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进化 三网融合与下一代网络

2009-12-07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9年19期
关键词:三网广电融合

王 喆

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我们还都得80年代第一次转着拉杆天线用黑白也视看到《霍元甲》,记得在90年代初那昂贵的固定电话初装费和第一次见到“大哥大”时那种敬畏的心情。记得在90年代后明第一次笨拙地刮开上网卡的密码,用Modem拨号进入聊天室和邮箱的情景。而今,这一切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甩在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电视、卫星天线、机顶盒、路由器、宽带、光纤、二三百元的手机和固定电话。完美吗?享受吗?作为承载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接下来会向那个方向发展?这三者能够和潴进化吗?

当前我国网络发展状况

网络的演进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加速的——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和各种组织不断纳入一种网络组织形态中。而信息化则充当着网络社会的技术基础。在试图探究下一代网络之前,我们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当前网络的发展脉络,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1、电信网的发展

在70年代后期,我国就开始研制光纤通信系统,1984年已拥有卫星通信技术,到了20世纪末,电信又融入互联网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宽带互联网应运而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可以说,电信网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带宽,互联网无法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由此也令电信网衍生出多网并存的局面,如电话网、数据网、互联网等。

电话网和互联网都被广大个人用户所熟悉,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达到了5.8亿,包括固定电话用户在一起已有10亿规模。常用的ADSL就是通过电话网建立起来去访问互联网,而数据网主要是依靠互联网来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如ERP、CRM、VPN等,三个网络之间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互联网的发展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国,中国的网民数量也在2008年底超越了美国,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今年7月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继续领跑全球互联网;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

3、广电网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网(CATV)全长已达到了四万多公里,已形成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网络,联通全国300多万公里有线电视网络,连接了1亿多有线电视用户。这也是我国广电事业积累的最宝贵资源。

与电信网、互联网不同,广电部门并没有一张能够联通全国的大网。最初的有线电视网大致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传输网和县级传输网四级,各地有线广电网大部分自成体系,互不联通,在机制、资金、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困难。时至今日,广电总局正在要求各地网络自下而上进行逐级整合,以期形成一张全国性的大网。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由于互联网在未来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主要受制于带宽,电信网未来的业务也包括互联网部分,因此在下面的文章中对下一代互联网不做过多阐述,在而是准备将重点放在下一代广电网、电信网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上。

1、下一代电信网

当前,全球电信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传统电信网正在向下一代网络演进。那么,未来的下一代电信网将具备什么特征呢?

传统电信网是以业务建网,诸如电话网、FR、ATM、互联网、MPLS、SDH、WDM等等,一个典型的大型电信运营商通常至少有20~30个这样类型的网络,致使整个电信网的管理变得十分复杂,运营成本十分高昂。既不利于运营商的经营,也不利于用户的使用,正是这两个因素使得电信网朝着第三代电信网发展。因此,未来的第三代电信网将以电信业务的综合为目的,降低运营成本,促进电信业发展。并根据电信网的设计理念来改造IP网,使之成为真正能用于电信目的的IP网,这将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方向。

总体而言,下一代电信网是一个以商业经营为目的的网络,它必须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并且应该保证网络是足够安全的。所以,它应该是一个拥有丰富地址资源的IP网络,并拥有Internet 网的灵活性与电信网的高稳定性。

2、下一代广电网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NGB)将使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从单一的节目传输运营商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并构建一个海量节目与信息提供平台,形成由消费者主导的业务提供模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消费终端的多样化和融合化。

以上三点是广电总局对于未来NGB的规划,目前广电未来两大新业务——数字电视和CMMB正在推动NGB的发展。广播电视数字化是NGB的基础,以此来解决双向互动问题。而CMMB则让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有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已达5000万户,占整体有线电视用户30%以上,有超过150个城市在进行广电网双向改造,双向网覆盖用户超过2500万,NGB将单向的广播电视网络改造提升为双向、宽带、全业务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由此来看,下一代广电网具备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清晰:

1、由小网向大网转变,各地有线网络整合,逐渐形成一张全国性的大网。

2、由模拟向数字转变,数字信号在未来将会淘汰模拟信号,有线电视网络的带宽将会利用得更好。

3、由单向向双向转变,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这意味着北京的用户可以在家里点播上海的节目,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需求上传到网络,再通过网络来满足。

从这一规划来看,广电系统的意图很明显:用十年的时间来建设一张全国性的高带宽双向网络,将已经完成数字化改造的广电网络彼此相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为未来更多的增值业务,如互动电视、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提供网络基础。这一过程是现有网络的平滑过渡,并非在现有网络上重建一张大网,想要织出这张大网的,绝不仅是广电自己。

3、三网融合与下一代网络

我们刚才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电信网与下一代广电网。而下一代网络,就是要将这三张大网融合在一起,在技术上均采用统一的协议,将语音、数据、图像结合在一起进行无缝链接。这就是所谓的三网融合。对于消费者来说,“三网融合”是指能够在不同终端享有观看电视节目、互联网上冲浪和通信业务。从长远看,三网融合最终结果是产生下一代网络,它不该是现有三网的简单延伸和叠加,而应是各自优势的有机融合。

在1998年,我国政府就已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在过去十几年,依托IP技术的发展,电信网与互联网已经融合,有线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融合进展也较为顺利。然而,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却存在着较多障碍,发展速度远远低于业内人士的预期。即使是在融合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的前述领域,也面临着寻找深层次融合驱动力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九五”、“十五”,乃至“十一五”计划当中一再重申“三网融合”,但这并非一件易事。在2009年4月15日,国务院正式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规划中,国家再次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要求。实际重点是广电网如何与电信网进行融合,但这仍需一定的时间。

虽然从总体上看三网融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这三个行业在建设、所有权、运行和管制等方面有各自独立的基础设施、业务范围、技术也各不相同,传统的行业观念和运作模式总会延续一段时期;另一方面,行业间全方位的合作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再次,三网融合带来的各种业务和应用的重新整合,也必然会带来转变和各方面复杂的利益关系的调整。所以,“三网融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天然的鸿沟

10多年来,电信网和广电网并未像政府希望的那样互相“融合”,不仅如此,而且连自身的演进也没有完全结束。抛开技术层面不谈,这又是为什么呢?

1、经营性质不同

从当前来看,电信网和广电网的经营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电信网是一个纯粹的运营网,运营商必须保证对委托给它的信息业务原样传送,不能进行任意删改,否则无法保持其运营商的中立性质。

而广电网正好相反,运营者必须对广电网发布的信息进行编辑加工而后才能传输。同时,广电网还承担着传播新闻的工作,并履行着基础教育的任务。

所以说,从运营的角度来讲,二者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有着天然的鸿沟。在观念上存在较大区别,市场化程度也不同,不均衡发展的产业格局难以有力的推动三网融合。换而言之,一个会花钱也会赚钱的企业和一个只会花钱却不太会赚钱的企业能否合作愉快,这是个未知数。

2、缺乏深层次业务需求

在广电的战略规划中,CMMB是广电力推的业务,也是NGB发展的重要支持,作为广播和通信网络的载体,CMMB也应是推进广电与电信网融合的业务之一。目前中国移动已要求所有的TD-SCDMA手机都要加入CMMB功能。这本是件好事,但从目前来看这一业务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数据显示,TD从去年4月1日商用至今,一直效果平平,到最近才发展了百万用户。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当新产品进入市场时,需要对老产品有一定的替代性,不论是性能还是价格上的替代都会有效果。目前,3G手机除了多一个摄像头之外,和2G手机并无本质区别,但在价格上普遍高于2G手机,资费也不比2G低,对2G手机没有替代性。这也是移动为什么要在3G手机引入CMMB的原因。从这个角度上讲,CMMB成了TD手机的帮手。

但是用户对捆绑CMMB功能的TD手机不是感兴趣,因为手机自身的功能不强,价格较高,而且CMMB功能还要一个月收费12元(仅有一个免费频道)。与此同时,用户目前又没有长时间观看手机电视的习惯,势必会阻碍用户使用TD手机的热情。

由此来看,CMMB虽然是好的,但是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相应的产品有没有满足这些需求,这才是运营商最该关注的。从目前来看,这种捆绑是属于自上而下的创造需求,再将需求强推给用户去接受。其难度远要比满足用户自发的需求为多。

3、对客户需求解决方式不同

从上文对CMMB业务的探讨可以看出,满足用户的需求远远要比为用户创造需求容易。在这方面电信一直比广电成功,当然这也是其天生的运营性质决定的。电信的产品是依据市场而制定的,在数量和功能方面都比较丰富,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任何产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需要形成规模,才会产生效益。用户数是产业规模最直观的指标之一。电信的产品非常符合这一规律,它们总是在初期费用高昂,随着使用者增多而逐渐降低费用。大家应该还记得90年代数千元的固定电话初装费、一两万元的“大哥大”和好几块钱一小时的上网卡,当然还有那好几毛钱一分钟的手机费。发展到今天,这些费用也就是过去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而且服务质量较之过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在当时面对高价格的产品,仍然有人在抢先消费。说明这些产品可以满足他们当时的需求。这些“早收上来的费用”可以用来建设网络,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可以投入到再生产当中。用户规模扩大自然会带动服务价格的下降,提升服务的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同时也是企业的正常运作方式。

相比电信而言,广电行业相对要背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公益性,在产品的设计与规划方面容易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不一定能做到最好。最为明显的就是内容,在90年代,有线电视刚刚普及的时候,一般家庭大约可以收到40个频道,而现在依然是40来个频道,每个月的有线电视收视费也与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广电在市场化的程度上比较滞后。从传统业务的角度来看,业务增长的势头也比较缓慢,收入来源主要靠广告。而广告的增长也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并且在这些年当中还被其他的媒体分化了很多。

面对传统的业务受到蚕食,新业务用模拟方式又没有竞争力的情况,1994年广电系统开始进行数字化引入,但是至今也没有全部完成。究其来源主要是自身资源有限,广电虽然提倡整体数字转换,送机顶盒,但是只能花政府拨款来进行。所以说,广电由于自身条件所限,营运能力较差,导致收入一直以来没有本质提升,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但是并没有利用好这座“金矿”。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广电多年来都是走在“创造需求”的路上,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概念。但是这些概念有多少能够吸引用户跟上来,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在此我们无意统计,只是想说一句:广电的下一代网络推进工作,还有不少路要走,即便是创造概念,也需要丰富的多方资源作为保障,电信也许具备这个实力,而广电却不一定有。

未来之路

虽然广电网目前没有双向模式、全国布网也有限,而电信运营商则面临着电信网带宽的限制,但是两者并没有走上优势互补的道路。反之,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对技术的乐观,对自己实力的过分认同,让两者一直以来都是各自为政,两者都希望将对方的网络纳入自己的未来规划中,所以也造成了现在技术网络的两条路线。

无论怎样,电信网、广电网都在朝着下一代网络迈进,这不仅是国家对行业的要求,也是是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随着网络业务的变化,电信网通信业务收入增长放缓,电信运营商希望占据视频传输市场,丰富宽带网的内容,提高电信网的效益。而广电网络更急于扩大自身实力,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带宽优势。如果不能组成一张网,则严重抑制了其规模发展的能力,甚至无法形成统一的收费体制。眼看电信运营商满载而归,广电的危机感渐渐丛生。加之总局的政策快马加鞭,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便闹得如火如荼。

猜你喜欢

三网广电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刚柔并济
成都市“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研究
广电5G网络股权结构尘埃落定,“全国一网”整合在即
破次元
融椅
黑龙江2017年将全面进入“三网融合”时代
广电车盒子全国首发广电车联网项目同期启动
湖南将全面推广三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