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爹妈中国娃

2009-12-07黄邦汉

环球慈善 2009年7期
关键词:女婴福利院子女

黄邦汉

美国人为什么要收养子女?这个问题不难理解。他们中相当比例是因为有生理问题而不能生育,但热切地想体验为人父母的乐趣。另外,美国的单身者尤其是单身女人比中国多得多,她们即使有生育能力通常也不生孩子。但当她们年龄渐长时大多也强烈希望有一个甚至几个孩子,这就只能通过收养这条路。也有一些家庭已经有了亲生孩子,还是愿意收养。问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的说是“喜欢大家庭”;有的说亲生孩子长大了,想再享受一次带小孩的乐趣;有的则是想给被遗弃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但有两点他们与中国收养父母不同:一是没有“接续香火”的想法,二是并不指望孩子养老。在美国,法律没有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相反,他们认为养育子女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养老送终是很不道德的。

美国人之所以寻求国际收养,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通常也首先想从本国同种族中收养子女。参与国际收养的基本都是白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本国愿意送养孩子的白人家庭越来越少。于是,其中一些人转向收养黑人孩子,但遭到一些黑人团体的强烈反对,只好望而却步了。另外,现在美国实行的是“公开收养”,即收养父母和送养父母相互了解,被收养的孩子不仅知道实情,还往来于两个家庭。有些送养父母后来“改变主意”,要讨回孩子时,往往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这让很多收养父母“心碎不已”,也使得准备收养者心存疑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转向国外寻求收养了。当然,也有的收养者想“做一件新鲜事”,美国是个多种族聚居的移民国家,一个文化“大沙拉”,美国国民似乎有一种面向世界的天性。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要到中国来收养孩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中国有相当数量的健康女婴可供收养。

被中国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儿童,除少数残疾者外,绝大多数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不得不实行严厉的人口控制政策,一些人为了获得生儿子的机会,就遗弃了女婴。部分被弃女婴幸运地活下来,被辗转送到儿童福利院。一时间福利院的孩子数量猛增。甚至是孩满为患。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但毕竟不能使孩子们生活得像在家庭里一样幸福。

1992年起,我国先后颁布了《收养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等法规,中国在将收养纳入法制轨道的同时开放了对外收养。

而健康女婴正是美国收养家庭梦寐以求的。他们普遍认为女孩更可爱,更容易喂养(当然收养到男孩“也很好”)。调查显示,从中国收养的孩子98%以上是女孩。大多数美国父母愿意收养周岁之内的婴儿,越小越好。多数人自然愿意收养健康婴儿,也有一部分家庭有意收养残疾婴儿,他们通常先了解婴儿残疾的情况,然后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治愈,如果可以。收养后会立即开始治疗。按照我国规定,第二次收养的孩子应为轻疾者,一些外国父母也能接受。而最不能被接受的是那些有先天精神疾患的孩子。国内收养者普遍希望能够挑选到“最漂亮最可爱”的孩子,但美国父母不挑剔,他们几乎都认为自己收养的孩子非常漂亮,这也许因为,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乃至亚洲人长得都差不多。

其次,很多美国人对中国的收养政策、程序以及人民友好程度、社会安定状况等感到更加满意。

各国收养法规、政策、程序和收费不尽相同,有的相去甚远。美国人可以去几十个国家收养子女,通过比较,他们普遍反映,中国收养法规明确,政策开明,程序简捷,收费合理。

例如:中国法律规定,30岁至60岁的外国夫妻以及单身父母都可以参与收养,单身异性收养年龄相差须达40岁,这让更多的人有资格参与收养。

中国由“国家收养中心”统一受理国外收养申请,方便、快速又可靠;而一些国家没有相应机构,美国夫妻在异国他乡自己寻找,历尽艰辛,花费巨大,呆上—年半载,也未必能收养到孩子。

中国规定,收养父母至少一方必须亲自来华办理收养手续,虽然增加了开支。但美国父母为能够亲眼看一看孩子出生国而欣喜,他们普遍认为了解子女出生国的文化以及保持与它的联系十分重要。这比某些国家托人将孩子送到美国机场,然后与收养父母“一手交钱、一手交人”的做法更科学。美国父母在华办手续逗留时间通常三五天至十来天即可,且多在省会城市集中办理,不少人还实地参观了孩子所在的福利院——他们孩子的“老家”。

收养中国儿童,美国家庭需要向福利院捐款3000美元左右。很多国人感觉这有买卖儿童之嫌。其实,这是国际通行的办法,美国人也能够接受。他们认为,收养的孩子受到过社会尤其是福利院的悉心关照,给予一定的补偿理所应当。他们也希望改善其他尚未找到家庭的福利院儿童的生活条件。即使结束收养,很多美国父母还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自觉自愿地给孩子原来的福利院寄上几百美元。

很多中国人还担心,这些被收养的孩子会不会在美国当佣人、做童养媳,甚至用作药物试验对象?

带着一大串问题,我去美国做了深入实地的考察。发现,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简称FCC)在当今美国社会中处于中产阶级上层,全系白人。他们的年收入明显高于同期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而且对孩子的照料十分耐心、周到和科学。在被问及自己的中国孩子时,他们用尽了英语中描述孩子的褒义词,总是称孩子为“宝贝”、“甜心”、“公主”、“天使”,无一不说自己的孩子“非常可爱”、“非常聪明”、“非常容易带”等等。孩子也成为夫妻之间的凝聚剂,这类家庭的离婚率远远低于美国平均水平。与中国养父母对孩子尽量隐瞒收养事实相反,美国父母通常都会对中国孩子实话实说。中国菜世界有名,FCC家庭对此更加偏爱,经常带孩子去中餐馆。他们既可以在这里大饱口福。又可以领略中国文化,还可以扩大交际。

也有一些中国人认为,本国的儿童被外国人收养是国家的耻辱。确实,如果中国根本没有弃婴现象,或者这些孩子都能及时被中国家庭收养,是最理想、最欣慰的情况。无论福利院的条件如何改善,也绝不是孩子成长的最佳场所,他们在身心发展上总会存在或轻或重的问题。我国政府放宽了领养规定,但因为种种原因,仍有不少孩子滞留福利院。那么,国际收养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解决办法,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开明做法。而那些FCC家庭,因为有了中国孩子,对中国也有了特殊的感情,往往成为中美友谊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当然,跨种族、跨国家的收养家庭也面临一些挑战,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认同。现在,多数被认领的中国孩子年龄还小,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的美国父母已经未雨绸缪。他们鼓励孩子学习中国文化,希望能够比较平稳地度过这一危机。

我们衷心希望这些曾被抛弃、却又得到中国与美国两个社会共同关爱的孩子,在大洋彼岸。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

猜你喜欢

女婴福利院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BABY,COME BACK
为救女婴列车提速早到
外婆丢弃患病女婴 涉嫌故意杀人被判刑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爱心彩笔”进入福利院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