待

如果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从而产生破解这些问题的心理需求,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问题诱发期待”。当然问题诱发期待需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一般来说,教师布置的课前准备作业可分两类,一是就事论事的准备内容,只要按照一定的路径,再花些时间就能完成;二是富有挑战性的、需要通过理性思考或抽象概括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的。这样就有助于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期待。

同样是《天有不测风云》一课的准备,除了调查、搜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破坏力的数据与图片外,还可试着对所了解的自然灾害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等进行分类。这一要求的提出增加了知识难度,学生可能会产生分类上的分歧和问题。这些问题就会诱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希望自己的疑问能在课堂上得以解决。

二、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深入期待

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主要体现在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关注与参与,而课堂教学实效也是在学生“期待——满足——再期待——再满足……”这一过程中实现的。要使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产生深入期待,教师应该努力做到:

1在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中引发深入期待

一堂好课,首先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吸引学生,不断把学生引向深入,大有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韵味。如《天有不测风云》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区劲松小学孔松黎老师在导入环节,先让学生观看震前四川的图片,然后这样引入主题教学:“在这山川秀美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那么幸福快乐。可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打破了天府之国的悠扬与宁静……今天,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再次回顾地震时的情景,细细感受灾区遭受到了怎样的破坏。”教师这沉甸甸的导语,引起了学生对汶川地震的强烈关注,激起了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地震现状的期待。

当学生了解了地震的危害后,孔老师又是这样引导的:“已经过去的20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除了汶川大地震,年初和年底,我们还遭受了哪些特大灾害?”从而使学生转入对南方雪灾和北方旱灾的了解期待。

在了解了2008年我国所遭受的自然灾难之后,孔老师继续把学生的学习期待引向深入:“事实说明中国的确是世界上天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遭受大自然无情打击的灾害史。这部灾害史里写满破坏、重创与悲痛。你知道我国近年来还遭受过哪些重大自然灾害的袭击吗?”继而,1998年的长江洪灾、2003年的非典肆虐、2005年台风桑美登陆、2006年的内蒙蝗灾等等自然灾害,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课堂教学就在这样环环相扣的期待过程中走向深入。

2在充满激励的评价启发中引发深入期待

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教师评价。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教师的评价中得到提高,道德情感在教师的评价中得到激发与培养,同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产生。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评价艺术,最起码的要求是尊重学生,注重激励。在《天有不测风云》一课的教学中,讨论2008年特大雪灾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时,有学生讲了当地老百姓用水困难,饱受无水做饭、烧菜的痛苦。由于他所讲的内容脱离了实际,同学们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于是老师很委婉地进行了启发式评价:“你所讲述的现象是存在的,但那是城市特别是高层住宅居民的困难,在我们农村,因为有池塘、水井等水源,一般可以解决自来水断水带来的燃眉之急。回忆一下,去年大面积停电给我们农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困难,想到了可以继续说……”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与鼓励下,一扫尴尬的神色,马上调整思路,作了比较

自如的回答。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凭着那种特有的职业敏锐,及时运用真诚的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与引导,不仅对被评价者本人带来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造就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

3用吸人眼球的教学手段引发深入期待

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期待,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天有不测风云》一课的教学,孔老师在讲述汶川地震时适时播放了当时记录地震的视频和村庄、学校、道路被毁以及从教室废墟里挖出来的一排排学生书包的照片;在讲述雪灾时呈现了风雪中高速公路上瘫痪着的密密麻麻的汽车和乘客忍饥挨冻的照片;在讲述洪灾和台风时,播放了1998年的长江洪灾、2005年台风“桑美”正面袭击浙江的视频,并配以灾民那凄怆惊恐的声音,虽然媒体穿插运用的时间不长,但恰到好处地真实再现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灾难,以强烈的视听刺激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期待,让他们对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有了深入了解,心中的感受不吐不快。

三、教学结果要满足学生的学习期待并引发新的学习期待

课堂教学的效果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同时也体现为学生学习期待的满足,这是我们评价品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也是激发学生新的学习期待的基本要求。

满足学生的学习期待具体体现在教学的认知方面,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浅显的政治、法律、生活、历史、地理等常识能初步识记,基本上能回答“是什么”“该怎么做”等问题,有的还要能回答“为什么”,初步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辨别是非;在思想情感方面,学生乐意接受所学的道德观念,产生对真善美言行的认同、接纳和仰慕,对假恶丑言行的否定、厌恶和憎恨的心理;在行为习惯上能通过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纠正错误的行为。当学生困惑得到排解,情绪得到宣泄,认识得到提高,行为有所转化时,他的学习期待也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又使他对品德课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了新的学习期待。

当然,要有效引发学生新的学习期待,除了原有学习期待的满足外,教师承上启下的启发性语言也十分重要。如《天有不测风云》一课的教学,孔老师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是这样过渡的:“灾难,夺走了我们亲人的宝贵生命,灾难吞噬了我们美丽的家园!面对躲不过的自然灾难,我们悲痛,我们哀伤,我们又该如何在灾难中奋起呢?我们又能去做些什么呢?下一节品德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到第二课时的学习,激起了新的学习期待。当老师布置相关的课前准备作业时,学生也就会比较自觉地去完成。

针对性地运用承上启下的启发性语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这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特别是现在的品德教科书有其紧密相连的教材体系和单元内容,且一篇课文又需要几个课时来完成的教学背景下,更显得十分必要。

总之,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品德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并满足其期待,是值得每一位品德教师探讨的课题,也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

责任编辑李红霞

猜你喜欢

灾害评价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