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贺岁档“三枪”将票房最高
2009-12-04艾辉
艾 辉
金牌电影发行人 高军
1997年年底,刚吃完韭菜馅饺子的冯小刚在北京新影联三楼放映厅,亲眼看着电影《甲方乙方》内部放映时,葛优张开嘴半天了,荧幕才传出“地主家也没余粮”的声音。将自己酬劳与票房捆绑的冯导当时百感交集,突然大哭起来。站在一旁的高军刚刚陪他吃过饺子,两个嘴里味儿还没有散尽的电影人,只能互相挺住。没想到,这一挺,中国电影的“档期”概念初步形成,特别是“赢贺岁档则赢天下”成了众多影人的共识。而今年贺岁档将出现前所未有的“赛车”现象,粗略计算将有20部左右的电影进行鏖战,而大片进入12月之后尤其密集。对电影档期有深刻了解的新影联副总高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给出自己的预测: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将力拔头筹,而《锦衣卫》则紧随其后。
高军
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副总经理、盛世华锐电影投资公司总经理,著名电影营销发行专家、策划人,与赵军、吴鹤沪齐名电影发行领域的“三剑客”。
贺岁档初见雏形
“葛优比较保守的,从60万的片酬中拿出10万做捆绑”
高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事了30年的电影市场营销,参与策划了数百部电影的市场营销,其所掌管的新影联,占据了北京影院市场的八成份额,在电影市场的票房统计领域,有这么一个未成文的定律:新影联的票房数据乘以10,便是这部电影当时大致的票房总额。他是见证中国档期逐渐成熟的关键人物,也是他见证了冯小刚从一个电视剧导演如何成功地作为电影导演立足,而冯小刚的崛起,巧合也是中国内地电影档期概念形成和逐渐成熟的标志。内地第一部成熟的贺岁片《甲方乙方》投资400万,在北京一地就全部收回成本,票房达到1156万,这是一个奇迹。而且该片也是目前单片宣传跑城市最多的一部,主创马不停蹄一共跑了20多个城市,在各地影迷见面会上,“葛优的屁股就没落下来过”,一直在签名。从第二年开始,冯小刚连续推出《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两部贺岁片,隔年推出《大腕》,冯小刚的名字几乎成了贺岁片的代名词。
南都娱乐:在内地,应该说哪一年是档期概念初步形成的,在这一年里,是不是冯小刚成为时势造就的英雄?
高军:1997年,是内地档期概念萌芽并形成的第一年,但根源还要从1995年说起。1995年春节,成龙的《红番区》在全球华人居住区域全球上映,我们当时引进了这部电影,也打算在大年三十公映。你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影院有个不成文的传统,那就是一到过年,影院也关门了,没有人来看电影。但为了这部重量级的电影,我们说影院开门,员工上班。结果非常火爆。到了1997年,我们觉得应该打造内地真正的贺岁片。当时我们就开了一个会,确定了几个标准,第一不选大导演,比如当时的张艺谋、陈凯歌已经成熟起来,选年轻导演,更好控制一些。第二,选成熟的电视剧导演,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观众缘,而且也能够清楚什么题材吸引人。最后,我们选定了三个人:郑晓龙、赵宝刚和冯小刚,冯小刚还是排第三位的。郑晓龙交上来的剧本,就是后来拍成电影的《刮痧》,写的是中国家庭在美国的故事,但不太符合贺岁的气氛。而冯小刚的剧本就是《好梦一日游》(后改名《甲方乙方》)。
南都娱乐:我听说这个剧本也改动了不少,冯小刚在这个过程中也算受了不少的煎熬?
高军:剧本改了11稿。我们当时请影院经理、售票员工都参与了意见,其中一个女经理就提出:葛优和刘蓓扮演的地主地主婆还不够狠,就得像黄世仁对待喜儿一样对待傅彪,让他下跪。冯小刚一听,这他妈的都什么建议啊,好吧,我试试。结果当然非常好。
第一次内部放映时,我当时就在冯小刚的身边,放映员经验不够,导致声画不统一。后来,这个放映员当场就被开除,走人回家了。我们又在北影厂放了一遍,效果就非常好了,大家都很喜欢。当时冯小刚压力也很大,前期都是白干活,他的酬劳是与票房直接挂钩的。而葛优比较保守,当时拿的是60万片酬,然后在我们说服下,拿出10万做捆绑,当时如果他大胆一些,拿全部的片酬出来,收益会更大。从这部电影开始,国内贺岁档才算初步形成了。第二年,有几部电影也想尝尝甜头,比如《好汉三条半》、《防守反击》、《大惊小怪》等,但这几部电影的票房加到一起还不及冯小刚《不见不散》的一半,厉害吧!
大片概念形成
“张伟平在《英雄》上的回报率高达1400%”
2002年,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拍摄了国内第一部被称之为“大片”的作品《英雄》。从此,贺岁档的格局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首先贺岁片不再单纯是轻松喜剧题材,古装武侠、甚至人性悲剧等各式题材都能够成为岁末年初的一道大餐。从最开始的笑场到已经离不开大片,国内观众也渐渐地改变了观影的心理需求,不再是找启发找教育,而是纯娱乐的需求,所以到了《赤壁》,笑点反而成了吸引观众进电影院的有效卖点。
南都娱乐:很快,张艺谋也开始介入贺岁档,并且在他手上出现了“大片”这个产物,您觉得他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高军:中国能够有大片,还真的得感谢李安和他的《卧虎藏龙》,尽管这个电影在内地上映时票房不好,上映期一改再改,主要原因就是几个内地投资方吵架,都有自己的想法,搞得很不愉快。这件事让牵头的投资人江志强非常不爽,下了狠心以后不再插手内地发行,将这个权利卖出去。《卧虎藏龙》在北美的巨大成功启发了张艺谋,就开始筹备拍摄《英雄》。
南都娱乐:这部电影的实际收益是不是很惊人?
高军:江志强说,谁要能够投110万美金,那么《英雄》的内地发行权就归他。于是,张伟平出了这个钱,结果大赚,我初步算了一下,他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400%,包括电影票房、音像发行版税,卖给电影频道的版权费以及各种相关活动的收益等等,相当惊人,这是他在电影市场里赚得最多的一桶金。张伟平太精明了,通过这个电影,他才算真正在电影圈站稳了脚,并且和张艺谋形成了最牢固的合作关系。而江志强却后悔了,以后这种合拍大片就不再采用这种方式,国外投资宁愿选择全球分账,有钱大家一起赚。
今年贺岁档预测
《三枪》、《锦衣卫》、《十月》、《刺陵》均过亿
尽管今年是全球对抗金融危机最关键的一年,但在中国,进入5月后,房价又飙升了,但也有专家说是“虚假繁荣”,是“有价无市”的“经济泡沫”;与此相仿的现象出现在电影业,新片开机的消息不断,一旦进入下半年,就将看到华语片扎堆上映的现象, 稍微缺乏竞争力的华语片都将退出黄金般的贺岁档,只能排到明年再说。高军说,这种繁荣有表面的,但也有实质的,那就是中国的电影产业已经到了一个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里,票房成了论及英雄成败的关键指标。
南都娱乐:喜剧电影成了今年的大趋势之一,连张艺谋也开始拍《三枪拍案惊奇》了,张伟平也提过“口红效应”,说小沈阳就是口红。
高军:不能说小沈阳是口红,口红效应的原意是说在经济萧条时期,口红相对低廉,女士们买了它,就在嘴唇上一抹,就感觉气色好多了。但小沈阳不同,他是因为春晚而大红起来,早就成为炙手可热的烫山芋,不要听张伟平说什么小沈阳甚至是免费或者低价出演,这不可能,很多人都想抢他过来合作,但也不是谁都有本事抢过来的,小沈阳的片酬只会高不会低。
南都娱乐:说起这片酬,我想到了票房号召力,冯小刚说在中国有票房号召力的没几个,屈指可数,你同意吗?
高军:我同意,总共不会超过10个人。(能具体点评一下吗,比如赵薇、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等等),以前都说赵薇是票房毒药,但经过《画皮》、《赤壁》等片卖座之后,她不但不是毒药,反而成了灵药,所以她今年很忙,《花木兰》、《锦衣卫》都找她。章子怡早就是国际巨星,但在前几年跟刘烨合演的《紫蝴蝶》却票房惨败,她都是个大导演合作的,所以今年的《非常完美》可以看做是真正检验她票房号召力的时候;范冰冰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她就是那朵花,虽然很多大片都能看到她,但是她今年年初的电影《回家的路》票房很差,所以她个人还不具备票房号召力,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李冰冰身上,她们还需要磨练。(男演员方面呢?)葛优当然不用说了,周杰伦很厉害,他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很强,孙红雷、张涵予也冒出来了,后劲不小。
南都娱乐:票房真的很重要,前段时间王小帅在上海电影节上还指责陆川等导演丧失艺术追求,你当时好像也在场吧!
高军:对,我在场。王小帅到现在还是一个愤青儿,他没有搞清楚作为电影导演首先得具备生存能力,如果你的电影不卖座,下部电影谁还敢给钱投资。在好莱坞,很多导演都是先拍卖座的商业电影,等有钱了,站住脚了,才去拍自己喜欢的个人化的电影。有艺术追求没错,很多导演也有,但还是像我强调的,得先生存下来,有钱赚,这是最起码的。
南都娱乐:中国电影市场要发展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比较纯正的文艺片,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高军:当中国电影票房累计到100亿时。(那得等多久?)10年!
南都娱乐:能否直接预测下今年贺岁档几部华语大片的票房吧?
高军:我预测票房最高的是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锦衣卫》将紧随其后(为什么呢?)演员阵容强,然后这个片名跟《画皮》一样,也是值钱的,《十月围城》演员阵容强大,也会不错,但我不太熟悉陈德森,也说不太好,如果是陈可辛做导演,那肯定没问题。《刺陵》也会不错,毕竟有偶像周杰伦在。这几部都将过亿。
“中国能够有大片,还真的得感谢李安和他的《卧虎藏龙》”
“不要听张伟平说什么小沈阳甚至是免费或者低价出演,这不可能。”
在近30年的电影营销生涯中,高军亲身见证了中国电影票房从一两千万到四五十个亿的增长过程,参与并创造了中国电影营销史上诸多经典案例,并且和活跃在中国电影业台前幕后的诸多实力人物交往甚深。
我预测票房最高的是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锦衣卫》将紧随其后(为什么呢?)演员阵容强,然后这个片名跟《画皮》一样,也是值钱的,《十月围城》演员阵容强大,也会不错,但我不太熟悉陈德森,也说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