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心中的月亮

2009-12-03孟繁新

初中生学习·低 2009年10期
关键词:桂树月亮想象

从有人类开始,人们就在探索月亮的奥秘:人们想象桂树下嫦娥舞广袖,想象吴刚捧出桂花酒……月空的无穷奥秘从来不曾让人类望而却步。然而,当我们仰望月空时,是否忽略了内心的月空呢?内心月朗月润,生命才会迎来绝佳的风景。

创造月亮

张丽钧

唐传奇当中,有这么3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够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

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阴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隐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过,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我沮丧地对朋友说。回忆自己走在银辉中的模样,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是那样的诗意盎然,是那样的海阔天空……但今天的手却是绝难伸进昨天——我够不着过去淋浴着月亮清辉的自己。行走在没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里,我发现世界陡然缩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烦恼。

我常常想,苦的东西每每被我们的口拒绝,苦口的药,也聪明地穿起讨好人的糖衣服。苦,攻不破我们的嘴,便来攻我们的心了。而我们的心,是那样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败之苦、误解之苦……苦,在我们的心里奔突,如鱼得水。尤其是夜晚来临。只有枕头知道怀揣了诸多苦情的人是怎样地辗转难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无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无可迭遁。这时候,月亮在哪里?天空没有月亮,心空呢?

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

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痛苦来袭,我们习惯慨叹,习惯呼救。我们不知道,其实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女孩掩埋在废墟下长达8天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一首一首的歌,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她不就是那个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她劝慰着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这样的人上帝也会殷勤地赶来成全。

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理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霾。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让我们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

(摘编自《中国青年》)

月迹

贾平凹

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

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l『。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哦,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摘编自《贾平凹散文集》)

主题比较。两文均以月亮为写作对象,通过平常的生活细节和故事,提炼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文一告诉我们,善于生活的人会创造一个心中的月亮,给自

己一个快乐的机缘;文二则通过寻找月迹,发现只要你愿意,就会有月亮,“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文体比较。两篇散文各有特色。文一在抒情之中富含理性,行文中作者不断地叩问心灵:“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文末作者亮明观点:要创造一轮明月挂在心上。文二则抒情色彩更浓,寻月的孩子对月亮无比的向往,当发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才满足地在沙滩上睡着了,既有理趣,又有情趣。

结构比较。文一逐层深入,由唐传奇中的3个故事对月亮的非凡想象,提出“能够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进一步表达了创造一个心中的月亮,要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的观点。文二开篇即点题,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然后在主体部分通过孩子们寻月,从没了月迹到寻到月迹,再到满足地发现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过程,展现深刻的哲思。

语言特点比较。两文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文字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文一语言简洁自然,却富于美感,思想深邃。文二是以小孩子的目光寻月,语言更显天真烂漫。比较起来,文二的语言更具形象化的特点,缠奶奶说故事、寻月等情景如在眼前。

艺术技巧比较。两文都充满想象。文一由唐传奇的奇妙想象开篇,由此展开想象,提出创造一个纸月亮挂在心上的独到想法,发人深省。文二中的孩子们极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李白的影子,富于想象力,“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多么新奇而大胆的想象!文一还通过对比的手法,放大了痛苦的人和“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唐山女孩的不同之处,他们的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也使读者明白应该快乐地生活。

我们从不缺乏探索月亮奥秘的勇气,却常常忽略了自己心中的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愿意,月亮就会出现在你眼前。自然之月时有阴晴圆缺,可你我心中的月亮则能常圆。

1,如何理解“月亮缺乏症”?(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2,诸结合立一谈谈如何“创造月亮”?

3,文二第四段“月亮进来了”写得十分形象传神,请选择你最熟悉的环境,仿照这一段描写日出或日落的情景。

4,文二中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而“我”又说“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两处矛盾吗,怎样理解?

5,两文都是围绕月亮展开笔墨的,请你说说两文中的月亮形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6,文一唐传奇当中的3个故事对月亮想象新奇,文二也写到奶奶说月亮里有桂树、嫦娥,两文写人们对月亮的想象的用意有什么不同?

1,阴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隐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过,竟有了鞭笞的痛感。行走在没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里,我发现世界陡然缩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烦恼。

2,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劝慰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霾。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只要围绕“创造快乐的心情、快乐的人生”回答即可)

3,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4,两者不矛盾。中秋的夜里,开始找不到“月迹”,后来“月亮进来了”。末了,月亮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月亮又跑到院子里,所以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在院子里、酒杯里、小河里、沙滩上、孩子们的眼睛里都找到了月亮,我们发现“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5,文一中的月亮有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月亮;二是作者心中的月亮,是应该创造的快乐心情。文二中的月亮基本就是自然中的月亮。(可以有不同理解,如果围绕“月亮是我所要的”、“月亮是个好”来说,月亮可以理解成我所要的希望或美好的理想和美好的事物,应该给予高度肯定。)

6,文一由3个故事对月亮的想象,引出“能够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进而为下文“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给月亮一个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等观点做铺垫;文二中奶奶说月亮里有桂树、嫦娥,是要引出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等内容。

(指导教师/孟繁新)

猜你喜欢

桂树月亮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Osmanthus Glorifies the City
我敢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生命的姿态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