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009-12-04胡昌林袁武振

理论导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

胡昌林 袁武振

摘 要:中共陕西党组织在领导陕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在坚持党的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陕西形成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总结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对于新形势下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陕西党组织;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5.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10-0058-03

在陕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陕西党组织领导本省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经过数次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血与火的考验,推翻了国内反动派在陕西的黑暗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的伟大胜利。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中共陕西党组织领导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对于深刻认识中国革命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新形势下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水平,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把陕西建设成西部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共陕西党组织是领导陕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力量,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是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中共陕西组织成立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把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陕西实际密切结合,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提出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和行动纲领,为陕西人民指明胜利前进的方向,成为领导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流砥柱。

大革命时期,初建的中共陕西党团组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协助国民军抗击北洋军阀对西安的围困,支持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开展活动,开创了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局面。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刚成立的中共陕西省委遵照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提出“党到农村中去”、“党到军队中去”的口号,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旗帜,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积极进行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和陕西边界地区相继成立了中共陕西省委、川陕省委、鄂豫陕省委、西北工委、鄂豫陕特委、陕甘晋省委、陕北省委、陕甘省委、陕甘宁省委、西北特支等10个省级党的组织。在此期间,中共陕西省委先后组建和领导过14个特(市、工)委、5个中心县委、23个直属县(工)委,还在杨虎城部第十军建立了军委,在新编十四师建立了特委,在十七师建立了军委,西安事变前在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的几个师、旅和不少团、营都建立了党的组织。

尤其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陕西省委遭到8次大破坏和4次小破坏,重建和改组了17次,更迭过14任省委书记。坚强的陕西党组织历经艰难险阻,多次力挽危局,坚持武装斗争道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创建了一大批革命武装和渭北、陕甘、陕北、陕南等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落脚西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组织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宣传、武装自卫等救亡运动,和国民党顽固派镇压群众、破坏团结抗战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唤起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热情,促进了陕西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陕西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秘密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组建军事力量,配合人民解放军抗击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根据地的进攻,支援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在陕西的统治,解放了全陕西。

陕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以无限的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赢得了陕西人民的信赖和拥护。经过长期革命烈火的千锤百炼,陕西党组织成长为陕西革命史上最先进最强大的领导力量。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陕西人民和全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武装斗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共陕西党组织领导革命斗争的特点之一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共陕西组织从大革命失败血的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只有掌握枪杆子革命才能成功。

与南方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呼应,中共陕西省委根据中央的决策,于1927年冬至1928年春夏,在陕北、陕东、渭北等地组织领导了多次反抗国民党的武装起义。主要包括1927年10月由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领导的清涧起义,1928年5月由唐澍、刘志丹、许权中等领导的渭华起义,1928年5月由许才升、吕佑乾等领导的旬邑起义,同期还有赵新三等领导的淳化起义,王泰吉等领导的麟游起义。三原、泾阳、礼泉、永寿、澄城等县的农民 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了“交农”罢耕、围困县城、驱逐反动驻军等政治斗争。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中共陕西省委在国民党地方部队中组织了甘肃两当兵变、靖远兵变、西华池兵变以及省内的耀县起义、安康起义等大大小小数十次兵变。上述这些武装起义和兵变虽然大都失败了,但它们在白色恐怖的严重时期,在三秦大地树起了工农武装斗争的大旗,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极大地振奋了革命群众的斗争精神,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干部。

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和艰苦探索,中共陕西组织先后创建了渭北游击队、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九军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等几支地方红军。在地方红军队伍和游击战争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中共陕西组织领导建立了红色武装割据的渭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联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黄河流域创建的一大块革命根据地,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陕甘等省的统治,在西北高原上第一次把汉、蒙、回各族人民团结在苏维埃的红旗之下,有力地推动了陕西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中共陕西组织在根据地内建立健全了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和人民政权组织,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革命武装提供了兵源、物资、情报和休整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导致南方工农红军被迫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情况下,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对中共中央和各路主力红军确定长征落脚点和革命新的出发点、建立全国革命大本营提供了一个现成基地,从而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自1935年10月19日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此后直到1948年3月23日从吴堡县川口村东渡黄河最后离开陕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生活了13个春秋,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斗争的胜利。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三、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共陕西党组织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坚持的重要法宝

近代中国的国情还决定了中国革命有必要和有可能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革命阵营,使革命事业的胜利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大革命时期,中共陕西组织坚定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帮助中国国民党建立陕西的各级组织,诚心诚意地同一切拥护民主、科学、进步,反对军阀独裁统治的各界人士相协作,共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使陕西成为全国国民革命运动最发达省份之一,西安与广州、武汉遥相呼应成为中国北方革命运动的中心。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党组织在开展武装斗争中,提出“红色、白色、灰色”的建军路线,强调在建立以贫苦群众为基础的革命武装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国民党军队和非法武装开展兵运工作和化解收编工作,尽最大努力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共陕西组织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加大对杜斌丞、杨虎城、张学良、孙蔚如等民主进步人士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统战工作,全力推动十七路军、东北军同红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关键。之后,中共陕西组织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将统战工作扩大到国民党政权阶层、中间人士(各地绅士)和广大农村,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全省的抗战力量,调动起各阶层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志。毛泽东对中共陕西党组织的统战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盛赞对杨虎城第十七路军的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典范”。1940年12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所提出的“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十六字方针,就是根据陕西党组织的统战工作经验概括出来的。陕西党组织的这些经验对整个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工作 ,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共陕西党组织正是通过统一战线工作,赢得了最大多数力量的支持,使党在群众中拥有崇高的威望,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共陕西党组织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胜利的根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和全国胜利的根本条件。

大革命时期,陕西的中共党员李子洲、魏野畴、刘天章、 雷晋生等创办进步刊物,魏野畴、王尚德、耿炳光、黄平万、吴化之、刘含初等举办平民学校、暑期学校,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 提高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意识 ,促进了全省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组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在有利于贫农、雇农的原则下,发动群众抗粮、抗税、抗捐、抗债,开展分粮、分地斗争,极大地 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 参加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严密的包围和封锁,中共中央、西北局一方面缩减机关干部和非生产人员,一方面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有效地减轻了边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压力。人民群众为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关心民众生活、为人民谋利益的感激之情,自发地向毛泽东主席赠送了“人民大救星”的牌匾。中共陕西组织正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确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使得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群众的要求,极大地动员和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革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陕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时期,都涌现出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参军参战的动人场景,都有人民群众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民军队送情报、运公粮、抬担架、养伤员的英雄壮举。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正是陕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赢得全省解放的根本原因所在。

陕西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陕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全集》 (下转第63页)(上接第59页)记载的有名有姓的27152名革命烈士中,建党初期牺牲的28人,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6550人,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2910人,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8004人,还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为革命献身 。先烈的鲜血洒遍了秦岭南北、渭水两岸 ,刘志丹、谢子长、魏野畴、李子洲、刘天章、王尚德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五、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陕西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1935年至1948年,延安和陕甘宁根据地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八路军、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和指挥中心。在这片土地上,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六届六中全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二月会议等一系列关系革命全局的重要会议,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在这片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系统地阐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由此成熟并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局部执政的伟大实践,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边区党委和政府带领广大军民全力奋斗,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全国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示范区,为新中国的建设安放了第一块基石。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国内外瞩目和广大进步人士向往的地方,成为中国共产党面向海内外的“窗口”和走向世界的起点。也就在这片土地上,培育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要“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倡导:“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胡锦涛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新的形势下,延安精神也正是陕西和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在陕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袁武振.陕西近现代革命史[M].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1997.

[3]袁武振.论陕西人民革命斗争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J].商洛学院学报,2006,(4).

[责任编辑:陈合营]

猜你喜欢

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群沟通机制有效运行的结构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