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生产实习初探与实践

2009-12-03董嘉佳曹海翔于歆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带队基地生产

董嘉佳 曾 嵘 曹海翔 于歆杰

开展实践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以下简称电机系)一贯重视实践教学,根据学校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提出的“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重要会议精神,明确了“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生产实习工作是电机系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生产实习的改革工作,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电机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建立稳定、长效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

1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

电机系以实习基地建设为改革的切入点,从电气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了“走出去”的基地建设原则,积极利用电气工程行业背景的巨大优势,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其他院系的积极配合下,与电气领域的顶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人才培养与实践接轨,建立了一批校外生产实习基地。

学校采用了“集合式”的基地建设模式。建设一个“基地集合”,学生可以分散到集合中的各个基地去,这样既减轻了每个企业的负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第一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系与其他院系积极配合建立了施耐德电气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两个校级生产实习基地,共有48人自愿参加了集中实习,约占全系参加实习学生总数的40%,参加集中实习的学生均表示实习效果非常好,收获颇丰。随着学生对集中实习的逐渐认可,自愿参加集中实习的人数逐年递增。

2校外实习基地的选取原则

电机系目前是全校参与建设校级生产实习基地最多的院系之一,这就从根本上为学生生产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但我们不是盲目追求“量”的积累,而是在保证“质”的前提下,严格把握基地建设的“度”。实习基地的选取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是确定性。确定了“精而新,红而专”的基地选取基本条件。所有基地都是处于国际国内电力行业领先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具有精湛的生产工艺和较强的综合技术开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新鲜出炉”的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电机系生产实习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二是互异性。实习基地应各具特色。电机系大三夏季学期的生产实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不仅是本科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无缝衔接和引导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进行基地选择时,我们十分重视基地的“多元化”,希望建设一批特色实习基地。我们现在参与建设的5个校级实习基地各具特色:既有知名外资企业,又有国有大型企业,既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有电能生产企业。基地格局的多元化,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

3深化合作,保证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

在学校的组织、支持下,电机系与实习基地签订了《本科生专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举行了正式的签约、授牌仪式,使合作关系更加规范、更具约束力。同时,积极探索与生产实习基地间新的合作模式,如与实习单位合作组织课程设计竞赛,积极引导学生就业,促进科研项目合作等。

二、“集中——分散型”实习模式相结合

无论是集中实习,还是分散实习,都无法与实践教学的发展相适应。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这两种实习模式的优点,电机系制定了“坚持集中实习为主,支持部分分散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形成了“集中——分散型”的生产实习模式。所谓“集中——分散型”实习模式,并不是指高度集中型与高度分散型的简单加法,而是更强调集中因素与分散因素的相互融合,使其交互作用,以适应当前生产实习工作的发展,而这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集中体现在实习支队的组队模式和实习过程的组织管理上。

在组建实习支队时,我们采取“二次组队”的模式。首先,在第一次组队时,学生可以自愿选择集中或是分散模式。将学生分成了参加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两大“阵营”。其次,分别在两大“阵营”中进行二次组队。如果选择分散实习模式的学生可以采用分散方式,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沟通制定实习计划,自行前往完成实习。但是,系里对分散实习作出了统一要求:要保证每个分散实习支队的人数在3人以上;所有分散支队必须在实习开始前的规定时间内将实习单位出具的正规的实习计划上交系教学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进行分散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还要上交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等。

如果学生选择集中实习模式,学生要在系教学办公室统一组织下,在已有的集中生产实习基地集合中进行自主选择,组队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到各基地进行集中实习。集中实习的前期联系工作是由系教学办公室集中完成的,实习计划是由系教学办公室、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的,而实习过程则是由学生、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协同完成的。实习中,带队教师将对学习过程、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统一管理。整个过程中,虽然集中因素占主导地位,但也有分散因素的作用。正如前文谈到,我们有多个各具特色的集中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爱好,在集中实习的“实习基地集合”中进行自由选择,分散到各个实习基地中去;部分支队会把学生实习的岗位进行细化,学生可以在实习开始前自主报名选择岗位,实习过程中各支队会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习等。

三、科学的运行机制是生产实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1科学的管理体系

电机系的生产实习工作整体管理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管理组织结构,保证了院系对实践教学资源的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和系领导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统一指挥。管理体系自上而下层层相关,这对于生产实习至关重要。因为校外生产实习的管理本身有其特殊性,大量学生离开校园,到电力行业的生产第一线,极有可能发生各种突发事件,需要一种联动机制,对生产实习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实习过程的管理,我们采取了“三线并行交叉”的管理模式,即由带队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各支队长3个管理角色同时实施管理,3个管理角色既分工又协作。

所谓“并行”,是指3个管理角色的管理职能在时间上是并行发生的:所谓“交叉”,是指3个管理角色的管理职能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三者构成了一个“互动体”。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可以互为补充,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而支队长是由学生担任的,他们能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带队教师。因此,这种管理结构可以实现对实习过程的动态管理和对实习中突发事件的快速高效反应。

在这个管理结构中,带队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全面负责,对整个生产实习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系教学办公室对带队教师统一进行遴选,对其思想素质、管理能力、实践教学水平等严格把关。

2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生产实习的管理体系中,我们建立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激励机制,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带队教师和每名学生的积极性。

一是充分调动带队教师的积极性。电机系经过认真讨论,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带队进行生产实习工作的教师,按3学分课程计算相应工作量(生产实习为3学分课程);结合系里制定的《电机系青年教师参与学生培养公共服务的管理规定》相关要求,给予带队教师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相同待遇。

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电机系每年都会遴选出优秀的、专业对口的带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带队教师可以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为今后的科研和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教师本人在带队实习过程中以身作则、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就是很好的激励。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习成果、促进各生产实习支队间的实习成果交流、鼓励和表彰在生产实习中成果显著的学生,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生产实习质量,我们组织制定了《电机系本科生生产实习优秀成果评选办法》。在实习前,向学生公布该办法,以此激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认真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实习结束后,根据该办法每年评选出一定数量的生产实习优秀成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系里还会将学生的生产实习报告汇编成册,在学校和系里留存:把实习过程中拍摄到的相关仪器、设备、器件等的实物照片,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生活等的照片制作成光盘,在系内播放。

3细节管理

我们十分重视实习工作的细节管理,力求实习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如以往实习报告格式不统一,给实习后报告的汇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管理上也不规范。对此,我系统一制定了实习报告的模板。为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我们除了遴选责任心强的带队教师进行全程管理外,每年还为带队教师和学生购买实习期间的人身保险等。

四、实习效果与改革计划

通过改革,电机系的生产实习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在2005年度校生产实习先进单位评比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金奖。带队教师和参加实习的学生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电机系的生产实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提高之处。在今后相关工作中,我们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深化实习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对于学生,参加实习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到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把以前的课程串起来,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目前,电机系参与建设了5个校级生产实习基地。全系80%以上的学生会在大三暑假去其中某个基地进行生产实习。这种形式有效地把课堂所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课内知识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了应用课内知识的广阔舞台。但毋庸置疑,当前的生产实习中参观的成分较多,学生亲身参与并对企业有所贡献、在学术创新方面有所收获的成分较少。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具体问题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我们鼓励学生将生产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大四秋季学期提交SRT,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组成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指导教师。如果研究进展顺利,学生可将该问题作为综合论文训练题目进一步开展研究(甚至替代综合论文训练)。这种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完全符合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2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学生在一门课程结束时,都会期望得到教师正确的评价和理想的分数。生产实习是3学分的必修课程,推荐读研时会记入学分成绩,因此这门课程的成绩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这门课程又有其特殊性,并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可以通过考卷来评定成绩。生产实习是一个动态考核的过程,必然给成绩的评定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刚柔并济”的考核指标体系,力求得到较为客观的成绩评定结果,使成绩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建立一个刚性的考核指标体系,是指对所有学生的共性考核指标,如对生产实习技术报告、生产实习思想总结、实习纪律表现等进行统一的硬性规定,详细规定这些指标在实习总成绩中的权重值。而各实习支队的实习计划又不完全相同,各有特色。因此,还要给各支队一个空间,制定各自的特色指标,进行个性化评定。

3完善基地的后期维护措施

实习基地的后期维护与基地的建立同等重要,要依托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校企间良性的互动,深化校企间更多层面、更深层次的合作。在科研方面,建立实习基地与电机系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在就业方面,能够有较多的优秀毕业生选择到实习基地或相关单位工作。这两条对于稳固实习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诚然,电机系在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新时代的新课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还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努力和持续不断地探索。

猜你喜欢

带队基地生产
“殡仪馆”搞宣传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食品与水
军营哈哈镜