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村官成长为新的社会精英
2009-12-04罗宗
罗 宗
2009年各地新一轮的大学生村官选聘活动已经结束或正在进行中,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进入了村官队伍,奔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他们必将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
中组部制定的“五年选派10万大学生村官”的宏大计划,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部门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积极落实。一开始,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到底能不能沉下去,融于村民中间,在村庄扎下根存在不少疑虑,但到2008年底,各地频传的捷报,种种利好消息,无不让人心头一亮。一年多以来,很大比例的大学生村官都在农村扎下了根,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科技优势,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找到了新路子,打开了新局面。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更是凭借业绩和民意进入了当地村的“决策层”,成为了基层的顶梁柱。
河北迁西县新集镇孙家峪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年仅24岁、选聘到村任职的女大学生李高歌先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委员,后又以全票当选支部书记,从而成为该县历史上第一位到村任职女大学生村支书。
江苏铜山县公开选拔51名村支书,大学生村官们,这些20来岁的大学生,“真刀实枪”地与各路人员展开大比拼,竞争此一责任重大的岗位!
这两件事,南北呼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说明中央选派大学生村官这项重大人才战略部署,在这些地方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大学生村官当上村支书,这是他们扎实工作、为民谋利获得群众拥戴的结果,是他们扎根农村的开始,是新农村建设的福音。大学生们到村任职,国家寄予了厚望,社会给予了关注,成为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大学生走乡进村,对农村的建设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件好事。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考验,大学生村官适应了所在乡村,业绩突出,成为了广大农民名副其实的“致富领头雁”,受到了群众的拥戴,自然可以扎下根来做真正的村官,就能较长时间地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对在农村有所作为、既能脚踏实地干工作,又有开阔视野,关心国家社会,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有志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大学生村官,国家在政策上,正在不断地出生激励机制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时,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留下自己宝贵的青春记忆,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为农业、农村做出了自己贡献,国家和社会也不会忘记。■
(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