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2009-12-04李英
李 英
中图分类号:O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85-01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
一、学好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创新精神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切实抓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不论是将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而产生出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产品的创新,还是更高层次的有发明、创造的创新,都必须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一般说来,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创造,越是高层次的创新越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通过对试验或具体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其次,加强试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思考、动手、设计的能力,既要鼓励学生实验规范的养成,更要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
二、设疑启迪,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能否大胆思考,善于思考,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才能促使化学能力的掌握和运用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要紧密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逐步提高。
化学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应多设疑问,层层递进,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较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像,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四、首脑并用,激发兴趣,发展创新能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动手与思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动手能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人人动手,实际操作,认真思考,教师点拨再进入有效操作,把动手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自然地将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手动、眼看、口说、脑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使学生大脑中形成广泛的联系和鲜明的形象。其次,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沿着由“动作思维——形象——抽象思维”发展,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学生实践中更趋于准确、深刻。
五、调动学习兴趣,挖掘创新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创新动机。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趣味实验的设计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如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灭火器原理时增加“灭火器灭火”实验;在讲二氧化碳制取时增加“鸡蛋潜水艇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并进而转化为创新动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化学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教学求异创造能力。当今的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学的改革,还要适应我们社会的改革,为推动人才建设尽我们的全力。要学生创新,向学生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首先教师有责任对自身观念和行为进行创新,才可以适应教学上的创新。教师应该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去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然后让学生享受成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